裁员?打死我也不承认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我经常梦到自己在考试:“看不懂的文言文”,“稀奇古怪的英文单词”,“无数个已知条件的数学题”……老师一报分数就冒冷汗。与朋友聊到怪梦话题,他们称这个是回忆青春。我一律把这些归为噩梦“三角函数、空间向量。”这些出现在噩梦里的概念一下冲到了现实眼前。近日,一名自称是便利蜂员工的用户在社交平台脉脉上发布消息称,便利蜂为了裁员出新招,要求员工参加数学考试——“三角函数、空间向量”。群众开始质疑,这是否就是“变相裁员”?便利蜂在28日内部邮件中称:“数学逻辑好,绩效不一定超越预期,数学逻辑不好,绩效很难达成预期。”
曝出的部分数学试题
也有媒体拿到了这份内部考卷,称里面并没有三角函数、空间向量,不过的确有不少数学题。那么问题来了,内部考卷都搞到手了,那裁员这个问题的答案呢?创始人也说到:“在公司资金最充裕的时候进行最严苛的人员优化及组织能力提升是我一贯的管理风格。人人精干的团队才能更有效使用更大量的资金。”
裁员吗?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
前不久,在匿名社交平台上,有多个账号发布消息称,科大讯飞优化裁员的消息。有“科大讯飞员工”名义的发布者称,公司已约谈多名员工。
随后科大讯飞公开回应和对媒体回复,主要围绕三点:1,30%裁员不存在;2,年末绩效考核及末尾淘汰工作,3,律师函准备。
当然,在23日的时候,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就裁员传闻首先发声:“市场不相信眼泪,面对激烈的竞争格局,对员工的过度宽容是对员工的害,对少数不合符合讯飞要求的低绩效员工的过度宽容,是对大部分讯飞人利益的侵害。”
裁员吗?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
二
其实面对裁员传闻,各家都有各家的说法。
阿里巴巴说:“不是不招人,而是找对人,找好人,用好人;不是不出差,而是不乱出差,更高效的出差,更好的出差。好的人会越来越多,好的差会越出越好。”
句子整齐,语气跌宕起伏,功底深厚。
京东说:“系正常的人员流动和末位优化,但被造谣为‘京东大面积裁员’,已收集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报案二字更为短促有力,不拖泥带水。
富士康说:“为配合集团全球布局及客户业务发展需求,不同园区的员工数量调配为集团常规性动作。”
基本操作,不用慌。
锤子说:“文章(指:《锤子生死劫》)充斥着大量的失实内容,对锤子科技和罗永浩先生极尽造谣与诽谤,严重伤害了锤子科技与罗永浩先生的声誉。”
锤子还说:“这是创业六年来见过最失实的报道(指:《锤子生死劫》),而且完全是彻头彻尾的耍流氓。你不用耍完流氓又假惺惺地提什么尊重,我们会起诉的,你等着吧。”
《锤子生死劫》一文提到锤子开始大规模裁员
关于裁员一事呢?在锤子官方回复声明中有这么一句:“大规模裁员,实为根据现有的产品线对各地的技术人员进行整合,对此我们已经在官方微博辟谣。”
不要乱说话,只要被我发现有一句假话,一锤子“敲”死你。
“我感觉公司在裁员?”
“为什么这么说?”
“有的员工不安排任何事,严格考勤,拿最低工资?”
“直接架空吗?”
“应该是,有些人被安排完不成的指标,最后扣钱。”
“说不定是重用呢。”
“怎么可能?这种公司千万不要相信领导的重用。”
以上是笔者和老哥们的一组对话,可能是我这位哥们满心焦虑带来的疑神疑鬼,也可能是真如他所说,公司在想辙来“变相裁员”。其实很多招数都可能成为“变相裁员”,比如前不久某公司在年会上大张旗鼓的说“996”,这可以解读成公司在谋划着裁掉一批人,那些不符合公司“狼性”的员工。就算面对负面解读,也可以正面回应“你们理解错了。”具体回应参考以上大佬回答。
大家都是话里有话的高手,既然你问了我们不方便公开的事情,那我就“加密”回答你,你自己去解密吧,反正解出来我也不会承认的。
针对最近很多互联网企业出现大量裁员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月2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有关互联网行业裁员的一些报道。近期,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包括到有关企业进行座谈,和有关行业进行座谈调研。从了解到的情况看,互联网企业的招聘和用工总体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
三
有光明正大说裁员的吗?
当然有。
CNBC前几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指出,苹果自动驾驶项目 Project Titan 近期裁了 200 名员工。随后,苹果确认了这个消息。
马斯克裁的更直接,向内部员工发出公开信,宣布将在全职员工中裁员7%,只保留最关键的临时工和承包商。
那一众玩车的,裁员都是官宣。
今年1月份,汽车相关企业曝出的裁员情况
(制图:TechSugar)
那“北京现代将裁员2000人”这个消息,怎么不加进去?你没听见现代相关负责人的回应吗,“大规模强制裁员的消息并不属实,此次人员内部流动主要为优化工厂人员配置,提升外埠工厂员工熟练程度,提高生产品质和生产效率。”
我觉得一些媒体曝光某企业裁员消息还是别加上数字了,你怎么可能猜得中。
你瞧,昨晚又有媒体来曝滴滴裁员消息了,比例高达惊人的25%。你猜滴滴接下来会怎么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