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计算机是第几代?量子计算机和区块链计算机有何不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以下内容中,小编将对计算机的相关内容进行着重介绍和阐述,希望本文能帮您增进对计算机的了解,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电子管计算机是第几代
电子管计算机是第一代。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如下:
1、第1代计算机: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件方面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2代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软件方面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4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二、量子计算机和区块链计算机对比
1. 技术
区块链计算机基于去中心化的对等架构。这是一个分散的经典计算机网络,可以协同工作以解决给定的任务。分散的区块链超级计算机构成了用户计算机的组合力量,从个人计算机(PC)到整个数据中心再到Quantum计算机。
同时,量子计算是一种集中式设备,它采用了量子物理的复杂属性作为其CPU架构。量子计算速度以量子位(qubit)为单位。量子位可以同时以1和0的“叠加”状态存在。这使昆腾计算机比传统计算机强大得多,传统计算机的位必须以1或0的离散状态存在。
2. 可扩展性,处理能力,鲁棒性和精度
由于对工作量证明和权益证明协议(区块链的核心算法)的重大改进,区块链计算机的灵活性,健壮性和准确性令人吹嘘。这使区块链计算机免受入侵和篡改。作为去中心化计算机的网络,区块链计算机的可扩展性几乎没有问题。但是随着大规模区块链网络的延迟可能会增加。
另一方面,当今的昆腾计算机众所周知容易出错。在处理最基本的算术任务时,有时会遇到错误。但是新的昆腾研究与开发正在努力限制这些量子位误差。
量子计算机潜在地可以利用比当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亿倍的计算速度。例如,谷歌的“无花果”量子处理器拥有53量子比特的计算能力,相当于9万亿个振幅。如果为真,那将使其比当今最快的区块链计算机快得多。
相反,区块链的计算能力取决于其网络中设备节点的数量。网络中的节点数越大,计算机的功能越强大。
以上便是小编此次带来的有关计算机的全部内容,十分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或者更多精彩内容,请一定关注我们网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