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角度看沪深股市芯片设计公司与全球前十之差异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虽然资本魔术越发让人眼花缭乱,财报美容方法持续创新,但秘密都还在数字之中。为支持科技创新而设立的科创板,给半导体行业资本打了兴奋剂,据《百家半导体企业冲刺IPO,能观察到什么》,近期走上市流程的半导体公司接近百家,而芯片设计公司有60家,加上已经上市的二十多家,将来沪深股市芯片设计业出现百家争鸣不是幻象。
那么,公开市场上一家芯片设计公司的好坏怎么看,看营收?看毛利率?看产品布局?标准无晶圆(Fabless)模式下,芯片设计公司将生产加工全部外包,公司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研发能力上,研发团队行不行又该怎么看,看人数?看学历?看论文?看产品交付数量?看人均产值?本文通过对沪深股市27家芯片设计上市公司年报与全球顶级芯片设计公司年报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对比各企业的营业收入、毛利率、研发投入、团队规模、人均产值和人均产值费用比等数据,抛却主观印象,纯粹从数字角度探讨我国芯片设计公司和世界顶级芯片设计公司的差异。
在正文开始之前,先列几组数据给大家热热身:沪深股市27家芯片设计公司2020年研发费用总和约96.93亿元,如果将这27家公司研发投入作为一个整体看,可位列全球第六;沪深股市27家芯片设计公司2020年营收总和约585.64亿元,也位列全球第六;沪深股市27家芯片设计上市公司2020年研发人员合计14652名,位列全球第三,不及联发科,约为高通研发人数的一半;沪深股市27家芯片设计上市公司2020年增员合计3780,少于英伟达和高通2020财年新增人数。
全球十大芯片设计公司排名参考集邦咨询统计
但营收数据并不是从该表格中提取
数据统计情况说明
-
时间对齐问题。沪深股市和中国台湾股市年报截止日期均为自然年最后一天,但美国上市公司年报计算的截止日期较为分散。例如,高通(Qualcomm)最近一个财年的财报截止日期为2020年9月27日,英伟达(Nvidia)最近一个财年截止日为2021年1月31日,而赛灵思(Xilinx)最新年报截止日为2021年4月3日。在本文里,并未做时间对齐,所以,在说英伟达2020年财报时,指的是最新一个完整财年(即2020年2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的数据,2019年财报以此类推。
-
为了把营收、研发费用、员工人数等不同种类数据在时间上对齐,全球十大芯片设计公司的营收数据并未照搬集邦咨询榜单数据,而采用了各自最新年报中的数据。
-
因为是对比芯片设计公司,所以士兰微、闻泰科技这样自带工厂的就未列入名单,斯达半导体年报中销售产品以模块为主,所以也未列入芯片设计公司行列。芯原股份(IP+设计服务)严格意义上不算是芯片设计公司,但作为国内少有研发人员近千的芯片公司,去掉有失代表性,所以把芯原视为芯片设计公司参与到统计中;国外公司博通(Broadcom)有部分产品自己生产,但比例不高,因此在多数统计中都将其列为芯片设计公司,例如集邦咨询的榜单,本文参考集邦咨询的数据,因此也将Broadcom视作芯片设计公司。国内有传闻一些芯片设计公司准备自建产能,在其自建产能未能有效影响营收之前,都会将其视为芯片设计公司。因为要对比2020年报,所以未选取2021年以后上市的公司。
-
沪深股市与台湾股市上市公司在研发人员状况上,都有详细的数字,而美国公司则相对随意,仅英伟达有具体数字,Broadcom有研发人员比例,其余美国公司研发人员数量是按全公司人数75%来预估的。部分美国公司总人数也是有误差的,比如高通给的2020财年员工数是接近41000,而Broadcom给的数字是接近21000。
-
当“研发费用”与“研发投入”数字不一致时,一律取“研发费用”,在后文中,两者出现时意思一致,均指芯片设计公司的研发支出。含其他业务的部分公司营收只取了集成电路设计业务营收数字,例如韦尔半导体。
-
沪深股市财报中,一般将薪酬支出列在研发费用中并注明,但是紫光国微、欧比特和晶晨等将薪酬标注为“人工费用”,在统计中,这几家的“人工费用”被视为薪酬,但未与公司确认。
-
部分沪深股市芯片设计公司的数据有较大异常,例如人员大幅减少或工资低于常识等,会在使用时进行说明。
-
除非特别说明,本文中所使用货币统一为人民币,汇率并未按最新汇率计算,而统一设为1新台币兑换0.23元人民币,一美元兑换6.67元人民币。
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是最容易获取的数据,也有很多历史数据可以比较,所以我们也是先从营收看起。近年来,进入全球十大的门槛一般都在十几亿美元左右。集邦咨询榜单排名第十的是Dialog半导体,2020年营收13.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2亿元。
十大公司大约分四个级别,Broadcom、高通和英伟达营收过千亿人民币,联发科和AMD营收在500亿和1000亿之间,赛灵思、Marvell、联咏科技和瑞昱半导体都是200亿人民币上下,Dialog不足百亿。十大公司总营收6527亿元,平均营收为653亿元。
实际上,韦尔半导体2020年芯片设计营收约173亿元(含元器件贸易的话总营收198亿元),已经超过Dialog半导体,可以排入这个榜单的第十名。如果用韦尔半导体替代Dialog,那么前十大就分三档,200亿元档5家公司,500至1000亿元2家公司,千亿巨头3家公司。
沪深27家芯片设计公司中,韦尔半导体营收过百亿独一档,50亿至100亿营收也仅有汇顶科技一家。2020年营业收入在20至50亿元的共有5家,而10亿至20亿元的共有8家,其余12家营收不到10亿元。27家公司2020年营收总和约585.64亿元,平均为21.69亿元。去掉超常的韦尔半导体,26家平均营收为15.88亿。
毛利率
毛利率通常是芯片公司市场竞争地位的映射,同类产品中,毛利率高的芯片公司市场议价能力更强,具备持续竞争优势,欧美企业还有一个50%毛利率生死线的潜规则,即一个产品线毛利率如果达不到50%,通常就要被出售或放弃了。
从全球十大公司的年报数据来看,也印证了这个特点,即欧美公司死守50%生死线,毛利率最低的AMD为44.5%,而赛灵思毛利率则高达68%。十大榜上的三家中国台湾公司,毛利率最高的联发科也仅有44%,最低的联咏科技则只有35%。十大公司毛利率平均为51%。
沪深股市27家芯片设计上市公司毛利率则分布范围更广。10家公司有50%以上毛利率,10家公司毛利率是40%以下,另有7家公司毛利率在40%至50%之间。
澜起科技的毛利率高达72%,不仅冠绝沪深股市,也超过了赛灵思。事实上,全球上规模的芯片设计公司能达到70%毛利率的也是凤毛麟角,但沪深股市还有两家公司毛利率在70%以上,分别是景嘉微和欧比特,这两家公司的产品以政府和军工为主,毛利率高倒也不是很奇怪。澜起科技在市场化竞争的产品上能够做到七成毛利率,足见其功力深厚。
博通集成毛利率垫底,还不到24%,体现了当前物联网通信市场竞争的惨烈状况。沪深27家芯片设计公司里,还有3家毛利率低于30%,分别是晶丰明源、富满电子和北京君正。27家公司毛利率平均值为45%。
员工数量与研发人员数量
公司规模的另一个体现是员工数量。在全球十大公司中,员工数量大体和营收排名一致,当然也有例外,后面在比较员工人均产值时再一并解释。研发人员数量也是芯片设计公司竞争力的体现,目前看来,要进入全球前十,研发人员数量至少超过1500。全球十大设计公司中,有四家公司研发人数超过一万,AMD研发人数也接近一万(以研发比例75%计算),从其历史招聘数据来看,2021年研发人数就应该能超过一万。
全球十大芯片设计公司员工数量合计为132740人,研发人员数量约为99712人,十大公司平均研发人员数量达到9971名。
从研发人员规模上来看,沪深股市27家芯片上市公司大多还处在游击队的规模。研发人数超过1000的仅有汇顶科技和韦尔半导体,研发人数分别为2056和1644,紫光国微数据出现了例外,该公司2019年研发人数有1133人,但2020年把子公司的300多人剥离,现在还剩815名研发人员。研发人员最少的是聚辰股份,仅有70人,此外还有敏芯微、思瑞浦、博通集成和晶丰明源研发人数不到200。
员工总数方面,有8家公司人数过千,最多的是韦尔半导体,2020年底共有3291名员工,最少的是聚辰股份,仅有160人。27家芯片上市公司人员总和为23292人,研发人员数量总和为14652人,沪深股市芯片上市公司平均研发人员数量为542名。
研发费用、研发费用占比及人均研发费用
研发投入高一直是半导体行业的特色,尤其是芯片设计公司,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往往超过20%。全球十大芯片设计公司研发费用总和达到了1524亿元,平均研发费用为152亿元。年研发费用超百亿的有五家,最低的Dialog半导体2020年研发费用也达到了22亿元。
沪深股市方面,研发投入最大的是汇顶科技,2020年研发费用共计17.54亿元,其次韦尔半导体,2020年研发费用也达到了17.27亿元。其余企业研发投入都在10亿元以下,其中研发费用低于1亿的共四家,分别为欧比特、富满电子、聚辰股份和敏芯微。27家公司研发费用总和约96.93亿元,平均研发费用为3.6亿。但如果去掉两家研发投入超10亿的公司,剩余25家平均研发费用为2.5亿。
在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方面,除了联咏科技,全球十大芯片设计公司研发占比均超过20%,其中Marvell最高,达到了36%,而联咏科技则不到14%。
27家沪深芯片设计公司中,有一家研发/营收占比异常,寒武纪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达到167%,说明寒武纪目前营业收入尚不能支撑研发投入。剔除寒武纪,研发费用占比最高的是芯原股份,达到了35%,国民技术研发费用占比也接近35%,其余企业占比都在30%以下。研发费用占比最低的是卓胜微,2020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为6.53%。其实人均研发费用卓胜微并不低,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低的原因,还是卓胜微人均产值太高了。欧比特和富满电子研发费用占比各为6.72%和7.41%。欧比特所在行业特殊,或许是研发费用低的原因,而富满电子的财务数据比较怪异,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员工薪资,都和同行有较大差异,例如,财报中唯一有姓名的核心技术人员2020年的税前年薪为20.64万元,该技术核心2019年的税前年薪则为18.24万元。
将研发费用摊到每个研发人员身上,Broadcom排名第一,研发人员人均研发费用投入达到了250万元,瑞昱半导体在十大公司中排名最低,人均仅为83万元。除了瑞昱半导体,其余9家公司研发人员的人均费用均超过一百万元,中国台湾芯片设计三杰叨陪末座。十大公司研发人员人均研发费用为148万元。
沪深股市芯片设计公司中,韦尔半导体研发人员人均费用最高,达到105万元,其次是澜起科技和卓胜微,研发人员人均研发投入分别为94.6万元和90.2万元,其余则都不到90万元。研发人员人均费用最低的是富满电子,仅有14.7万元,欧比特研发人员人均费用也只有17.8万元,排名倒数第二。27家公司研发人员平均研发费用为40.8万元。
人均产值
人均产值一直是衡量我国芯片设计行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标准之一。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2020年我国芯片设计业从业规模大约为20万人,人均产值为191万人民币,约合28.1万美元。
27家上市公司2020年人均产值平均为251万元,高出行业平均水平32%,而全球前十大芯片设计公司人均产值平均为492万元,比沪深股市平均水准高出90%。
全球十大芯片设计公司中,Broadcom人均产值最高,达到758万元,高通营收规模与Broadcom接近,但人数多了近一倍,所以人均产值仅排第七名。同样由于人少,联咏科技人均产值达到642万元,在十大中排名第二,而瑞昱半导体人均产值仅为299万元,比大陆27家上市公司人均产值的均值高出不多。
沪深股市人均产值分布则较分散,有两家人均产值超过全球前十均值,分别是卓胜微和韦尔半导体,其中卓胜微2020年人均产值1012万元,为所有统计芯片设计公司中最高人均产值,比Broadcom还要高。卓胜微是受益于国产替代和5G市场发展的典型代表,其营收在过去三年实现三级跳,2018年还仅有5.6个亿,2019年蹿升到15亿,去年则达到27个亿,在规模以上同行业中,增长势头罕见。
但也有6家企业人均产值不足百万,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政府采购专用市场或二线城市,寒武纪人均产值最低,仅为36万,低于其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其人均产值约为卓胜微的二十八分之一。
沪深股市27家公司中有8家公司在人均产值上超过瑞昱半导体。这8家公司分别为卓胜微、博通集成、汇顶科技、韦尔半导体、兆易创新、澜起科技、聚辰股份和晶丰明源。
其中韦尔半导体和汇顶科技都是千人大厂,以后成为全球前十常客极有可能。
人均产值费用比
人均产值费用比即用人均产值除以人均研发费用,计算这个数据是试图量化芯片设计公司的研发投入质量。全球十大芯片设计公司中,联咏科技排名第一,人均产值费用比高达7.27,即人均研发投入一元钱,产生回报7.27元。Marvell排名垫底,仅为2.77,这应与Marvell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高有关,仅从资本角度来看,研发投入占比高不一定是好事。十大公司平均的人均产值费用比为4.39。
沪深股市中,卓胜微以15倍人均产值费用比遥遥领先,欧比特、富满电子和韦尔半导体该比值也超过10。欧比特和富满电子人均产值费用比高的原因是极度压缩了研发投入,卓胜微和韦尔半导体的人均产值则更优秀。寒武纪人均产值费用比最低,仅为0.6,即研发上每投入一元钱,将亏损4毛钱,是统计中唯一营业收入不能支撑研发投入的公司。27家沪深芯片设计公司平均的人均产值费用比为6.72,超过了全球十大芯片设计公司的平均水准。
总结
毫无疑问,在规模和研发投入强度上,沪深股市芯片设计公司与全球巨头差异最大。
人均产值与国际大公司在整体上有差距,但优秀的本土芯片设计上市公司已经不输于国际同行;沪深27家公司毛利率平均值和全球十大毛利率平均值差距也不大,而在人均产值费用比这个指标上,沪深股市27家公司均值甚至优于全球十大设计公司的均值。
从财报来看,本土研发人员仍具成本优势。虽然在资本涌动下,总有消息说本土芯片设计企业研发人员薪资在急剧增长,至少在上市公司层面,这两年的研发人员平均薪资几乎没有跳跃式增长的案例。当然有例外,作为新上市公司,晶丰明源算上股份激励费用,出现了跳升,不考虑股权激励费用,晶丰明源2020年人均薪资从前一年的35万降低到31万,计算研发人员股份支付费用,则2020年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62.36万元。
归根到底,想成为世界级芯片设计公司就要拼研发——人均实力够强、团队规模够大,这样才有资本去主流市场竞争。如果在维持当前人均产值费用比的前提下,本土公司能大幅扩充规模,把游击队变成正规军,那么迈过10亿美元关口,成为世界级公司并非不可能。
当然,本土厂商壮大规模要先回答一个问题:人从哪里来?是不是把人均研发费用提到世界前十平均水平,就能够打造出万人研发军团?
特别是科创板上市新贵,在限售期结束后,有多少信心能成建制留住核心技术人员?
关于芯片设计上市公司研发状况的分析,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