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液晶显示器基础知识及原理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OLED是英文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的缩写,中文翻译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因为具备轻薄、省电等特性,因此从2003年开始,这种显示设备在MP3播放器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对于同属数码类产品的DC与手机,还并未走入大批量应用的阶段。但OLED屏幕却具备了许多LCD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它也一直被业内人士所看好。
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
有机半导体由分子聚集而成,现有技术所使用的是非晶态物质,为固体材料,属无规律排列的非结晶状态。有机发光材料有两大类,以分子的大小来区分,小分子的称之为低分子OLED,大分子的称为高分子OLED。
OLED的基本结构比较简单,是由一层薄而透明,且具半导体特性的铟锡氧化物 (ITO),与电力之阴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阳极,包成如三明治的结构。整个结构层中包括了: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L)与电子传输层(ETL)。当电力供应至适当电压时,正极空穴与阴极电荷就会在发光层中结合,产生光亮,依其配方不同产生红、绿和蓝RGB三原色,构成基本色彩。OLED的特性是自己发光,不像TFT LCD需要背光,因此可视度和亮度均高,其次是电压需求低且省电效率高,加上反应快、重量轻、厚度薄,构造简单,成本低等,被视为 21世纪最具前途的产品之一。
OLED的结构是由以下各部分组成:
基层-基层用于支撑整个有机发光二极管。
阳极-当电流流过设备时,阳极消除电子。
有机层-有机层由有机分子或有机聚合物组成。
导电层——这一层由有机塑料分子组成,从阳极传输“空穴”。聚苯胺可以用作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导电聚合物。
发射层——这一层由有机塑料分子组成,从阴极传输电子;发光过程发生在这一层。聚芴可以用作发射层聚合物。
阴极——当设备中有电流流动时,阴极会将电子注入电路。
OLED的发光过程其原理是用ITO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的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电子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分别通过电子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在发光层中相遇形成激子,激发发光分子,经辐射弛豫后发出可见光。OLED发光的方式类似于LED,需经历一个称为电磷光的过程。
OLED可分为被动矩阵显示和主动矩阵显示两种方式。
在被动矩阵显示OLED(简称PM-OLED)中,ITO玻璃和金属电极都是平行的电极条,二者相互正交,在交叉处形成发光二极管(LED),LED逐行点亮,形成一帧可视图像。由于每一行的显示时间都非常短,要达到正常的图像亮度,每一行的 LED 亮度都要足够高。例如,一个100 行的器件,每一行的LED亮度必须比平均亮度高 100 倍,这就需要很高的电流和电压,从而引起功耗增加,显示效率急剧下降,应用受到限制。
在主动矩阵显示OLED(简称AM-OLED)中,采用的是薄膜晶体管阵列(即 TFT阵列),它先在玻璃衬底上制作CMOS多晶硅(TFT),发光层制作在 TFT 之上。驱动电路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提供受控电流以驱动 OLED,二是在寻址之后继续提供电流,以保证各像素继续发光。与PM-OLED不同的是,AM-OLED 的各个像素是同时发光的,这样一来单个像素发光强度的要求就降低了,电压也得以下降,这就意味着AM-OLED 的功耗比 PM-OLED要低得多,适合于大面积图像显示,是今后 OLED 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