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样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OLED电视和量子点电视哪个好
1、色域
从色域角度来说,普通液晶电视的NTSC色域只有70%左右(显示器追求sRGB,电视为NTSC),而一些广色域电视能达到80%以上。OLED电视先天能达到95%甚至更高,所以在色域上OLED完爆普通液晶电视
色域越高画面显色能力就越强,特别是电视上需要追求更高的色彩显示范围,而NTSC数值越高色域就越宽广。现在我们知道OLED能达到95%了,那量子点呢?
量子点电视能轻易的做到110%以上色域,新一代光质量子点性能更加可怕。不过在高色域的同时色彩精度会出现偏差,所以色彩丰富还是色彩精准就看你选择了,另外OLED电视的色彩通常更准确一些。
2、亮度
往往我们在研究OLED电视时会发现其画面亮度指标并不算高,甚至有些只有200尼特,而量子点电视能做到4000尼特,当然在日常使用中并用不到这么高亮度。
超高亮度通常最有效的运用场景就是HDR下,在杜比视界等HDR技术中电视的局部亮度可以达到1000甚至4000尼特,日常使用则会控制在400尼特左右。
而OLED电视的峰值亮度只有800尼特,这是为什么呢?说白了就是寿命问题,OLED的自发光特性决定了其每一个像素都在发光,如果亮度太高寿命就会急剧下降,而量子点电视本质上还是液晶,所以只要背光灯做的多、基本想做多亮有多亮。就HDR亮丽效果而言量子点更好一些。
另外,以前在手机上老有人说OLED屏省电云云,其实OLED并不省电,特别是显示白色画面时,所有像素都开启的情况下耗电量非常大。在电视里也一个道理,而量子点或普通电视由于都靠背光源发光,画面再亮也不会高出多少的。
3、控光
无论量子点还是普通液晶,都需要背光源照射后才能发光,因此背光系统的性能就极为重要。我们都知道视频中有些地面画面发黑,有些则比较亮,传统的侧入式背光电视由于光源来自于侧面,通过导光板实现背光的铺光效果。这种背光模式最大好处是简化背光系统,让电视做的更薄,成本也更低。
但侧入式背光无法精确控制画面中局部区域的亮度,因此在看电影时果遇到有黑大片黑大片亮的场景时电视画面会发灰,因为电视暗不下来。
而OLED每个像素都能独立发光,所以在控光能力上OLED秒杀任何电视。
OLED器件主要由基板、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等结构组成,具体如下:
OLED屏幕多少钱?
1、基板。
基板是整个器件的基础,所有功能层都需要蒸镀到器件的基板上;通常采用玻璃作为器件的基板,但是如果需要制作可弯曲的柔性OLED器件,则需要使用其它材料如塑料等作为器件的基板。
2、阳极。
阳极与器件外加驱动电压的正极相连,阳极中的空穴会在外加驱动电压的驱动下向器件中的发光层移动,阳极需要在器件工作时具有一定的透光性,使得器件内部发出的光能够被外界观察到;阳极最常使用的材料是ITO。
55寸oled透明屏lg自发光触摸双面玻璃全透明显示屏幕
小店
¥1000
购买
3、空穴注入层。
空穴注入层能够对器件的阳极进行修饰,并可以使来自阳极的空穴顺利地注入到空穴传输层。
4、空穴传输层。
空穴传输层负责将空穴运输到发光层。
5、电子阻挡层。
电子阻挡层会把来自阴极的电子阻挡在器件的发光层界面处,增大器件发光层界面处电子的浓度。
6、发光层。
发光层为器件电子和空穴再结合形成激子然后激子退激发光的地方。
7、空穴阻挡层。
空穴阻挡层会将来自阳极的空穴阻挡在器件发光层的界面处,进而提高器件发光层界面处电子和空穴再结合的概率,增大器件的发光效率。
8、电子传输层。
电子传输层负责将来自阴极的电子传输到器件的发光层中。
9、电子注入层。
电子注入层起到对阴极修饰及将电子传输到电子传输层的作用。
10、阴极。
阴极中的电子会在器件外加驱动电压的驱动下向器件的发光层移动,然后在发光层与来自阳极的空穴进行再结合。
有机发光器件的结构一般属于夹层式结构,即发光层被两侧电极夹着并且至少一侧为透明电极以便获得面发光。单层有机薄膜被夹在ITO阳极和金属阴极之间,形成了最简单的单层OLED。其中的有机层,既作发光层(EML),又兼作电子传输层(ETL)和空穴传输层(HTL)。但是,多数有机材料主要是单种载流子传输的,所以单层器件的载流子注入不平衡;另外,由于载流子迁移率的巨大差距,容易使发光区域靠近迁移率小的载流子的注入电极一侧,如果是金属电极,则容易导致电极对的发光淬灭,而使得器件效率降低。有机层可以是有机发光小分子,也可为发光聚合物或掺杂的发光小分子。
双层结构
由两层不同功能的有机材料共同构成OLED,根据材料的作用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采用有机电子传输材料既做电子传输层ETL又做发光层ELL,并与有机空穴传输材料做成的空穴传输层HTL一起构成OLED。另一种是HTL、ELL公用一层有机材料,ETL单独为一层有机材料。
①双层A型(doublelayer-A简称DL-A)OLED器件是1987年由Kodak研发的。其分别为空穴传输层及电子传输层。其中空穴传输层为p型有机材料,其特性为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且其HOMO与ITO较接近,可使空穴由ITO注入有机层的能障降低。此器件结构的最主要特点是发光体也具有传输电子的能力。双层A型标准OLED器件的结构由下而上分别为ITO(阳极)、HTL、ETL(发光体)、阴极金属,最著名的例子为:玻璃基、ITO、NPB、Alq、Mg:Ag。
对于双层器件,具体发光来自HTL还是ETL,主要取决于其能带的匹配关系。一般来说,发光多是来自带隙相对较小的材料,例如,典型的TPD/Alq3器件的发光就是来自带隙较小的Alq3。
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这种结构的器件的发光强度和电流密度成线性关系,这种线性关系对发展OLED成为高性能的显示元件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器件的电流效率随亮度的提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其峰值一般出现在几千cd/m2处,说明OLED可以在很高的亮度下工作并具有良好的工作效率。
②双层-B型(doublelayer-B简称DL-B)OLED器件是由日本九州大学的Saito教授组提出,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空穴传输材料可当发光层。发光的区域不仅在靠近HTL、ETL的接口上,且可由扩散方式将发光区域扩散至整个HTL。双层-B型标准OLED器件的结构由下而上分别为玻璃基板、ITO、HTL(发光体)、ETL/阴极金属。在双层-B型器件中,n型有机材料(电子传输层)被当作发光层,其发光波长系由HOMO及LUMO的能量差所决定。然而,好的电子传输层(电子迁移率高之材料)并不一定为发光效率佳的材料,目前一般的做法是将高萤光度的有机色料掺杂于电子传输层中靠近空穴传输层部分,又称为发光层,其体积比约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