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内部结构介绍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直以来,晶闸管都是大家的关注焦点之一。因此针对大家的兴趣点所在,小编将为大家带来晶闸管的相关介绍,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一、晶闸管
晶闸管是晶体闸流管的简称,又称作可控硅整流管(SCR),以前被简称为可控硅。晶闸管能够通过信号控制其导通,但不能控制其关断,所以称为半控型器件。晶闸管这个名称往往专指晶闸管的一种基本类型一普通晶闸管。但从广义上讲,晶闸管还包括许多派生器件,如双向晶闸管(TRIAC)、快速晶闸管(FST)、逆导型晶闸管(RCT)和光控晶闸管(LTT)等。
二、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通过电路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晶闸管的工作原理。由电源Us、白炽灯、晶闸管的阳极、阴极组成晶闸管主电路。电源Uc、开关S、晶闸管门极和阴极组成控制电路也称触发电路。
当晶闸管的阳极A接电源Us的正端。阴极K经白炽灯接电源的负端,此时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当控制电路中开关S断开时,白炽灯不亮,说明晶闸管不导通。
当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承受正向电压,控制电路中开关S闭合,使控制极也加正向电压,(控制极相对阴极间的电压)。这时白炽灯亮,说明晶闸管导通。
当品闸管导通后,将控制极上的电压去掉(即将开美S断开),白炽灯依然亮。说明一旦晶闸管导通后,控制极就失去控制作用。
当品闸管的阳极和阴极间加反向电压,不管控制极加不加电压,灯都不亮,此时晶闸管截止。如果控制极加反向电压,无论品闸管主电路加正向电压还是反向电压,晶闸管都不导通。
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欲使晶闸管导通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①晶闸管的阳极A和阴极K之间加上正向电压,②品闸管的门极G与阴极K之间也加上合适的正向电压和电流。
(2)晶闸管一旦导通后,门极就失去控制作用,故晶闸管为半控型器件。
(3)为使晶闸管关断,必须使其阳极A电流降低到零或某一数值以下,这可以采用将阳极A电压减少到零或者给阳极施加反向电压。
三、内部结构
大家使用的是单向晶闸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普通晶闸管,它是由四层半导体材料组成的,有三个PN结,对外有三个电极:第一层P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叫阳极A,第三层P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叫控制极G,第四层N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叫阴极K。从晶闸管的电路符号可以看到,它和二极管一样是一种单方向导电的器件,关键是多了一个控制极G,这就使它具有与二极管完全不同的工作特性。
以硅单晶为基本材料的P1N1P2N2四层三端器件,起始于1957年,因为它的特性类似于真空闸流管,所以国际上通称为硅晶体闸流管,简称晶闸管T,又因为晶闸管最初的在静止整流方面,所以又被称之为硅可控整流元件,简称为可控硅SCR。
在性能上,可控硅不仅具有单向导电性,而且还具有比硅整流元件(俗称"死硅")更为可贵的可控性。它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状态。
可控硅能以毫安级电流控制大功率的机电设备,如果超过此功率,因元件开关损耗显著增加,允许通过的平均电流相降低,此时,标称电流应降级使用。
可控硅的优点很多,例如:以小功率控制大功率,功率放大倍数高达几十万倍;反应极快,在微秒级内开通、关断;无触点运行,无火花、无噪音;效率高,成本低等等。
可控硅的弱点:静态及动态的过载能力较差;容易受干扰而误导通。
可控硅从外形上分类主要有:螺栓形、平板形和平底形。
可控硅元件的结构
不管可控硅的外形如何,它们的管芯都是由P型硅和N型硅组成的四层P1N1P2N2结构。它有三个PN结(J1、J2、J3),从J1结构的P1层引出阳极A,从N2层引出阴级K,从P2层引出控制极G,所以它是一种四层三端的半导体器件。
以上就是小编这次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有关晶闸管的内容,希望大家对本次分享的内容已经具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您想要看不同类别的文章,可以在网页顶部选择相应的频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