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蚀刻机之父:限制进口部件将于明年实现100%国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国内半导体设备巨头中微公司的创始人尹志尧被誉为 “中国蚀刻机之父”,昨天他在电话会议中表示,中微半导体 80% 的限制进口零部件可在国内替代,明年下半年实现 100% 国产!
2022 年 10 月以来,美国的限制措施逐步切断了国内半导体晶圆厂与全球先进设备的联系,之后国内市场加速采用中微半导体的蚀刻设备。
本周中微半导体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实现营业收入 25.27 亿元,同比增长 28.1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0.03 亿元,同比暴增 114.4%。
尹志尧还透露,中微在中国电容耦合等离子体(CCP)刻蚀设备市场的市场份额预计将从去年 10 月的 24% 上升到 60%。
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工具市场,曾经占据业内主导地位的美国泛林半导体(Lam Research)的份额大幅下降,而中微的份额可能会从几乎为零上升到75%。
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上述两种主要刻蚀设备(CCP 和 ICP)合计收入约占该公司总收入的 68%。
上半年中国大陆芯片设备市场同比萎缩 33%,比全球芯片设备市场因消费电子产品逆风而下降 23% 的跌幅还要严重,尹志尧认为这是国内半导体设备和关键零部件正在自给自足的阶段。
“我们有详细的关键零部件国产化路线图,” 尹志尧在会议上补充说,“设备使用国产零部件可以进一步打开中微公司的中国市场。”
根据国家海关公布的数据,过去两个月国内进口半导体生产设备和工具总额近 50 亿美金(当前约合 364.5 亿人民币),同比大增 70%,其中大部分均来自荷兰和日本。
然而在美国为首的半导体限制措施下,荷兰和日本的限制措施分别于今年 9 月 1 日和 7 月 23 日开始生效。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我国 2022 年光刻机进口总额 39.63 亿美元,从荷兰的进口额为 25.48 亿美元,占比 64.3%;今年 1~7 月从荷兰进口额为 25.86 亿美元,同比增长 64.8%。
市场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的数据显示,上季度全球排名前五的半导体设备厂商对中国的出货量增长了 30%。
该机构的高级研究分析师 Ashwath·Rao 认为,中国对战略性资产的集中投资有助于确保本地供应,而对成熟技术的持续承诺可以起到缓冲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 “中国蚀刻机之父” 的尹志尧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祖上三代留洋,2004 年其 60 岁时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毅然决定回国建设半导体产业。
在硅谷打拼 20 年,尹志尧个人在半导体行业积累了 86 项美国专利和 200 多项国际专利,被誉为 “硅谷最有成就的华人之一”。
其创办的中微半导体仅用几年时间就生产出了第一台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等离子体刻蚀机,目前公司已经在全球拥有超过 1200 多项的专利,并研发出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设备。
此外,昨天中微公司发布了核心人员调整公告,新增丛海、陶珩、姜勇、陈煌琳、刘志强、何伟业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原核心技术人员杜志游、麦仕义、李天笑因工作职责调整不再认定为核心技术人员,但仍继续在公司任职。
据悉,这是中国半导体设备公司首次公开披露因美国制裁而导致高管变动的细节。另外,中微公司的一份备货文件中显示,前台积电蚀刻专家丛和陶也被任命为副总经理。
被誉为 “中国蚀刻机之父” 的尹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