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芯慧联:解决代码密度难题,将RISC-V打入通信基站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未来三十年,算力和网络融合会成为趋势,而算网融合更多需要的是4G Cat1的芯片来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创芯慧联副总裁周晋表示,4G Cat1芯片将会是未来20~30年的一个长尾的无线网络需求基本盘。
创芯慧联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做4G和5G基站芯片,成为未来“元宇宙”时代内容和数据流转的核心承载。成立至今短短四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两颗RISC-V芯片的量产,并解决了在通信应用中RISC-V的代码密度难题,成功将RISC-V内核的芯片打入了通信基站应用。
在第三届滴水湖中国RISC-V产业论坛上,创芯慧联介绍了其基于RISC-V内核的通信基站芯片的最新进展。
RISC-V在通信基站应用:代码密度难题得以解决
据周晋介绍,在通信基站的应用上,算法非常复杂,因此要实现代码优化到极致,才能够跑在RISC-V内核的芯片上。早在创芯慧联立项之初,业界不敢相信能够做出来。但创芯慧联成功解决了通信基站芯片的代码密度的难题,实现了雷霆600和萤火600两颗芯片的量产。
在此次论坛上,创芯慧联重点介绍了其萤火LM600系列。据悉,萤火LM600是全球首款基于RISC-V的4G Cat1广域物联网芯片,采用了芯来的UX600 RISC-V内核。
能够做出基于RISC-V内核的通信基站芯片已经很难了,但是卖出去更难,因为要实现有竞争力的性价比和功耗。除了CPU内核采用了芯来的IP外,外围的IP全部都采用了自研的模式。只有通过自研IP,才能够将整个芯片的集成度提高,在更低的功耗水平上实现更好的性能。仅仅通过“堆IP”来实现“快餐式“芯片自研是无法达到像LM600这样的性能表现的。
“同时我们还是第一个把SIM卡芯片直接集成在芯片里面的蜂窝通信芯片,这个就是我们想给大家说的一个点:做RISC-V内核不要只是为了做而做,要把这个核放到有竞争力的产品上面去,这才是对RISC-V的贡献。”周晋坦言到。
领跑4G Cat1技术,将速率做到极致
4G Cat1技术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定义为“超低速应用”,但其实理论速率并不低:下行速率是10Mbps、上行是5Mbps。而能够做到如此极致的传输速率的,并不多见。随着应用的逐渐发展,数据量越来越大,Cat1如果只是跑在低速率并不能够满足应用需求。
周晋列举了一个应用案例,如果下行达到8Mbps、上行达到4Mbps,那么是可以支持1080p的视频的。也就是说未来摄像头不需要接网线,直接通过支持Cat1高速率传输的芯片即可。而LM600在实测中,分别达到了8.68Mbps下行速率和4.65Mbps的上行速率。
据悉,创芯慧联将在下个月和中国移动进行整机产品的发布。Cat1的芯片产品是创芯慧联第一个试水的产品,如果该产品取得成功,那么意味着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产品类别,即“算网融合”的新型芯片。
---
4G Cat1的主流市场包括手机、自行车等,一年的量能够达到1.5亿颗,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在Cat1芯片开疆拓土之际,创芯慧联也在积极进行采用RISC-V内核的5G芯片的研发。周晋表示,不出意外明年就可以正式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