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中断的原理是什么?处理过程是怎样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事实上中断是有效使用MCU的最基本方法之一。现在用一个类比来说明事情如何在没有中断的情况下工作:如果你正在煮鸡蛋,并且想在10分钟内将它们从炉子上取下来,那么一种方法是不时检查时钟以确保看看时间是否到了。在嵌入式系统中也是如此:如果你想在执行某些操作之前等待特定状态发生变化,那么一种方法是定期检查状态。或者,如果你的程序正在等待GPIO输入电平;要在执行某个步骤之前从0更改为1,那么一种方法是定期检查GPIO值。这种定期检查的方法称为轮询。
虽然轮询是一种检查状态变化的简单方法,但它是有代价的。如果检查间隔太长,发生和检测之间可能会有很长的滞后——如果在检查之前状态又变回,你可能会完全错过更改。更短的间隔将获得更快、更可靠的检测,但也会消耗更多的处理时间和功率,因为更多的检查将返回否定。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中断。使用这种方法,状态变化会产生一个中断信号,使CPU暂停其当前操作(并保存其当前状态),然后执行与中断相关的处理,然后恢复其先前的状态并从中断处恢复。
MCU(微控制器)中断的原理是当CPU在执行程序时,遇到外部或内部紧急事件需要处理,暂时中断当前的程序执行,转而去处理事件。具体步骤如下:
中断发生:CPU在处理某一事件A时,发生了另一事件B请求CPU迅速去处理。
中断响应和中断服务:CPU暂时中断当前的工作,转去处理事件B。
中断返回:待CPU将事件B处理完毕后,再回到原来事件A被中断的地方继续处理事件A。这一过程被称为中断。
MCU中断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中断检测:当MCU发生某个中断时,首先会去检查中断源,看是否有中断发生。
中断使能:如果中断源是使能的,那么MCU就会进行下一步处理。
中断标志位检测:接下来,MCU会检查中断标志位。如果该中断的标志位已经置位,那么就说明这个中断已经被触发。
处理中断:一旦确认了中断的发生,MCU就会跳转到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Interrupt Service Routine, ISR)去执行。
保存现场:在处理中断的过程中,MCU会保存当前的“工作现场”,即把一些重要的寄存器(如R0~R15等)的内容保存起来,以便在中断处理完毕后能够回到原来的程序中继续执行。
执行中断处理程序:在ISR中,MCU会执行一些特定的操作,这些操作都是预先定义好的,用于处理特定类型的中断。
中断处理完毕:当ISR中的操作执行完毕后,MCU就会通过特定的方式回到原来的程序中,继续执行原先的指令。
恢复现场:在返回到原来的程序后,MCU会恢复现场,即恢复之前保存的寄存器的内容,然后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
中断提高处理效率的原理在于它能够使MCU及时响应外部事件。
在没有中断的情况下,MCU需要不断轮询外部设备,判断是否有需要处理的数据,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系统资源。而有了中断,外部设备只需要在需要处理数据时向MCU发送中断请求信号,MCU就可以及时地响应,跳转到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进行执行。这样,MCU就不需要再浪费时间轮询外部设备,而是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任务。
因此,通过中断机制,MCU能够更高效地响应和处理外部事件,提高处理效率。
MCU中断的优势主要包括:
提高处理器的效率:通过中断,MCU可以降低对外部设备的轮询时间,从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执行其他任务,提高整体的处理效率。
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当有紧急事件需要处理时,通过中断可以使MCU立即处理该事件,并保证在处理完成后立即返回原来的任务,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
简化程序结构:通过中断,可以将程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主程序,另一部分是中断服务程序。这样,I/O操作、定时器计数等与主程序无关的功能可以交由中断服务程序处理,使程序结构更加清晰简洁。
此外,中断还有利于实现分时操作和故障处理,以及在待机状态下进行唤醒等操作,进一步提升MCU的工作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