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放电型RCD缓冲电路如何设计?看大佬怎么做的!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以下内容中,小编将对非放电型RCD缓冲电路的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着重介绍和阐述,希望本文能帮您增进对缓冲电路设计的了解,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缓冲电路
缓冲电路(Snubber Circuit)又称吸收电路,它是电力电子器件的一种重要的保护电路,不仅用于半控型器件的保护,而且在全控型器件(如GTR、GTO、功率MOSFET和IGBT等)的应用技术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缓冲电路的功能有抑制和吸收两个方面,因此下图(a)是这种电路的基本结构,串联的LS用于抑制di/dt的过量,并联的CS用于吸收器件上的过电压,即器件在关断时CS通过快速二极管DS充电,吸收器件上出现的过电压能量,由于电容电压不会跃变,限制了重加dv/dt。当器件开通时CS上的能量经RS泄放。对于工作频率较高、容量较小的装置,为了减小损耗,下图(a)中的RLCD电路,可以简化为下图(b)的形式。装置由RCD网络构成的缓冲电路普遍用于GTR、GTO、功率MOSFET及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
二、非放电型RCD缓冲电路的设计
与放电型RCD缓冲电路不同,非放电型RCD缓冲电路的RSNB消耗的功率仅为浪涌能量,因此RSNB的容许损耗可以较小。这可以扩大RSNB的选择范围,使得能够增加CSNB的电容量,因而可以提高钳位的效果。
CSNB由“C缓冲电路的设计”中的公式(2)决定,RSNB由“RC缓冲电路的设计”中的公式(3)决定。但是,RSNB的功耗由下面给出的公式(6)决定。由于“RC缓冲电路的设计”的公式(4)中不存在包含CSNB和fSW的二项式,所以基本上不会有因CSNB和fSW导致的功耗增加情况。因此,可以将CSNB的电容值设置得大一些,从而可以实现钳位效果更好的缓冲电路;另外,还支持提高fSW的频率。
图1是非放电型RCD缓冲电路工作后的放电路径。上桥臂的浪涌电流流向PGND,下桥臂的放电电流经由RSNB流向HVdc,因此受布线电感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由于电流变化很大,因此在MOSFET漏极和源极之间的布线电感LSNB需要尽可能小。
图1. 非放电型RCD缓冲电路的放电
图2是通过评估板P02SCT3040KR-EVK-001验证使用了SiC MOSFETSCT3080KR的非放电型RCD缓冲电路效果的波形。(a)是测试电路,(b)是有和没有缓冲电路时的测试波形。该波形是RG_EXT=3.3Ω、HVdc=800V、漏极电流ID约为70A时的关断波形。
当不连接缓冲电路时,关断时会产生1210V的浪涌;当增加了缓冲电路后,浪涌变为1069V,降低了约12%。另外,缓冲电路还消除了伴随浪涌产生的电压振铃,因此可以大大降低EMI。
图2. 关断浪涌测量(有/无缓冲电路)
图3是在降压型转换器(Buck Converter)中的转换效率比较图。这是输入电压=400V、输出电压=200V、RG_EXT=6.8Ω、开关频率fSW=100kHz时的效率。
图3. Buck 电路的效率
当使负载功率从1kW变化至4.8kW时,在约4kW以下,没有缓冲电路时的效率比有缓冲电路时最大高0.4%;在4kW以上,有缓冲电路时的效率比没有缓冲电路时高0.15%。这是因为,随着负载功率的增大,浪涌引起的功率损耗(谐振电流引起的电容器等的等效串联电阻的损耗)也会增加,利用缓冲电路来抑制浪涌,最终会使开关损耗降低。
最后,小编诚心感谢大家的阅读。你们的每一次阅读,对小编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和鼓舞。最后的最后,祝大家有个精彩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