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极性Buck-Boost电路的工作过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非隔离电源方案中,基础拓扑的Buck、Boost、Buck-Boost电路中,前两种已经在前面章节进行了详细描述。很多工程师对Buck和Boost电路都特别熟悉,只是对Buck-Boost不熟悉,这是因为现在电路设计中,以数字电路为主,不论是升压还是降压,一般都是以正压为主。而Buck-Boost虽然这个拓扑可以降压也可以升压,但是产生的是一个负压,例如:输入电压为12V,输出电压为-5V。
因为我们把第三种可以生成负压的基本拓扑称为Buck-Boost,同时日常工作中,我们还会把其他可以实现升降压的电路称为Buck-Boost,例如Buck电路和Boost电路级联在一起实现可以升降压的电路也称为Buck-Boost,所以经常给大家造成困扰。有些书籍会把这个拓扑结构称为“反极性Buck-Boost”,也有的书籍把这个基本电路称为反激“Fly-Back”(容易与隔离的反激电路混淆),为了避免混淆,本书把第三种基本拓扑电路也称为“反极性Buck-Boost”。
1.1 反极性Buck-Boost电路的工作过程
反极性Buck-Boost主要应用在OLED驱动、音频等领域,与Buck、Boost一样,反极性Buck-Boost也是由基本的开关、二极管和电感组成,如图7.1所示。
降压-升压(Buck-Boost)转换器将输入电压Vin的正直流电压转换为输出端的负直流电压Vout。当功率管Q1闭合导通时,电流的流向如图7.2所示。
此时,输入电压Vin,电感L直接接到电源两端。输入电压对电感直接进行充电,电感电流逐渐上升。导通瞬态时di/dt很大,故此过程中主要由输入电容Cin供电。此时Q1相当于短路,电感L两端的电压为Vin。输出端,Cout依靠自身的放电为RL提供能量。由于Q1是导通的,所以二极管D1的两端电压分别是Vin和Vout,由于Vout是负值,Vin是正值,所以D1是反向截止的,等同于断开。
当功率管Q1关断时,电流的流向见图7.3。输入端Vin给输入电容充电。输出端Vout,由于电感的电流不能突变,电感通过续流管D1给输出电容Cout及负载RL供电。由于电感的电流流向不变,电感即给电容充电,同时也为负载RL供电,电流的流向为:负载电阻→肖特基二极管→L1上端。RL的下端是GND,也就是电压为0V,RL的电流方向为从下往上,根据电流的流向RL的上端电压Vout比其下端更低,是一个负值。
根据上面公式就可以看出:当占空比小于50%时,输出为降压;当占空比大于50%时,输出为升压。
随着电子技术的提高,以及电子产品的发展,一些系统中经常会需要负电压为其供电。例如,在大功率变频器,会使用负电压为IGBT提供关断负电压;另外,在系统的运算放大器中,也会使用正负对称的偏置电压为其供电。如何产生一个稳定可靠的负电压已成为设计人员面临的关键问题。
负电压设计根据不同的负载电流有很多不同方案,以下是给出几种目前市面比较常见的负压方,可以根据不同用于场合使用合适的方案。
一、工频变压器输出正负电压
各位看到图1的电路是否有很强的亲切感,是否能想起大学时接触电子设计时的情景?此经典电路优点比较明显,电路结构简单、极低干扰噪声、稳定性好;同时此电路也有缺点,输入交流电范围窄(一般是220VAC±5%),体积重量大;虽然此电路缺点明显目前还有一些应用采用此方案设计。此方案主要是利用变压器产生负电压在通过线性稳压器7905进行稳压。
二、电源模块输出负电压
由于电子元件制造工艺技术越来越好,能量损耗越来越低,这样一来越来越有利于电源的模块化发展。而且在设计上也能做到小型化,轻型化设计。
1、非隔离负压输出负电压
如图3所示,此电源模块应用与常用的LM7805类似,而且不需要安装散热片。如上图,我们需要正负电压给运放等供电时,只需要两个ZY78xxS-500电源即可实现。
2、隔离电源模块输出正负电压
在电力、工业、通讯等对抗干扰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一般需要对电源进行隔离处理来隔离从总电源端的干扰。此种应用时如果需要用到负电压,可以直接采用隔离电源模块直接输出正负电压给系统供电。
三、Buck-Boost拓扑设计输出负电压
除了采用隔离模块方案,我们还可以选择芯片自己设计负压电路,此处我们介绍一下较容易设计的非隔离负压输出Buck-Boost电路。如图6此电路只需要主控芯片、电感、电容等芯片,目前MPS的DC-DC电源芯片都支持Buck-Boost的设计结构,可以根据不同输出电流选择合适型号。
拓扑中可以看出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极性是相反的,因此Buck-Boost拓扑结构又简称为倒相拓扑。图7是采用MP2359DT设计的-15V电源电路,MP2359DT是采用SOT23-6的封装,整个电路占用PCB面积较小。
负电压设计方案多种多样,哪一个方案适合你的设计,还是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应用、不同技术要求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