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工作原理是什么?IGBT正向耐压、反向耐压了解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天,小编将在这篇文章中为大家带来IGBT的有关报道,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大家可以对它具备清晰的认识,主要内容如下。
一、IGBT的工作原理
IGBT由栅极(G)、发射极(E)和集电极(C)三个极控制。如图1,IGBT的开关作用是通过加正向栅极电压形成沟道,给PNP晶体管提供基极电流,使IGBT导通。反之,加反向门极电压消除沟道,切断基极电流,使IGBT关断。由图2可知,若在IGBT的栅极和发射极之间加上驱动正电压,则MOSFET导通,这样PNP晶体管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成低阻状态而使得晶体管导通;若IGBT的栅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压为0V,则MOSFET截止,切断PNP晶体管基极电流的供给,使得晶体管截止。
图1 IGBT 结构图
图2 IGBT电气符号(左)与等效的电路图(右)
如果IGBT栅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即驱动电压过低则IGBT不能稳定的工作,如果过高甚至超过栅极—发射极之间的耐压,则IGBT可能会永久损坏。同样,如果IGBT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超过允许值,则流过IGBT的电流会超限,导致IGBT的结温超过允许值,此时IGBT也有可能会永久损坏。
二、IGBT正向耐压和反向耐压
正向耐压:
RB-IGBT除终端结构外和传统的纵向NPT-IGBT基本相同,其有源区在正面,包括多晶硅栅极、n+发射区和p基区,然后有源区的下面是n-漂移区,最后是集电极。当集射极之间加正电压时,由p-基区和n-漂移区形成的反偏PN结来承担外部电压,为了提高击穿电压和抑制闩锁,往往会将发射极的n+源区和p-基区短接。在正向阻断时,为了提高击穿电压和抑制闩锁,一定的终端技术是必要的,比较常见的有两种:在p-基区旁加浮空场环和场板技术,其他的技术还包括结终端扩展、斜角边缘终端技术等。下图是加浮空场环的情况:
虽然方法不同,但都是为了防止电场的局部集中而在终端区域发生雪崩击穿。由于比较厚的n-漂移区和出色的正面终端,使得器件具有很高的正向耐压能力。
反向耐压
NPT-IGBT 结构虽然没有缓冲层,但是它的反向阻断能力依然很差,因为芯片的尺寸是有限的,在切割芯片时,如果切割线穿过了承受高压的pn结,晶格损伤和应力会引起很大的反向漏电流,导致击穿电压和长期稳定性的降低。早期的反向终端采用的是台面刻蚀技术,通过重掺杂(p+)的集电极和低掺杂(n-) 的漂移区形成的pn结和深槽的正斜角来阻断反向电压,这种深沟槽将有晶格损伤的表面隔离,因而没有形成很大的漏电流。总之,RB-IGBT是在NPT-IGBT的基础上,通过特有的终端技术和掺杂技术来,减小漏电流,同时形成反偏的PN结来提高击穿电压,相当于串联了一个耐高压的二极管,使得IGBT具有反向耐压能力。都是利用PN结来隔离晶格损伤的表面。
以上便是小编此次想要和大家共同分享的有关IGBT的内容,如果你对本文内容感到满意,不妨持续关注我们网站哟。最后,十分感谢大家的阅读,have a nic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