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搞懂怎样用C语言实现适配器模式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又称转换器模式。它把一个类的接口变换成客户端所需要的另一种接口,从而使原来因为接口不匹配而无法一起工作的两个类能够一起工作。顾名思义,它是进行适应与匹配工作的功能模块。当一个对象或类的接口不能匹配用户所需要的接口时,适配器就充当中间转换的角色,以达到兼容用户接口的目的,同时适配器也实现了客户端与接口的解耦,提高了组件的可复用性。
在实际的软件系统设计和开发中,为了完成某项工作需要购买一个第三方的库来加快开发。这带来一个问题,在应用程序中已经设计好的功能接口,与这个第三方提供的接口不一致。为了使得这些接口不兼容的类可以在一起工作,适配器模式提供了一种接口的适配机制。
适配器模式的设计思想在生活中经常会应用到,如我们在给手机充电的时候,不可能直接在220V电源上直接充电,而是用手机充电器转换成手机需要的电压才可以正常充电,否则就不可以完成充电,这个充电器就起到了适配的作用。
适配器模式简介
定义
适配器模式是通过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使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适配器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类适配器和对象适配器。其中类适配器使用继承关系来对类进行适配,而对象适配器是使用对象引用的方法来进行适配的。
这种设计模式主要使用了依赖倒置原则和开闭原则:
依赖倒置原则的使用:使用对象组合的方式,以目标接口包装被适配者,这使被适配者的任何子类都可以被适配器使用,提高了软件结构的复用性。适配器模式将被适配者和目标接口绑定在一起,而不是和实现进行绑定,这有利于系统扩展。开闭原则的使用:将原有的接口转化成另一种接口,既不影响原有系统的运行,又能高效地扩展新功能。适配器模式使用的场景:
软件系统结构需要升级或者扩展,又不想影响原有系统的稳定运行。转换类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想创建一个可以复用的类,该类可以与其他不相关的类或不可预见的类协同工作。众所周知,反复修改代码的代价是巨大的,因为所有依赖关系都要受到牵连,这不但会引入更多没有必要的开发与测试工作,而且可能会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结果得不偿失。适配器模式让兼容性问题,在不必修改任何代码的情况下得以解决,其中适配器类是核心。
适配器模式的UML类图
对象适配器模式的各角色定义如下:
Target(目标接口):客户端要使用的目标接口标准,也就是封装被适配者的接口。Adapter(适配器):实现了目标接口,负责将被适配者的接口specificRequest()适配(转换)为目标接口request()。Adaptee(被适配者):被适配者的接口标准,不能兼容目标接口的问题接口,可以有多种实现类。Client(客户端):目标接口的使用者。2,举例
#include
#include
// 定义适配者接口
struct adaptee {
void (*specificRequest)(void);
};
// 适配者操作
void adaptee_specificRequest(void)
{
printf("adaptee specific request\n");
}
// 初始化适配者
struct adaptee* adaptee_create(void)
{
struct adaptee* adaptee = (struct adaptee *)malloc(sizeof(struct adaptee *));
adaptee->specificRequest = adaptee_specificRequest;
return adaptee;
}
typedef struct adapter adapter;
// 定义目标接口
struct target {
void (*request)(struct adapter* this);
};
// 定义适配器
struct adapter {
struct adaptee* adaptee;
struct target target;
};
// 适配器请求操作
void adapter_request(struct adapter* this)
{
printf("adapter request\n");
this->adaptee->specificRequest();
}
// 初始化适配器
struct adapter* adapter_create(struct adaptee* adaptee)
{
struct adapter* adapter = (struct adapter *)malloc(sizeof(struct adapter *));
adapter->target.request = (void (*)())adapter_request;
adapter->adaptee = adaptee;
return adapter;
}
int main() {
// 创建适配者
struct adaptee* adaptee = adaptee_create();
// 创建适配器,并使用适配者初始化
struct adapter* adapter = adapter_create(adaptee);
// 调用适配器的请求方法
adapter->target.request(adapter);
// 释放内存
free(adapter);
free(adaptee);
return 0;
}
如上例子中,定义了目标接口target,其中包含一个request方法。定义了适配者接口adaptee,其中包含一个specificRequest方法。在主函数中,创建了适配者并初始化。然后,创建了一个适配器adapter,并使用适配者对适配者进行初始化。适配器adapter实际上是一个结构体,其中包含一个request方法和一个指向被适配者的指针。
适配器的request方法实际上是调用适配器中的适配者的specificRequest方法。这样,当我们调用适配器的request方法时,它会先执行适配器自己的操作,然后再调用适配者的操作。最后,释放内存以避免内存泄漏。
在实际应用中,适配器可以根据需要将适配者的方法转换为目标接口的方法,并执行其他操作。示例仅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框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