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滑动录入”又“悦目护眼”的电竞性能之光iQOO 13发布,剖析背后的超声波指纹识别和屏下光线传感器技术底座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被称为是“性能之光”、搭载了多项行业首发技术的iQOO 13,已于今天正式发布。全球自研电竞芯片Q2、行业首发VAA抗闪烁、安卓首发OLED圆偏振光护眼技术、全球首发京东方Q10发光器件、全球首发的自研悦目护眼技术...多项创新技术的搭载,确实是称得上IQOO性能之光。
而在京东方这块“即使在暴晒的沙漠中也看得清清楚楚”的Q10珠峰屏之下,大家期待已久的“超声波指纹识别”也来了。
“滑动录入”的技术基石——汇顶3D超声波指纹方案
据iQOO官网介绍,搭载了全新超声波指纹解锁技术的iQOO13,支持快速滑动录入。通过vivo实验室实测,在亮屏时0.12秒即可完成解锁,助力电竞用户快速进入战斗模式。
其实早在此前的“iQOO 13 电竞性能技术沟通会”前后,iQOO产品经理戈蓝V 也曾在微博中国透露,iQOO 13配备的3D 超声波指纹方案,支持无需抬手的滑动录入;且新机的指纹方案还针对钢化膜影响手机解锁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联合优化,这一优化对于部分第三方膜也同样适用。
3D超声波指纹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生物识别方法,通过高频声波穿透皮肤表层,捕捉指纹的三维结构信息。与传统光学指纹识别相比,该技术在精度和安全性上具有显著优势,能够识别更细微的指纹特征并降低误识率。其强大的抗伪造能力使其不易受到硅胶指纹等假指纹的欺骗,并能在潮湿或污垢环境中有效工作。这一特性使得3D超声波指纹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及安全设备等高安全性场合,提供快速、可靠的解锁体验。
iQOO 13所搭载的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源自汇顶科技(Goodix)的方案,采用3D超声波成像技术,以精确捕捉指纹的三维结构信息,提供更高的识别精度和安全性。该方案具备出色的抗伪造能力,能够有效识别真实指纹的深层特征,防止假指纹欺骗。同时,无论在干燥、潮湿或污垢条件下,汇顶的技术都能保持优异的识别性能。此外,该方案具有快速响应和低功耗特点,适用于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硬件应用,逐渐成为市场上重要的指纹识别解决方案。
作为全面屏时代备受青睐的生物识别方案供应商,汇顶科技的超声波指纹方案基于自主研发的CMOS传感器架构,具备卓越的信噪比和识别性能,显著提升了供应链工艺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该方案为全球客户提供了具备差异化优势的高端指纹识别选择,带来更加安全、顺畅的屏下解锁体验。
“悦目护眼”的体验背后,汇顶光线传感器的精准感知
要实现持久的电竞体验,手机性能是一方面,但用户体感友好度也需要提升。尤其是在护眼方面,iQOO 13这次做足了功课。据悉,iQOO13是安卓手机全球首发的OLED圆偏振光护眼技术,能够显著缓解视觉疲劳、减少干眼和眼红症状,并降低散光诱发概率。同时全球首发的自研悦目护眼技术,宣传全天候、全场景、全人群的护眼效果。
在这些护眼技术背后,光线传感器起到关键作用。它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光的强度和变化,调整屏幕亮度和色温,使屏幕光线更加适合当前的光线环境。这种自动调整功能有助于减少眼睛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负担,优化护眼效果,从而进一步缓解视觉疲劳。
iQOO 13中搭载的是同样来自汇顶科技的新一代屏下光线传感器,这一创新器件的搭载,为其带来高灵敏的环境光、色温测量和接近感应“三合一”功能。凭借创新堆叠式架构,汇顶光感方案能精准感知环境光线变化,助力iQOO13更细腻自然的自适应屏幕亮度与冷暖调节,即使暗光下也可精准测光,精“芯”呵护双眼。
据悉,为了降低功耗,汇顶科技屏下光线传感器中还集成了硬件级漏光处理和优化算法,适用于智能手机、手表、手环等多种终端设备。该传感器具备红外感应能力,通过激光发射器实现精准的屏下接近感应功能,同时可以根据环境光的变化自动调节屏幕亮度和色温,提升用户在各种光照条件下的视觉舒适度和设备响应速度。
结语
今年可谓是超声波指纹技术的关键应用节点,随着消费者对安全性和便捷性的要求提升,3D超声波指纹技术逐渐受到市场的认可,成为中高端手机的标配。在近日发布的iQOO13、VIVO X200中也均有来自汇顶科技的超声波指纹识别方案搭载。
展望未来,超声波指纹技术正逐步奠定其在智能设备领域的核心地位。随着用户对移动设备的安全性、便捷性以及防伪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3D超声波指纹技术无疑将进一步向中高端市场渗透,甚至可能扩展到更多物联网设备、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场景。尤其是汇顶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供应链优化,正在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具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未来几年,随着AI算法与传感器技术的融合,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的精度和反应速度有望再度提升,形成更为智能和全面的用户体验。同时,随着更多厂商和终端设备采用这一技术,超声波指纹识别将可能成为生物识别领域的主流标准。总之,技术创新将持续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并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应用场景与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