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面临哪些挑战?使用智能驾驶仍需注意安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智能驾驶技术越来越成熟,离我们在现实中正式使用智能驾驶又进了一步。为增进大家对智能驾驶的认识,本文将对智能驾驶面临的挑战以及智能驾驶安全相关内容予以介绍。如果你对智能驾驶具有兴趣,不妨继续往下阅读哦。
一、智能驾驶的挑战
1、技术挑战
传感器性能受限 :激光雷达、摄像头及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在恶劣天气下感知能力有限,难以准确识别障碍物及道路状况。
决策算法复杂 :自动驾驶系统需在复杂交通环境中做出安全、高效且合规的决策,对算法智能性及适应性要求极高。
跨领域技术融合难 :自动驾驶技术融合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多个领域,整合难度大。
计算能力需求大 :处理大量传感器数据及复杂算法需强大计算能力,增加车辆成本及能耗。
数据丰富度不足 :自动驾驶技术需大量丰富场景数据进行算法训练,但边缘场景数据获取成本高,需大量行驶里程积累。
2、法规挑战
法律法规不健全 :自动驾驶汽车发展需相应法规和政策支持,但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制约商业化应用。
国际法规不统一 :各国对自动驾驶法律规定不一,增加跨国研发和运营难度。
3、基础设施挑战:
道路基础设施不适应 :自动驾驶汽车需与道路基础设施交互,但许多基础设施尚未完全适应自动驾驶汽车需求,影响性能和安全性。
通信基础设施滞后 :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间通信存在延迟,可能影响实时决策和控制。
4、社会接受度挑战
公众信任缺失 :受自动驾驶事故报道影响,公众对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存疑,影响广泛应用和推广。
伦理和道德争议 :自动驾驶系统处理紧急情况时可能涉及伦理问题,如碰撞选择保护对象,缺乏明确伦理准则。
5、经济挑战
研发成本高昂 :从传感器研发到算法优化,再到大规模测试和验证,均需巨额资金投入。
二、智能驾驶需注意安全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批准发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推荐标准,自动驾驶技术被分为L0到L5六个级别。其中,L1到L2级的自动驾驶被称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辅助人在部分环境下执行自动驾驶任务,人需要保持随时可接管的状态;即使进入L3到L4级阶段,仍需要人保持接管的能力,及时处理特殊情况;直至L5级阶段,系统实现高度自动化,才不再需要人的介入。
时至目前,国内准许商用的自动辅助驾驶均为L2级别。这意味着,开启智能辅助系统后,仍然可能出现场景无法识别、误识别、目标丢失等问题。比如,高速路上万一出现侧翻卡车等静态物体,辅助驾驶系统很可能出现失灵现象,如果驾驶人不果断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一段时间以来,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失控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有的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教训极其深刻。有的驾驶人误认为“辅助驾驶”就是车自己开,驾驶人可以放手不管,结果“倚了草鞋戳了脚”。大量案例表明,大部分驾驶人并非真的迷信自动驾驶,而是因为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潜滋暗长的侥幸心理突破了安全行车思想防线。对这些人而言,就算没有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他们照样可能在行驶中玩手机、打瞌睡等,安全隐患依然与其如影随形。一再突破法律底线,出事就是早晚的事。
正如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所言:“参与道路交通的每一个人、每一辆车都可能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巨大影响。人的因素在道路交通事故成因中占比超过90%。”车祸猛于虎,既往发生的一场场交通事故,一再印证“侥幸是不幸的起源,不幸必成侥幸的终点”的道理,并警醒人们:自动驾驶固然轻松惬意,但安全行车来不得丝毫大意,些许的偷懒和取巧,很可能造成一生追悔莫及。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我国正加快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步伐。在为之欣慰之余,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必须与时俱进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这涉及政府部门、车企、互联网平台、驾驶人等多个主体,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协同推进。
对公安交管等部门而言,首先要下足“笨功夫”,认真分析研究使用智能辅助驾驶模式驾驶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特点,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履行好监管职责,抓早抓小、严抓严管。其次,还要善用科技“巧劲”,加快实施大数据战略,打造“智慧交管”新模式,提高纠违查处率,增强威慑力。
以上便是此次带来的有关智能驾驶的相关内容,通过本文,希望大家对智能驾驶已经具备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喜欢本文,不妨持续关注我们网站哦,将于后期带来更多精彩内容。最后,十分感谢大家的阅读,have a nic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