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2025汽车物流:在存量市场竞争中胜出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步入2025年,汽车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汽车与零部件企业正处于复盘和展望的关键时刻。随着疫情后汽车需求趋于稳定,市场步入销量增速放缓以及库存水平攀升的新阶段。为了能够脱颖而出,车企对于降本增效的极致追求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而汽车零部件厂家的利润空间也在不断被挤压。此外,来自于地缘政治的压力很可能会加剧,特别是在全球电动汽车竞争中势头强劲的中国电车行业,在出海的过程中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因此,缜密的物流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对汽车行业而言,如何应对这种周期性变化并及时地调整策略是目前需要格外注重的方向。除了针对汽车供应链结构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一些细节性的物流调整也能对成本带来可观的影响。
汽车供应链的压力困境
当下,汽车市场渐趋饱和,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近两年,汽车品牌为了争夺存量市场纷纷降价促销,不少品牌已经在这股浪潮中消失或停运。于此同时,车企的获客成本却在以每年 20% - 40% 的速度增长,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背后隐藏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拓展也面临重重挑战。北美作为最大汽车消费市场,贸易政策多变,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一月时宣布对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这将进一步增加中国汽车出口的不确定性。欧洲、日本等地对汽车血统持有根深蒂固的印象,中国本土品牌很难在短期内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中东因为油价低廉,使得传统能源车主导市场,新能源车难有大幅的突破。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车企为求生存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降低成本的策略,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压力最终都将传递给了上游供应商,比如车企要求供应商调高年降、对供应链进行垂直整合等。而供应商面对前期在厂房、员工、设备等方面做出的巨大的投入,则很难拒绝降价要求。
上游厂家面对动荡的地缘局势和汽车品牌的价格战,利润空间在不断被挤压,同时由于缺乏议价能力,导致应对压力的手段非常有限。厂家通常会从三个方面去尝试降低成本——人工、原材料和物流,这三个方向各有挑战——降低人工成本可能影响生产效率、替换材料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运输成本则面临太多变数。
特别是在运输成本方面,企业正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一方面,汽车供应链的时效性要求很高,这促使整车厂优化生产计划,以便上游供应商能够更灵活地选择出运时间。在当前全球供应链不稳定的情况下,高时效性意味着需要更高的运价来锁定舱位,但这也为企业提供了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机会。尽管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利润空间较小,整个行业正在通过创新和效率提升来应对这一挑战,从而在保证时效性的同时控制成本。
此外,运价居高不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运市场的结构性矛盾,而汽车企业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现状,也无法依赖末端一两家车企凭借规模效益,对承运公司简单压价去抵消成本的增加。
相较于其他行业,汽车行业具有更长的供应链条,上游企业规模较小且分散,通过加强合作和资源整合,整个供应链可以共同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运营。因此,解决根本性问题的核心在于提升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和协同操作能力,一起制定汽车供应链方案,甚至是下游企业凭借其在供应链中的优势去帮助上游企业获得更好的议价能力。这不是物流合作伙伴运输方式的简单调整,而是整条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需要得到提升。
通过灵活的物流策略增加抗风险能力
我们在前文中分析了汽车行业的结构性挑战,这需要从多方面的长期努力去解决,比如跨企业的集中采购往往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行业协会的牵头。
那么,在这个现状下,我们还能从物流层面做出哪些努力,尽可能地度过困难期?在尝试解决长期问题的同时,企业也应该从短期内就可以实施或者改变的策略入手,利用创新灵活的手段保持竞争优势,制定更高效的物流方案。
不论是通过多式联运、调整运输时间表、拼货运输以及对货物包装进行优化等,这些策略是业界已经被证实行之有效且能够一定程度节省成本的策略,应该被纳入汽车物流的基础方案之内。在这些运输方式的转换之上,我们也要更多地采用科技手段来对物流进行优化。比如,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和自动化运输系统来提高效率,减少了人为错误。物流成本也可以通过物流运输的路径算法来进一步优化,包括实时的数据采集、分析和预测,从而达到动态调整运输计划的目的,减少拥堵和延误带来的损失。
随着中国的电动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电动汽车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更容易受到地缘局势的影响。企业需要重新考量和平衡物流成本以及库存成本,从而达到一个相对有利的成本模型。
面对如关税增加或进出口政策的变动等突发问题,车企可以考虑从其他关口绕行,选择关税较低或政策更友好的地区进行出口。例如当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增加关税,可以根据具体的关税政策设计相应的绕行方案,比如利用其他港口进行转运来降低关税成本。罗宾升也建议企业建立区域性仓储中心,减少对单一运输路线的依赖,增加缓冲,降低风险,同时灵活调整库存水平,确保在突发情况下仍能保持供应链的稳定。例如,在欧洲市场附近建立仓库,储备一定数量的电动车和零部件,以应对欧盟可能对中国电动车征收的额外关税。
针对锂离子电池的运输,企业需要遵循严格的危化品协议。根据联合国TDG(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锂电池属于第9类杂项危险货物,运输时需遵守相关分类、包装、标签和文件准备要求。此外,IATA-DGR(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危险品规则)也详细表明,锂电池的空运需遵守最新的包装指南和操作标记要求。运输过程必须使用专业设备,包括防爆包装、防短路措施和温控设备,并进行周密规划,以确保合规和准时交付。
随着电动汽车本地化生产趋势的加强,其供应链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生产和运输也更多依赖于新供应商、兼并的企业,或现有供应商的新生产线。面对日益增加的复杂性,货主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分析和运输建模等优化工具来更加科学地规划物流网络,确保在新市场周期中高效运营。
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归根溯源,目前汽车物流主要面临的困境在于企业对于成本的极致追求与所需的物流服务难以匹配,这个问题在2025年会得到进一步体现。汽车企业和供应商需要共同努力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议价权,加强协同合作以应对市场压力。
同时,国际局势等因素将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增加,使企业难以确保稳定的生产和交付。企业需要增加物流方案的韧性以及建立能够快速响应的策略,利用货代的专业信息和服务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长期的价格战影响下,我们很有可能看到汽车市场的新一轮淘汰和整合——在汽车供应链上,技术能力强、产品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供应商将能更好地面对成本压力,而无法适应的供应商则将消失。对于汽车行业而言,2025年将是优化运营、增强供应链韧性,并在激烈竞争中实现长期获益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