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电磁干扰(EMI)分析及实用减少措施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开关电源以其高效、体积小的优点被广泛应用。然而,开关电源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磁干扰(EMI),这不仅会影响设备自身的性能,还可能对周围的电子设备造成干扰。因此,深入分析开关电源EMI的主要来源,并提出有效的减少措施,对于提升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MC)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关电源EMI的主要来源
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是将工频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再逆变为高频交流电,最后通过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在这个过程中,EMI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功率开关器件及其散热器:开关电源中的功率开关器件(如MOSFET、IGBT等)在高速开通和关断时,会产生高频的电压和电流变化率,从而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同时,这些器件的散热器也可能成为电磁干扰的辐射源。
高频变压器:高频变压器是开关电源中的关键元件,其漏感和分布电容在开关过程中会产生电磁干扰。特别是当开关管关断时,高频变压器的漏感会产生反电势,形成传导干扰。
输出整流二极管:输出整流二极管在截止时有一个反向恢复电流,这个电流会在变压器漏感和其他分布参数的影响下产生高频干扰。
PCB布线:开关电源的印刷线路板(PCB)布线也是电磁干扰的重要来源。手工布线的随意性可能导致分布参数的提取和近场干扰的评估变得困难。
外部干扰源:外部干扰源如电源干扰和雷电干扰也可能对开关电源产生电磁干扰。这些干扰以“共模”和“差模”方式存在,并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耦合到开关电源内部。
二、减少开关电源EMI的实用措施
为了减少开关电源的EMI,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优化电路设计:
采用软开关技术:软开关技术通过在开关过程中引入谐振,消除电压、电流的重叠,从而减小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
合理选择开关频率:较高的开关频率可以减小磁性元件的体积,但也会增加电磁干扰。因此,需要在开关频率和磁性元件体积之间进行权衡。
使用低开关损耗和软开关特性的开关管:如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等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开关管,具有更高的电子迁移率、更低的导通电阻和更快的开关速度,能有效减少开关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和电磁干扰。
加强滤波措施:
在开关电源的输入和输出端设计良好的滤波电路。输入滤波电路主要用于抑制来自电网的电磁干扰进入电源,同时也阻止电源内部产生的干扰反流回电网。输出滤波电路用于平滑输出电压,减少输出纹波和电磁干扰。
增加电源输入电路中EMC滤波器的节数,并适当调整每节滤波器的参数,以满足对传导干扰的抑制要求。
优化PCB布局和布线:
采用分区布局的方法,将电源电路分为输入区、功率变换区、输出区和控制区等不同区域。每个区域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通过合理的布线连接,避免不同区域之间的电磁干扰相互影响。
将产生干扰的元件(如开关管、变压器)与敏感元件(如控制芯片、反馈电路)分开布局,减少电磁干扰的耦合路径。
高频信号的连线应尽量短,以减少电磁辐射。同时,避免使用长而细的导线,以减少分布参数的影响。
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
使用金属外壳对开关电源进行封装,金属外壳可以起到良好的电磁屏蔽作用。外壳材料一般选择导电性好的金属,如铝或钢。在外壳的设计上,要保证其密封性,避免出现缝隙而导致电磁泄漏。
对于高频变压器等关键元件,可以采用铜箔屏蔽罩进行屏蔽,并将屏蔽罩良好接地。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变压器漏磁场产生的电磁干扰。
其他措施:
选择具有快速恢复特性的二极管可以减少反向恢复电流产生的电磁干扰。
优化变压器的绕组结构,如采用交错绕组或者多层绕组等方式,可以改善其电磁性能。
在布局时要考虑元件之间的连线尽量短且直,以减少电磁辐射和分布参数的影响。
三、结论
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通过分析EMI的主要来源,并采取有效的减少措施,可以显著提升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设备自身的性能稳定性,还能减少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为现代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电磁环境。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开关电源EMI的研究和治理将成为一个持续关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