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智能光电旋钮的设计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目前,在设计仪器的控制面板时,主要采用各种按键,通过检测按键是否被按下产生控制信号。但是,在一些需要连续产生控制信号的场合,使用按键可能带来操作上的不便。而且,长期高频率使用的按键极易损坏。如果使用光电旋钮,根据其旋转速率和旋转方向产生控制信号,就能提高使用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市场上的此类产品很少,且价格昂贵。经过多次试验,笔者成功地设计出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的智能光电旋钮。
智能光电旋钮按硬件结构可分为机械部分和硬件电路部分。
机械部分
机械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机械旋转到电信号的转换。如图1所示,机械部分由一个可任意旋转的旋钮、与旋钮相连的遮光片及两对光电收发器组成。遮光片的边缘设计成如图1所示的齿轮形,并定位于两对光电收发器之间。当遮光片旋转时,其边缘交替遮蔽两对光电收发器,光电收发器就将间断的光脉冲信号转换为两路电脉冲信号,供硬件电路部分处理。
硬件电路
硬件电路部分主要由脉冲整形电路和intel8031单片机为核心的单片机系统构成(见图2)。图2中:整形电路将光电收发器产生的两路脉冲信号整形后,送入intel8031单片机的P1.0、P1.1口。单片机通过内部定时器中断,对P1.0、P1.1 口输入的脉冲信号进行采样。采样数据经处理程序处理后,生成代表旋转速率的脉冲信号和代表旋转方向的方向信号,并由P1.2、P1.3口串行输出。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识别到的旋转速率、旋转方向等信息通过并行接口输出到其它显示、控制设备。
图2中的整形电路由两个如图3所示的模块构成,分别对应两对光电收发器。555定时器构成单稳态触发器,对光电收发器发送的脉冲信号进行整形。当光线照射时,光电收发器的收端处于导通状态,则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入引脚为一高电平。当光线被遮住时,光电收发器的收端处于截止状态。此时,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入端被电阻R2下拉为低电平。适当调节电阻R2,使高电平大于2/3 Vcc,低电平小于1/3 Vcc,单稳态触发器就能对输入脉冲信号进行整形,并将整形信号输出至8031单片机系统。
8031单片机系统采用外置程序存储器的典型应用电路,这里不再赘述。
软件设计
[!--empirenews.page--]
智能光电旋钮的软件主要是设计 8031单片机系统的定时器中断,判别遮光片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速率。设计难点在于旋转方向识别。
旋转方向识别原理
将两对光电收发器的接收部分近似为A、B两个点,当遮光片旋转时,如图4所示。
图中,设A、B两点间距为“e”,遮光片的遮光区长度为“d”。旋钮制作时使遮光片的遮光区长度和非遮光区长度相等,且“d”大于“e”。遮光片旋转时,其运动图像可近似为周期性占空比为1:1的矩形脉冲(凸部代表遮光区,凹部代表透光区)。这样,当遮光片向箭头方向移动时,必然循环处于:A、B被完全遮蔽;A 未遮蔽而B被遮蔽两种状态。当遮光片反向移动时,则循环处于:A、B被完全遮蔽;B未遮蔽而A被遮蔽两种状态。
光电收发器收端处于遮蔽状态时,单稳态触发器输出高电平,反之,则输出低电平。所以,单片机只需定时采集输入的电平,将“检测到A、B被完全遮蔽”作为判决起始点,然后根据是否紧接着出现“A 未遮蔽而B被遮蔽”或“B 未遮蔽而A被遮蔽”这两种状态来判断其旋转方向。
旋转速率识别原理
旋转速率的识别实质上是识别“A、B完全遮蔽”和“A、B之一未遮蔽”这两种状态转换的频率。同样,如果将“A、B被完全遮蔽”作为判决起始点,然后根据是否紧接着出现“A 未遮蔽而B被遮蔽”或“B 未遮蔽而A被遮蔽”这两种状态之一,无论哪种状态一出现,都在脉冲输出端产生一脉冲信号。同时,对产生的脉冲信号记数,脉冲的总个数除以脉冲记数的时间,就能得到旋转速率。
[!--empirenews.page--]
程序流程图
这种智能光电旋钮的软件并不复杂,用8031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总长不超过50条语句。软件流程示于图5。
结语
这种智能光电旋钮,其单片机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都由制作者完成。所以,当需要在控制面板上附加按键及完成液晶显示等功能时,只需设计附加的单片机系统外围电路,而不必再单独设计单片机系统。
这种智能光电旋钮制作成功后,目前已应用于一些信号解调设备的控制面板。其性能稳定、可靠,达到了同类产品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