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可以拯救可穿戴式设备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自从Apple Watch于今年3月初上市以后,不少产业分析师及业者都对今年穿戴式设备的市场信心十足,甚至扬言2015是穿戴式设备的元年。
诚然,自Apple Watch问市后,的确带动了穿戴式装置的商机,从表1的统计数据就可以发现,从2014年至2019年,在所有穿戴式装置中,手表 (环)的占比最高,甚至有高达90%的比例;然而,如果将穿戴式设备以“时尚”及“功能性”来区分,智能型手表无疑是“时尚”比“功能性”来得多,所以如果单靠Apple Watch加持,穿戴式设备的市场及应用很难全面普及,也难持续成长。
国外已经有不少电信大厂与穿戴式设备厂商配合,为穿戴式设备使用者打造更好的生态系统,也唯有这样,穿戴式设备才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很多Apple迷可能会不服气,认为Apple Watch不止是时尚,功能性更是一流,但如果仔细一想,穿戴式设备最大的潜力市场是在健康侦测、医疗照护及保全这些领域,所以如果从穿戴式设备中所获得的数据只能传送到手机或是笔记本电脑等个人信息设备的话,那充其量只能做到个人健康数据的管理,如果无法接上物联网、因特网,再以大数据分析,那所发挥的功能是很低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功能性不高,智能型手表的购买者不是为了时尚或是潮流,会去买一只不算便宜的Apple或是Samsung智能型手表吗?
表1: 全球穿戴式设备出货量及市占比,不同产品之年度成长数据 2014-2019 (百万件)
电信运营商的角色
早在一年多前,台湾地区“中华电信”便针对医疗市场推出了首批的穿戴式装置,与成功大学共同研发出智能型手表,并委由德爱企业代工生产。
该装置可以将个人的运动量、行走步数及静态活动时的热量消耗数据传输至智能型手机;而且,智能型手表作为手机的配件,也可搭配相关的行动加值服务,如此一来,整个领域的生态链才能完整的建立起来。
虽然,台湾“中华电信”的智能型手表并没有炒热本土的穿戴式设备市场,但它的方向及策略是正确的。
同样在一年多前,2014年2月,日本NTT正式宣布与化工厂商日本东丽工业 (Toray) 合作研发智能型服饰 - Hitoe。
Toray在创立时是以纤维与纺织品为主业,后来才慢慢扩展至塑料、化学制品、药品、医疗产品、IT相关与复合材料等产业。NTT DoCoMo与Toray合作的智能型运动衣除了可供运动员使用外,还有睡衣及帽子,穿戴者可以在睡眠中记录各项信息,来监视自己身体状况。
作为日本第一电信大厂的DoCoMo,配套的电信加值服务当然不会少,也唯有这样,穿戴式设备中所收集到的珍贵数据才能顺利及实时上云端,进行大数据分析,以利执行后续相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