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硬件 > 智能硬件
[导读]坐在第一排看台的记者,手指快速的在笔记本电脑上写稿子;走进编辑部,每张桌上都放着正在工作的电脑;无论是哪一种传播媒介:广播、报刊杂志、电视都有相关的编辑程序来进行传播的准备工作。计算机已经进入了传播的

坐在第一排看台的记者,手指快速的在笔记本电脑上写稿子;走进编辑部,每张桌上都放着正在工作的电脑;无论是哪一种传播媒介:广播、报刊杂志、电视都有相关的编辑程序来进行传播的准备工作。计算机已经进入了传播的各个领域,成为了现代传播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正因为计算机的介入使传播技术得以发展,使传播进行的更为迅速、高效、方便、有序。

计算机催生的网络更使传播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不仅传统媒体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得到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来进行更为便捷的传播,一些新兴的媒体也在通过计算机这一平台悄然发展。这就是用户制作内容的传播。在网络上,体现的最为突出的。举一个例子: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到巴黎,遭到藏独分子抢夺。在法国的许多中国留学生及工作人员纷纷在自己的BLOG上发表自己拍下的反应当时情况的照片,写下该事件的真实面貌和自己的分析、感想或评论性文字。进行了非常好的传播,让国内的民众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事件本身,这在传播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用户,这里的用户可以说是部分网民,且这是相对专业媒体而言的。加上一台个人计算机,加上自己的个性张扬就可以够成一个小传媒。无数个这样的网民就形成了我所论及的新媒体。这样的用户不是为了一些实在的利益所存在的,它是人民精神文化水平提高的象征。所以在以无数计算机形成的网络世界,类似BLOG、BBS等内容变得异常火暴,用户要求抒发自己观点的情绪通过家用电脑就可以实现。在不自觉中,新媒体就产生了。无数的网民变成了传统媒体的用户和用户制作内容的传播者的一个综合体。网民制作内容进行再传播。

一种高科技传播手段的诞生和发展会引起媒体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是一种趋势,这势必会引起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当然,新媒体不仅仅只局限在计算机上。但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新媒体的发展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它是未来传播的趋势(当然也伴随不少问题)。计算机的不断普及,网民的日益增多,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都会促使新媒体在计算机这块沃土中逐步发展起来,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新媒体在有序的、健康的向前发展。

参考书目:《新媒体传播基于用户制作内容的研究》   田智辉着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传播模式新趋势:用户制作内容的传播

——《新媒体传播  基于用户制作内容的研究》读书笔记

对于异军突起的网络这一传播媒介,我向来有点兴趣。本书的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田智辉副教授的研究领域也是新媒体,网络传播等方向。虽然本书涉猎不多,但读后我还是颇有认同感,所以结合本书部分内容和自己的心得体会从三个方面作一简单报告。

当代的传播模式已经不是单一的由传播媒介向受众进行单向传播,而是发展到了单一传播与互动传播并存的模式。互动传播即受众更主动的参与到了传播活动当中。从被动接受过度到主动寻找、制作信息,进行再传播。丹尼斯·麦奎尔在《受众分析》一书中称该现象“也许确实堪称革命。”

一、现象的例举

翻开报纸,总会发现设置了一些版面用于刊登读者的反馈信息。更有报纸如《都市快报》建立了读者QQ群来收集群众的新闻信息,选取有新闻价值的进行刊登。

互联网上这中现象得到了集中体现。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到巴黎,遭到藏独分子抢夺。在法国的许多中国留学生及工作人员纷纷在自己的BLOG上发表自己拍下的反应当时情况的照片,写下该事件的真实面貌和自己的分析、感想或评论性文字。进行了非常好的传播,让国内的民众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事件本身,这在传播中是非常重要的;外国媒体如BBC、  CNN、FOX也相继推出用户制作内容,在报道某些重大报道时,直接从观众中收集照片资料。

网络是一个发布用户制作内容非常好的平台。许多媒体也认识到了这一现象。BLOG、BBS等使新闻平民化、“草根化”。但CCTV在电视栏目中也会引用网友的一些用户制作内容。不可否认,网络上经由用户(即网民)制作的信息、意见可以迅速影响一定的大众,形成一种舆论导向,甚至影响公共事物。

二、产生的动因

用户制作内容的广泛传播是有多方面原因的:网络传播的双向性;新媒介技术的公开化、操作简单化;社会的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等。本书系统的把动因归结为以下五点:

1、民主政治的逐步开放

我国的现代社会致力于形成民主自由之风。公民具有越来越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党和政府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条文来保障公民的这些民主权利。

2、社会结构的多元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没人还有兴趣去关心社会新闻、国家大事,更别说有多余的时间和金钱在网络上接受和再传播信息了。

3、传播技术的发展

首先,传播技术的发展能够推动传播形态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前进能够使多种媒介进行融合。网络使双向传播成为可能,这或许为用户制作内容的传播奠定了一个基础。

4、媒介的互动性、个性化

媒介的发展使受众逐渐走到一个主体的位置,媒介更多的开始关注他们的需求,用户拥

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多的选择性。媒体为适应并且生存下来必须针对不同需求进行富有个性化的制作。而用户制作内容正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同时也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5、媒体的接纳

广播的衰落,报业的萎缩,电视受到的冲击。激烈的竞争促使媒体不得不接纳并使用这种新媒体来争夺用户和市场。

三、产生的问题和对策

媒体制作内容的制作主体是记者、编辑等。用户制作内容的制作主体是用户。这之间就

产生了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差异:专业与非专业。专业人员通常具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行业规范。而非专业人,特别是在网络上,具有隐藏性和一部分的虚假性。也就是说,用户制作内容不一定是正确的,有的只是制作人员的主观意愿,而没有进行准确的核实,缺乏专业素养。容易引起侵犯他人权利、散播垃圾信息、内容品质低等问题,

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这一新兴传播媒体缺乏公信力,还处于发展初期。所以怎样应对这些问题显得比较紧迫。书上也提到了几个应对措施:制作用户的自律;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用户加强媒介素养。我们作为刚刚接触传播学的学生,我认为能够通过了解传播学,学习传播学来首先加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来辨别信息,帮助自己成长与进步,或许,这是我们的一个小优势。

最后,我觉得新媒体传播引起了一场类似革命的媒体变革,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这对人类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在发展的初期有许多的不稳定性,这是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可能就像是市场经济一样,它能够焕发很强的生命力,但需要一定管理和控制。本文的现实意义就是想要说明有这么一种新媒体——用户制作内容。并且提出一些随之产生的问题,来期待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法,既要有利于它的不断发展,也要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就是我的初衷。

更多计算机与外设信息请关注:21ic计算机与外设频道

本站声明: 本文章由作者或相关机构授权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保证或承诺内容真实性等。需要转载请联系该专栏作者,如若文章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换一批
延伸阅读

9月2日消息,不造车的华为或将催生出更大的独角兽公司,随着阿维塔和赛力斯的入局,华为引望愈发显得引人瞩目。

关键字: 阿维塔 塞力斯 华为

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2024年8月30日 /美通社/ -- 数字化转型技术解决方案公司Trianz今天宣布,该公司与Amazon Web Services (AWS)签订了...

关键字: AWS AN BSP 数字化

伦敦2024年8月29日 /美通社/ -- 英国汽车技术公司SODA.Auto推出其旗舰产品SODA V,这是全球首款涵盖汽车工程师从创意到认证的所有需求的工具,可用于创建软件定义汽车。 SODA V工具的开发耗时1.5...

关键字: 汽车 人工智能 智能驱动 BSP

北京2024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越来越多用户希望企业业务能7×24不间断运行,同时企业却面临越来越多业务中断的风险,如企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频繁的功能更新和发布等。如何确保业务连续性,提升韧性,成...

关键字: 亚马逊 解密 控制平面 BSP

8月3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腾讯和网易近期正在缩减他们对日本游戏市场的投资。

关键字: 腾讯 编码器 CPU

8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发表了演讲。

关键字: 华为 12nm EDA 半导体

8月28日消息,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发表演讲称,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是由生态的繁荣决定的。

关键字: 华为 12nm 手机 卫星通信

要点: 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经营业绩稳中有升 落实提质增效举措,毛利润率延续升势 战略布局成效显著,战新业务引领增长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策略,塑强核心竞争优势...

关键字: 通信 BSP 电信运营商 数字经济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8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联合牵头组建的NVI技术创新联盟在BIRTV2024超高清全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宣布正式成立。 活动现场 NVI技术创新联...

关键字: VI 传输协议 音频 BSP

北京2024年8月27日 /美通社/ -- 在8月23日举办的2024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招商会上,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软通动力")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

关键字: BSP 信息技术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