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网络不稳 数据中心结构化布线宝典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系统不稳定是每个IT人员最怕碰到的情况,因为检查的项目不外乎个人电脑的网络设定、网络线是否脱落、交换器或服务器等设备硬件功能是否正常,检查后还是无法找出答案,那就确认软件设定,或是检查是否中毒,以上几项都检查过后,若还是无法解决问题,便是检查线路是否有异状。
不过当我们进到机房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内部线路错综复杂,哪条线连到哪都分不清楚,这种情况多数人都只能摸摸网线,看看是否有松动,这就全靠运气了。但是,我们总是忽略了蔓延在天花板与地板的线路。
根据调查,70%的网络问题都是因为布线引起,而线路是系统整体架构的基础,就如同连贯各设备之间的高速公路一般,这些道路设计得宜,就能让往来的通信包畅通无阻,但是设计不良或偷工减料的道路,就可能造成网络阻塞甚至中断的情况。
如果,在最初系统建设的时候,采用结构化布线(Structured Cabling)的方式,就能确保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品质,也就不会有网络不稳的疑虑。
什么是结构化布线?
结构化布线是一种支持各种通信的布线系统,例如电话、网络、监视器材等,而且这种系统同时适用于铜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UTP)、屏蔽双绞线(STP),以及光纤等传输介质。
结构化布线来自于各版本的ANSI/TIA/EIA-568规范,而这些规范中并没有教我们如何拉线,重点也不是如何让机房变得美观,而是订定了所有与建设机房相关的规范,因此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例如网络拓扑、各种线材的有效传输距离、讯号衰减度、线与线的间距、弯曲角度、机柜规格、机房楼层高度,甚至地板高度等。
制定了这些规范的好处,就是确保不同系统架构的相容性与稳定性,并且制定统一规格的缆线标准,即使将来扩增新的设备或系统,也可以在不必更动既有架构的情况下新增设备或扩展系统。因此结构化布线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未来异动的需求。
采用结构化布线的好处
在系统发生状况时,IT人员时常为了追查问题的源头,从软件到硬件逐一检查,一般的判断不是系统中毒,就是硬件设备损坏,却没想到问题的起因,可能是线材类型与品质不适合。
采用结构化布线,不仅是确保基础架构硬件部份的耐用度,另外还可以提升系统的可靠度、建设弹性、便于IT人员管理,并且在发生如网络断线的状况时,还因为结构化的设计与布线方式,快速发现问题所在。
- 保持系统弹性
企业环境与需求是不断在改变的,例如使用者人数的增加,或是办公座位的变更等,面对这些状况时不是变更系统设定,就是重新拉线。这样的情况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或许不常发生,因此少数的变动都是在可以掌握的范围内,但是长时间下来,线路将会变得错综复杂且难以管理。
另外,一般系统建设的时候,虽然会预留将来的扩展性,但是在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都是采用直接对连的方式,例如服务器与储存设备直接对连,或是直接由集线器(HUB)或交换器(Switch)拉一条线直通个人电脑。
这样的连接方式在小型的环境里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在员工人数众多,且变异性大的大型企业中,这种一旦启动便不容易更动的架构就非常的不适合,因为许多企业环境都是跨楼层之外,还横跨许多办公室,而这种直接连接的方式,不仅日后无法变更,线路也会过度延伸,而超出线材的最大传输距离。
因此结构化布线的配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配线面板(Patch Panel)被大量采用,这个面板的作用,就是交换器与个人电脑连线之间的一个转接点,主要功能就是避免系统因为直接的连线而呈现无法更动的状况。
- 提升稳定度
在TIA/EIA-568的规范中,制定了传输介质的标准,所谓的传输介质就是铜线与光缆,而制定了这些标准,就是要确保线材的传输距离与品质,避免因为传输距离不足而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
另外,在规范中也明确的定义出不同的线材,如Cat 5E、Cat 6与Cat 6A等,应该拥有的传输速度,以及应该具备的传输距离,因此在建设系统时,只要因应不同的距离与传输速度,选用适当的线材,就可确保网络的稳定性,而不会有“时通,时不通”的灵异现象发生。
由于网络线内部包括多条线路,而这些细小的电线为了避免彼此之间互相产生干扰(噪音)的现象,因此会采用特殊的绞线方法,将彼此之间的干扰降到最低,而不同规格的线材,也会有不同的绞线方式。
在线路连接头的部份,因为网络线接头与线路连结,必须使用物理接触的方式才可达到导电的效果,但是这个连接的部份若暴露在空气中也会有氧化的情况发生,进而造成讯号衰减,影响传输效能,因此线材的制作影响着传输效能与有效距离。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厂商制作符合规范标准的线材,而这些线材不是使用者自行裁切、压制,而是经过厂商自行验证,确保有效传输距离,以及讯号衰减度都符合标准,因此价格比一般线材贵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