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系统的成长,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必将成为今年市场热点的科创板首批受理企业名单已在3月底出炉,一共9家企业。其中江苏北人引起了市场的不少争议。主要是由于这家企业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而并不提供机器人本体,不少市场人士觉得系统集成业务的技术含量不够高,与科创板的定位有差距。
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质疑有偏颇之处。众所周知的是,系统集成商在自动化产业链具有重要地位,其将各类来自于多个供应商的零散的产品集成为满足客户特定需求、切合行业及现场应用的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商不仅要熟悉这些产品的属性及功能,更需要深刻理解客户需求及应用需求,其技术含量并不低,只是这种技术更多是应用技术、集成技术,而非产品技术。在现今诸多自动化产品,尤其是硬件产品趋于商品化、同质化的背景下,系统集成商赋予了这些产品最终的客户价值,并通过最终交付的解决方案来体现了差异化。单纯将系统集成商与产品供应商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而简单得出技术含量低的结论,似乎有失公平。
更为重要的是,技术含量并不是评判系统集成商实力,或者说价值的唯一要素。系统集成业务的核心是项目管理,这里面涉及到项目实施的效率、周期、成本、团队管理等诸多要素,最终才能保证他们如期、在预算范围内向最终用户交付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这些,对于用户而言,也是至关要紧的考虑因素。
目前国内自动化系统集成市场的现状是一方面主流的跨国供应商,尤其是过程领域的公司,都不同程度保留了自己的工程服务、系统集成团队,主要服务于核心客户或者重点项目,以体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及客户价值;而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是所谓第三方的系统集成商,非常分散,但也已涌现不少实力较强,在特定行业或者应用领域有特色的公司。江苏北人就属于后者,主要专注于汽车焊接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的系统集成,市场中与其定位类似、规模相当的竞争对手也有近10家左右。
近些年来,市场转型成大势所驱。一方面是数字化转型,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政府对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及智能制造实施的推进。另一方面是产业转型,体现为产业景气度的波动性加大,及投资趋向于市场前景看好的新兴产业,或者技术含量更高、产品附加值更高的产业。
市场转型对于国内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商而言,是不小的挑战。数字化转型,意味着系统集成商需要迅速增强技术能力,从传统OT领域延伸到IT领域; 由于相当数量的数字化制造项目具有试点性,项目的范畴、实施内容及交付等等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这也给系统集成商的项目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产业转型,倒逼现有的系统集成商要有危机感,有求变能力,强调新的行业或者应用的开拓能力。在市场扩展时,如何调动资源来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而在市场衰退时,又如何来平衡各类支出,保存实力,以度过寒冬。这些,对于更多经历了过去数十年市场持续扩张的国内系统集成商来说,的确是不小的挑战。
当然,市场转型所带来的挑战也意味着系统集成商群体在整个自动化产业链中的地位及价值会继续提升,这无疑也是最好的机遇。相信在可见的未来,市场上会通过优胜劣汰,涌现出更多优秀的集成商,而资本市场也无疑是在今天可以借力的一个提升实力的渠道。最终,中国自动化系统集成商群体的成长,将有望更有力推动中国自动化市场,甚至中国制造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