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IDE硬盘控制的研究与设计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概述
近年来作为数据存储介质的硬盘,其接口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容量不断增大,反而体积在变小,并可脱离系统主机,控制起来比较方便,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现今,在许多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持续数据采集存储应用系统中,数据存储是一项关键技术,因此,若能将脱机高速大容量硬盘应用到此类系统中,则可提高读写速度、降低单位成本、具有很大优势。但是,硬盘读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硬盘的接口方式、寻址方式、控制寄存器模型等。这样以来,我们就急需找到一种方案,占用较少的单片机资源,却能比较方便的控制硬盘.本文通过8255[1]对单片机进行I/O扩展,驱动IDE硬盘,成功的解决了上述问题,从而使硬盘可以应用到许多智能系统中。
2. 系统硬件结构
如图1所示,本系统由单片机(W78E52)、地址锁存器(74HC373)、8255、施密特反向器(74HC04)、IDE硬盘驱动器组成。单片机通过8位数据总线、A0、A1、CS、WR、RD与8255相连。单片机将8255作为I/O口扩展,8255的端口A和端口B与IDE接口的16位数据线相连;端口C产生IDE总线的控制信号。IDE接口的DASP脚所接的LED作为指示灯,类似PC机,当硬盘忙时,指示灯亮。
IDE[2][5]接口是将ST506控制器集成到驱动器中,从处理器角度看,IDE接口可被描述成一系列I/O端口----一组8/16位的I/O端口,两根片选线(CS1FX和CS3FX),读写控制线(RD和WR),三根地址线(DA0,DA1,DA2)和一个中断请求(INTRQ)以及用来设置数据传输模式的控制线。IDE接口在硬盘的存取采用16位数据总线方式。在ATA[3]标准中,IDE接口对硬盘的输入输出操作均是通过对相应寄存器的读写来实现的,这些端口寄存器统称为命令块寄存器,是由片选线和地址线进行统一编址的,其功能如表1所示:
IDE接口的硬盘驱动器提供两种数据传输模式:PIO模式和DMA模式。由于采用PIO模式控制相对容易,并且提供了一种可编程控制输入/输出的快速传输方法,所以本系统使用PIO模式。该模式采用高速的数据块I/O,以扇区为单位,用中断请求方式与CPU进行批量数据交换。通常情况下,在扇区读写操作时,每次按16位长度通过内部的高速PIO数据寄存器进行传输,每传输一扇区数据就产生一次中断。
系统不能直接用8255的输出口控制IDE接口,是由于8255有一个不良特性:当切换芯片I/O口的输入/输出模式时,将重新复位所有的引脚状态,当然也包括所有的输出信号。这对于作为数据总线的信号影响不大,但对控制信号却有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它会将IDE接口的复位线使能(IDE的控制引脚都是低电平有效),这样就不能正常控制硬盘。因此,本系统通过74HC04将8255的控制端口接到IDE接口上。此时,当8255改变I/O口的工作模式时,所有的输出全部复位为“0”,经74HC04后所有的控制信号被拉成高电平,IDE驱动器就不会处于使能状态。
3. 系统软件设计
本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程序结构化和功能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以便于此设计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系统软件包括主程序和任务子程序。任务子程序由读扇区 (Read_sector),写扇区 (Write_sector),错误处理 (Process_error),逻辑块地址写(wr_lba),IDE读 (ide_rd),IDE写 (ide_wr)等组成。主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单片机上电后对8255以及IDE驱动器进行初始化,并不停查询键盘,以判断是否有任务到达,如有任务,则根据命令进入到相应任务子程序。在进入任务子程序之前,必须先检测IDE驱动器的状态,IDE驱动器的状态寄存器如表2所示:
在PIO[4]工作模式下,向硬盘发出命令前,必须先检测驱动器是否忙(BSY)。如果在规定时间内硬盘驱动器一直忙碌,置超时错,否则表示硬盘驱动器空闲,可接受命令,对硬盘进行相应操作。IDE接口通过两个协议来执行命令:PI协议(读扇区)和PO协议(写扇区)。
3.1 读扇区操作
处理器在接收到读扇区的命令后,首先调用ide_rd线程,将8255数据线端口配置成输入模式,然后读出IDE的状态,查询硬盘是否准备好(DRDY=1?);若准备好则调用wr_lba线程,把逻辑块地址写入到相应寄存器;调用ide_wr线程,将8255数据线端口配置成输出模式,把命令代码写入命令寄存器,读扇区命令开始执行。此时对驱动器状态寄存器的BSY位置1,同时将硬盘上指定扇区上的数据送入扇区缓冲区。当扇区缓冲区准备好时,置位DRQ位,清除BSY位,发中断请求INTRQ信号。
而后处理器读取状态寄存器,若DRQ=1,则将扇区缓冲区中的数据读走,完毕后,驱动器置BSY,准备读下一个扇区,直到请求的扇区全部读完。
在读的过程中查询状态寄存器的ERR位,若有错误产生,则跳入错误处理子程序。
其程序流程图如图3:
3.2 写扇区操作
如图4所示,处理器在接收到写扇区的命令后,读IDE的状态,查询硬盘是否准备好(DRDY=1?);若准备好则把逻辑块地址写入到相应寄存器,告之所需要操作的扇区;将写扇区命令代码写入命令寄存器,同时驱动器设置状态寄存器的DRQ位,表示准备好接收数据,处理器通过数据寄存器将数据写入扇区缓冲区,当扇区缓冲区添满后,驱动器清除DRQ位,并置位BSY。驱动器将扇区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入硬盘,当写盘结束,清除BSY位,发中断请求信号 INTRQ,CPU接收到中断信号后,读驱动器状态寄存器,同时将中断信号INTRQ清除。而后处理器读取状态寄存器,若DRQ=1,则将扇区缓冲区中的数据读走,完毕后,驱动器置BSY,准备读下一个扇区,直到请求的扇区全部读完。
在写的过程中查询状态寄存器的ERR位,若有错误产生,则跳入错误处理子程序。
3.3逻辑块寻址操作
IDE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寻址即物理寻址方式(CHS)和逻辑寻找方式(LBA)。由于LAB是将物理参数转换成线性地址,对用户来说驱动器是有由连续数据块(扇区)组成的存储介质,不需要知道驱动器的磁头、磁道等参数。因此,本系统采用LBA,其与CHS影射关系为:
LBA=(柱面号*磁头数+磁头号)*扇区数+扇区编号1
在该操作中,处理器根据上述映射关系通过写4个字节LBA地址分别向磁头号寄存器、柱面号高字节寄存器、柱面号低字节寄存器以及起始扇区号寄存器写入数据,以得出需要操作的扇区。
3.4 ide_rd线程和ide_wr线程
处理器通过ide_rd线程和ide_wr线程,设置8255工作模式,对IDE硬盘的寄存器进行读写操作,控制IDE读写周期。
读周期(ide_rd):
ide_rd:
push acc
mov dptr, #cfg8255
mov a, #rd_ide_8255
movx @dptr, a ;配置8255的 工作方式为读模式
mov dptr, #ide_8255_ctl
pop acc
movx @dptr, a ;选中所需寄存器
orl a, #ide_rd_line
movx @dptr, a ;使能读引脚
mov dptr, #ide_8255_msb
clr a
movc a, @a+dptr ;读寄存器高字节
mov r3,a
mov dptr, #ide_8255_lsb
clr a
movc a,@a+dptr ;读寄存器低字节
mov r2, a
mov dptr, #ide_8255_ctl
clr a
movx @dptr, a ;将控制端口复位
ret ;子程序返回
写周期(ide_wr):
写周期与读周期类似,首先将8255配置为写模式,选中所所要操作寄存器,将寄存器高8位和低8位数据分别送到端口A、B,激活IDE总线的写信号;写完毕,通过复位端口的相应位清除IDE总线的写信号。
3.5错误处理操作
在对硬盘读写操作时,需要查询状态寄存器的ERR位,判断是否有错。若有错,查询IDE的错误寄存器,判断错误类型,进行相应的错误处理:在写扇区操作中,当检测到坏扇区(BBK)错误时,跳过并标记坏扇区,重新分配扇区;在读写操作中,如果没有发现0磁道,将调用驱动器重校命令来使驱动器从错误中恢复出来;在读扇区过程中,若发生错误,驱动器将重读出错扇区,若仍有错误,操作将被终止。
4. 结束语
本系统提出了一种单片机控制硬盘的方法,能够比较简洁方便对硬盘进行读写等操作,并成功的应用实际产品中,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应用到许多要求大容量数据存储的系统中,并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华 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3 P98-120
[2]. 陈利学 孙彪 赵玉连 微机总线与接口设计[M]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88 P45-90
[3].AT Attachment with Packet Interface Extension (ATA/ATAPI-5) ANSI NCITS 1998 P317
[4].Maury Wright. Disk Drivers at 40 Lean . Mean Storage Machines .1996 P41
[5]. 徐厚俊 IDE接口和IDE硬盘驱动器 新浪潮 1996 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