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3C44B0X的U-Boot分析与移植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引言
嵌入式系统一般指非PC系统,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设器件和I/O端口等。软件部分包括Bootloader、操作系统(OS)和应用程序。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必须高效率地设计、量体裁衣、去除冗余,这样才能在具体应用中实现更高的处理性能。其中,Bootloader是基于特定硬件平台来实现的,负责硬件的初始化、嵌入式系统的引导加载等工作,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嵌入式开发的硬件平台是根据应用需要定制的,因此不存在一个通用的Bootloader。U-Boot是一个支持多种CPU体系结构的 Bootloader。本文就是针对在自制开发板上实现U-Boot的移植。
2.U-Boot概述
Bootloader是一种引导加载程序。它是系统加电后运行的第一段代码。从功能上说,Bootloader就是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用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的程序。它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设定在一个合适的状态,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用户应用程序准备好正确的环境。图 1是Flash上同时装有Bootloader、内核启动参数、内核映像和根文件系统映像的典型空间分配结构示意图。Bootloader启动后,初始化硬件设备,并将嵌入式Linux内核和根文件系统映像分别加载到内核中的正确地址,然后跳转到内核的起始地址启动内核。
大多数 Boot Loader 都包含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启动加载模式和下载模式[1]。
启动加载(Boot loading)模式:这种模式也称为“自主”(Autonomous)模式。也即 Boot-
loader从目标机上的某个固态存储设备上将操作系统加载到 RAM 中运行,整个过程并没有用户的介入。
下载(Downloading)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目标机上的Bootloader将通过串口连接或网络连接等通信手段从主机(HOST)下载文件。从主机下载的文件通常首先被 Bootloader 保存到目标机的 RAM 中,然后再被 Bootloader 写到目标机上的FLASH 类固态存储设备中。Bootloader 的这种模式通常在第一次安装内核与根文件系统时被使用;此外,以后的系统更新也会使用 Bootloader 的这种工作模式。
U-Boot作为一种可以支持多种体系结构CPU的Bootloader,同时支持上述两种工作模式,而且允许用户在这两种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它是由德国工程师Wolfgang Denk 从8XXROM 代码发展起来,遵循GPL条款的开放源码项目,支持多种处理器,如ARM,PowerPC,MIPS和x86等。
3.U-Boot的启动流程
由于Bootloader的实现依赖于 CPU 的体系结构,因此大多数Bootloader都分为 stage1和stage2 两大部分。依赖于CPU体系结构的代码,比如设备初始化代码等,通常都放在 stage1中,而且通常都用汇编语言来实现,以达到短小精悍的目的。而 stage2 则通常用C语言来实现,这样可以实现复杂的功能,而且代码会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U-Boot也是如此。
3.1 stage1
此阶段相应的代码在cpu/s3c44b0/start .s下。主要功能是完成硬件的初始化,主要包括屏蔽所有中断,设置CPU的速度和时钟频率,RAM初始化,为加载stage 2准备RAM空间,拷贝stage2到RAM中,设置堆栈指针SP,跳转到stage2的C程序入口点。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3.2 stage2
stage2完成的功能是:初始化本阶段要使用到的硬件设备,检测系统内存映射,将kernel映像和根文件系统映像从FLASH上读到RAM空间中,为内核设置启动参数,调用内核。
4.移植过程
本系统开发板主要由S3C44B0X嵌入式微处理器、2MB的FLASH (HY29LV160)、8MB的SDRA M(HY57V641620)、2路串口、RTL8019网卡芯片以及ARM JTAG接口组成。系统的工作主频是66MHz。该开发板上与S3C44B0X相关部分的功能框图如图3所示。
4.1建立交叉编译移植开发环境。
若能编译生成在ARM板上可运行的二进制代码,首先建立编译工具链[2]。所用主机(HOST)安装的Linux操作系统版本是Fedora Core 6。
(1)从http://www.handhelds.org/download/projects/toolchain/下载最新编译工具arm-linux-gcc-3.4.1.tar.bz2。
(2)在下载的当前目录下进行解压:# tar –jxvf arm-linux-gcc-3.4.1.tar.bz2。
(3)将解压文件目录下面的arm目录及文件拷贝到/usr/local/目录下。
(4)在/etc/profile文件中修改PATH环境变量。在export之前添加一行:
PATH=$PATH:/usr/local/arm/3.4.1/bin,然后使这项配置生效:# source /etc/profile
4.2 U-Boot源码结构
从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u-boot 网站下载U-Boot源码包:u-boot-1.1.6.tar.bz2,并将下载的压缩包解压。
解压后生成u-boot文件目录。下面介绍一下与移植相关的子目录:
(1)cpu: 该目录的每个子目录下都有如下文件:
config.mk
makefile
cpu.c 处理器相关的代码
interrupts. c 中断处理代码
seria1.c 串口初始化代码
start.s 全局开始启动代码
(2) board: 该目录的每个子目录下都有如下文件:
config.mk
makefile
smdk2410.c 与板子相关的代码(以smdk2410为例)
flash.c FLASH操作代码
lowlevel_init.s 初始化SDRAM代码
u-boot.1ds 对应的连接文件
(3) includes:
包含头文件和开发板配置文件,所有开发板的配置文件都在configs文件下。
4.3 移植
U-Boot的源码是通过GCC和Makefile组织编译的。顶层目录下的Makefile首先设置开发板的定义,然后递归地调用各级子目录下的Makefile,最后把编译过的程序链接成U-Boot映像。
移植U-Boot工作就是添加开发板相关的文件、配置选项,然后配置编译。开发移植U-Boot前,要熟悉硬件电路板和处理器。确认U-Boot是否已经支持新开发板的处理器和I/O设备,比较出硬件配置最接近的开发板。选择的原则是,首先处理器相同,其次是处理器体系结构相同,然后是以太网等外围接口。
U-Boot移植过程如下:
(1) 在顶层Makefile中为开发板添加新的配置选项:
newboard_config:unconfig
@./mkconfig $(@:_config=) arm S3C44B0 newboard
其中“arm”是CPU的种类,S3C44B0是ARM CPU对应的代码目录,newboard是开发板对应的目录。
(2)创建一个新目录存放开发板相关的代码,并且添加文件。
在board目录下创建一个newboard目录。Board/Dave文件中的B2开发板的CPU也是S3C44B0X,因此移植可以直接在此开发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把B2板目录下的文件拷贝过来,修改相应的文件名及其内容。修改内容如下:
①修改low_level_init.s中的BWSCON寄存器的配置以及SDRAM的刷新率等。
② 修改newboard.c文件中的板级初始化函数。S3C44B0提供有SDRAM控制器,与一些CPU需要UPM表编程相比,它只需进行相关寄存器的设置即可修改CPU端口初始化值[3] 。
③ 修改flash.c中的FLASH驱动程序以支持电路板上的FLASH芯片(HY29LV160)。
(3) 在cpu/s3c44b0/目录中:
①start.s文件。修改cpu_init_crit完成CPU cache的设置。
②serial.c文件。这个文件初始化串口,主要是对UART相关的寄存器进行配置。
(4)include/configs/ newboard.h文件
主要修改SDRAM,FLASH的起始地址以及大小;定义RTL8019网卡芯片来代替LAN91C96,定义网卡芯片的基地址;将内核参数的存放设备由B2开发板的EEPROM改为FLASH。
4.4编译
配置好以后,进入U-Boot主目录,运行命令[4]:
$make newboard_config
$make
编译成功后,将生成三个文件:
u-boot——ELF格式的文件。
u-boot.bin——U-Boot二进制执行代码,用于烧写到开发板中。
u-boot.srec——Motorola S-Record格式,可以通过串口下载到开发板中。
将得到的U—boot.bin通过JTAG口下载到目标板后,如果能从串口输出正确的启动信息,就表明移植成功。
5.结束语
在移植过程中,既需要清楚U-Boot的引导过程,又需要熟悉开发板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芯片的大小、型号,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修改相应的传递参数,实现快速移植。U-Boot的命令为用户提供了交互功能,并且已经实现了几十个常用的命令。如果开发板需要很特殊的操作,可以添加新的U-Boot命令。
本文创新点:利用开源项目,快速建立编译环境,根据开发板的固定部件,相应地修改和配置U-Boot,实现Bootloader在不同开发平台上的移植。
参考文献:
[1] 詹荣开.嵌入式系统 Boot Loader技术内幕.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btloader/index.html.
[2] 陈铁军.嵌入式Linux 2.6在S3C2410上的移植技术探析[J].微计算机信息,2007,4-2:67-69.
[3] 张进,姜威.U-BOOT的启动流程及移植.国外电子元器件,2005,5:11-14.
[4] 郑灵翔.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开发.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