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C校验码在单片机中的程序实现的求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由单片机嵌入式系统与微机组成的工业检测和数据采集系统中,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经常需要进行数据通信。在数字通信过程中,干扰有可能使接收到的二进制数和发送的不一致,造成“0”和“1”互变的差错。一个实用的通信系统必需能发现这种差错,并加以纠正或给出重新发送信息。CRC(CyclICRedundancy Code循环冗余码),也称多项式编码。是一种检错效率高、原理简单、易于实现的通信编码,是目前在数字通信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检验方式。如16位的 CRC—CCITT标准可以检测出所有的单位错、双位错、奇位数错及小于等于16位的突发错,大于17位的突发错检错率为99.9984%[1]。可见, CRC码的检错率要大大高于一般的奇偶校验。因此CRC校验可以应用于重要数据的通信场合,如下位机运行状态的检测、运行模式或参数的在线重设置等。
对于8位的单片机系统,要实现CRC通信就必须编写生成CRC码的指令程序,且由于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很少、运算速度也比较低,因此要求程序代 码尽量少,算法必须简单。下面将以CRC—CCITT标准为例来介绍CRC通信码的单片机实现过程。
1 CRC校验码的构成
求得余式R(x),使等式左端的代数式恰为CRC校验式G(x)的整数倍。则将其与待发送的数据多项式xr·M(x)相加得到的r+k次多项式的各个系数(mk-1,mk-2,…,m1,m0,rr-1,rr-2,…,r1,r0)作为编码一起发送,其中高k位是信息位,低r位是附加校验位。在数据接收端,再对接收到的信息码进行校验,如能被同 一个G(x)整除,则表明通信正确;若余数不为0,表示数据传输有误,从而达到检错的目的。
CRC校验虽然不能100%检测出错误,但它的漏检率相当低。漏检概率和所选取的校验标准相关,国际上已有多种CRC校验式标准。其中8位的CRC码标准有CDT约定,其校验式为G(x)=x8+x2+x+1;16位的标准有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推荐)标准G(x)=x16+x12+x5+1,和IBM公司提出的CRC-16标准G(x)=x16+x12+x2+1;校验错误效率最高的是具有32位CRC校验码的
2 多字节信息序列CRC码的快速算法
假设需要传送的一组信息码N为k个字节二进制序列:
Nk=[n1 n2……nk]
其中的ni为信息码中的各个字节。
以16位校验码的CRC—CCITT标准来说明生成校验冗余码的快速算法。N(x)在计算冗余码的时候应该在后面补充两个零字节,作为待计算的信息码。为方便起见,还统一用N(x)表示。
对应的前k-1个字节构成的序列可以表示为:
关系,若已知算式Nk-1的余项Rk-1,就可以求得Nk的余项Rk,已知Rk-2,就可求得Rk-1,依次类推。因为校验式G(x)的最高项为16次,x8 Rk-1(x)+nk(x)的最高幂次不超过23,所以最后可归结为求[n1 n2 n3]3字节序列余项的问题,每次递推都进行3字节的求余运算。按照上述的方法,很容易编制单片机上CRC校验码的实现程序。
3 CRC校验码在51单片机上的实现
以CRC-CCITT标准为例,按前面多字节数据CRC冗余码的构造过程,51系列单片机计算多字节数据的CRC码程序如下。其中,从31H开始存放信息字节数据,算得校验码的高8位存于R3,低8位存于R4。
4 CRC码的查表方法
上面的程序中,每次计算一组3字节的CRC余项需要进行8次循环操作,每次循环包括2字节的数据移动,和3次异或操作。对于时间要求严格的 数据采样场合,速度可能跟不上。这时可以把对1字节通信数据的所有取值(共256个)求得CRC码做成一个余项表,用查表的方法来代替余项的循环求取过程。
设一普通3字节码为Tabc=[a b c],把它分解为一特殊的后2字节为零的3字节序列Ta00=[a 00],和一个2字节序列Tbc=[b c],可以由多项式表
其中Qa00为整数的商式,Ra00和Tbc都是最高次不超过15的余项,它们的和就是Tabc(x)的余项。每次取信息码的3字节序列Tabc,先查表得出其中Ta00(x)的余项Ra00(x),这是一个2字节的多项式,把它和余下的2字节序列Tbc进行异或操作,得到新的3字节序列的高2字节,然后取信息码的下一字节附于其后构成新的3字节序列再分解为Ta00和,循环查表计算。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快求出多字节信息码Mk的CRC冗余校验码。
建立16位CRC的检验码表共需要2×256个字节。对于80C51系列的单片机来说,程序存储器ROM一般都有4KB以上的空间,容量上可以满足要求。
下面给出CRC校验码表的求取程序:
每种校验规则校验码的最高位都为1,为编程方便,将其最高位去掉,把校验码的位数凑成是一个字节的整数倍。CRC—CCITT的校验式为G(x)=x16+x12+x5+1,去掉高位后,校验码为0001000000100001(1021H)。取一个用来比较的16位数CRC—BYTE=8000H,逐次比较信息码的最高位是否为1,是则将1记录在暂存单元CRC—Temp的最低位,如果是0,则低位左移入0,每次暂存单元和信息单元循环左移,相当于把信息字节的数据逐位从左移入暂存单元中。当暂存单元的最高位变为1,说明已移入了16位数据,然后把暂存单元再左移一次,和16位校验码做异或操作,也就相当于进行模2除。因为暂存单元被移出的最高位1和校验码被舍去的最高位1异或,其结果必然为零,也就等于进行了17位异或操作。把所得的余式存放在暂存单元中,接着循环,直到将信息码和补充在尾部的零字节都操作结束,把最后的余式复给CRC—Variable输出,完成对一个余项式的处理。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很容易实现对8位或者32位的校验式求取余项表进行扩展,只需将CRC—MODEL改为8位或32位的校验式模型,比较字节CRC— BYTE改为80H和800000H,追加末尾0字节LAST—BYTE改为1和4个,然后再把对应于16位数据变量CRC—Variable的 unsigned short型,改为un-signed char或unsigned long就可以了。
5 结束语
利用CRC实现程序可以计算出各种标准下的CRC校验冗余码表。在单片机容量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查表进行CRC校验。在对时间要求不高、对存储容量要求严格的场合,可以直接利用循环计算来求得余项。编程使用80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可以实现最少和高效的指令代码。该程序算法也可应用于 M68HC和PIC17等系列单片机上。
参考文献
[1]Joe Campbell著.徐国定,廖卫东译.串行通讯C程序员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2]韩炬.CRC算法实现[J].煤炭科学技术,2000,(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