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的八种I/O口的用法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STM32的八种I/O口的用法:
(1)GPIO_Mode_AIN模拟输入
(2)GPIO_Mode_IN_FLOATING浮空输入
(3)GPIO_Mode_IPD下拉输入
(4)GPIO_Mode_IPU上拉输入
(5)GPIO_Mode_Out_OD开漏输出
(6)GPIO_Mode_Out_PP推挽输出
(7)GPIO_Mode_AF_OD复用开漏输出
(8)GPIO_Mode_AF_PP复用推挽输出
简单理解:
1.浮空,顾名思义就是浮在空中,上面用绳子一拉就上去了,下面用绳子一拉就沉下去了。浮空输入状态下,IO的电平状态是不确定的,完全由外部输入决定,如果在该引脚悬空的情况下,读取该端口的电平是不确定的。如果你外部上拉电阻,就是1;下拉电阻,就是0。浮空一般多用于按键,还有就是一些特殊功能。
2.开漏,就等于输出口接了个NPN三极管,并且只接了e(基)和b(集电),c(发射)极是开路的,你可以接一个电阻到3.3V,也可以接一个电阻到5V,这样,在输出1的时候,就可以是5V电压,也可以是3.3V电压了.但是不接电阻上拉的时候,这个输出高就不能实现了。
3.推挽,就是有推有拉,任何时候IO口的电平都是确定的,不需要外接上拉或者下拉电阻。
按照原理理解:
1.浮空:由于浮空输入一般多用于外部按键输入,结合图上的输入部分电路,我理解为浮空输入状态下,IO的电平状态是不确定的,完全由外部输入决定,如果在该引脚悬空的情况下,读取该端口的电平是不确定的。
2.开漏输出:输出端相当于三极管的集电极,要得到高电平状态需要上拉电阻才行。适合于做电流型的驱动,其吸收电流的能力相对强(一般20mA以内)。
开漏形式的电路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利用外部电路的驱动能力,减少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内部的驱动。当IC内部MOSFET导通时,驱动电流是从外部的VCC流经Rpull-up,MOSFET到GND。IC内部仅需很小的栅极驱动电流。
(2)一般来说,开漏是用来连接不同电平的器件,匹配电平用的,因为开漏引脚不连接外部的上拉电阻时,只能输出低电平,如果需要同时具备输出高电平的功能,则需要接上拉电阻,很好的一个优点是通过改变上拉电源的电压,便可以改变传输电平。比如加上上拉电阻就可以提供TTL/CMOS电平输出等。(上拉电阻的阻值决定了逻辑电平转换的沿的速度。阻值越大,速度越低功耗越小,所以负载电阻的选择要兼顾功耗和速度。)
(3)OPEN-DRAIN提供了灵活的输出方式,但是也有其弱点,就是带来上升沿的延时。因为上升沿是通过外接上拉无源电阻对负载充电,所以当电阻选择小时延时就小,但功耗大;反之延时大功耗小。所以如果对延时有要求,则建议用下降沿输出。
(4)可以将多个开漏输出的Pin,连接到一条线上。通过一只上拉电阻,在不增加任何器件的情况下,形成“与逻辑”关系。这也是I2C,SMBus等总线判断总线占用状态的原理。
3.推挽:推挽电路是两个参数相同的三极管或MOSFET(PMOS,NMOS,此处可以参考CMOS和TTL的区别那篇),以推挽方式存在于电路中,各负责正负半周的波形放大任务,电路工作时,两只对称的功率开关管每次只有一个导通,所以导通损耗小、效率高。输出既可以向负载灌电流,也可以从负载抽取电流。推拉式输出级既提高电路的负载能力,又提高开关速度。
4.上拉输入/下拉输入/模拟输入:这几个概念很好理解,从字面便能轻易读懂。
5.复用开漏输出、复用推挽输出:可以理解为GPIO口被用作第二功能时的配置情况(即并非作为通用IO口使用)
最后总结一下使用情况:(有待验证和总结)
(1)浮空输入_IN_FLOATING——浮空输入,可以做KEY识别,RX1。也适合作为ADC输入,因为干扰比较少。
(2)带上拉输入_IPU——IO内部上拉电阻输入
(3)带下拉输入_IPD——IO内部下拉电阻输入
(4)模拟输入_AIN——应用ADC模拟输入,或者低功耗下省电
(5)开漏输出_OUT_OD——IO输出0接GND,IO输出1,悬空,需要外接上拉电阻,才能实现输出高电平。当输出为1时,IO口的状态由上拉电阻拉高电平,但由于是开漏输出模式,这样IO口也就可以由外部电路改变为低电平或不变。也可以读IO输入电平变化
(6)推挽输出_OUT_PP——IO输出0-接GND,IO输出1-接VCC,读输入值是未知的,适合直接连接数字型元件
(7)复用功能的推挽输出_AF_PP——片内外设功能(TX1,主模式下的MOSI,SCK,SS,以及从模式的MISO)
(8)复用功能的开漏输出_AF_OD——片内外设功能(I2C的SCL,SDA)
STM32设置实例:
(1)模拟I2C使用开漏输出_OUT_OD,接上拉电阻,能够正确输出0和1;读值时先GPIO_SetBits(GPIOB,GPIO_Pin_0);拉高,然后可以读IO的值;使用GPIO_ReadInputDataBit(GPIOB,GPIO_Pin_0);
(2)如果是无上拉电阻,IO默认是高电平;需要读取IO的值,可以使用带上拉输入_IPU和浮空输入_IN_FLOATING和开漏输出_OUT_OD;
几个相关的小问题:
1.复用功能的具体解释:
复用功能(复用功能到f4系列时就没有了):为了使不同器件封装的外设I/O功能的数量达到最优,可以把一些复用功能重新映射到其他一些脚上。这可以通过软件配置相应的寄存器来完成(参考AFIO寄存器描述)。这时,复用功能就不再映射到它们的原始引脚上了。比如说你使用USART1,你可以直接设置寄存器的值来配置PA9和PA10。但是如果PA9和PA10被占用了,你就要使用复用功能重映射到PB6和PB7,然后设置寄存器的值来配置PB6和PB7。
像复用推挽等这些配置是特殊功能时候用的。
比如TIM2/3/4/5_CHx输出比较通道xIO口要设置成推挽复用输出
2.什么是“线与”:
在一个结点(线)上,连接一个上拉电阻到电源VCC或VDD和n个NPN或NMOS晶体管的集电极C或漏极D,这些晶体管的发射极E或源极S都接到地线上(此处请自行脑补三极管BJT或场效应管FET的电路图),在这个电路中,只要有一个晶体管饱和,这个结点(线)就被拉到地线电平上。因为这些晶体管的基极注入电流(NPN)或栅极加上高电平(NMOS),晶体管就会饱和,所以这些基极或栅极对这个结点(线)的关系是或非NOR逻辑。如果这个结点后面加一个反相器,就是或OR逻辑。
其实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在所有引脚连在一起时,外接一上拉电阻,如果有一个引脚输出为逻辑0,相当于接地,与之并联的回路“相当于被一根导线短路”,所以外电路逻辑电平便为0,只有都为高电平时,与的结果才为逻辑1,因此为“线与”。
3.推挽输出和开漏输出都可以输出高电位和低电位,差别是什么呢?
推拉式输出级既提高电路的负载能力,又提高开关速度。
开漏输出适合于做电流型的驱动,其吸收电流的能力相对强(一般20ma以内)。
参考资料:
http://www.openedv.com/thread-21980-1-1.html
这里的电路图指的是正点原子的GPIO基本知识一节ppt中的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