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 风口之上如何起舞?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移动医疗、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现在线上医疗的方式有这么多名字来称呼,其实反映出互联网+医疗领域火热无比,多方企业力量的涌入,抢占市场。
触点: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
随着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的“信息消费”、“健康服务业”、“人口健康信息化”等系列政策出台,我国移动医疗产业快速发展,智慧医疗、移动医疗、移动健康、互联网医疗等概念加速落地。目前,各类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个,移动医疗应用在国内大中型医院取得明显成效,移动护理、移动查房、远程医疗、电子病历、药品管理、移动办公等院内移动医疗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并逐渐应用于农村、偏远山区医疗卫生事业、养老与健康服务智能化等各方面。
2014年是移动医疗的元年,各种模式、各种竞争兴起。据预测,中国今年的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25亿美元,同时进入该领域的风险投入呈倍增状态。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医疗类APP呈井喷状态,有100多家APP上线,服务基本分为线上咨询、挂号、卖药。
移动医疗火热的时候,正好是全球新兴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候: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今年年初,我国提出“互联网+”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作用,美国在2月份提出精准医疗,而德国在3月份再次推广其工业4.0和数字化经济的模式,这些新概念相继提出,在国家卫计委统计中心副主任王有才看来,是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惊蛰”的开始。
王有才认为,“互联网+”医疗是智慧医疗发展方向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个里程碑的方向,是精确化医疗。精确化医疗指的是如何利用现在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技术,加上人们对医疗科学的认识,来制定出准确化、精确化的治疗方案。移动互联网技术有助于数据的收集,解决原来信息获取差的问题,大数据技术又有助于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他以一家仪器公司新推出的血糖采集仪+APP为例,传统方式是病人去医院看病、化验,获取信息方式是间断的、不精确,而现在血糖仪连上APP应用之后,可以将一个病人的病情联系起来看,获得的信息也更精确。
“互联网+”医疗的精髓是精确医疗,大数据正是帮助实现精确医疗不可或缺的技术。天睿公司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总监姜欣解读大数据如何作用于移动医疗时介绍,医保的数据,比如基因数据、移动医疗数据,健康医疗数据、可穿戴设备数据、家庭健康历史数据,公共健康数据,再结合其他一些数据例如气侯、位置等信息,通过合理的手段整合,利用分析算法,挖掘出重要的信息给患者、医生、研究人员使用。其中一些数据如何来?例如患者通过移动网络访问到医院的挂号信息、健康信息、医生信息等等,他们之间的网络看起来非常简单,可是未来如果把移动互联网做大,把生态圈里所有的参与者都加进来,例如药店、监管机构、医院、社保、医保等等,那么汇聚的数据和数据之间的联系是令人吃惊的。像韩国、日本这些医疗技术先进的国家,通过APP应用就可以实现验血验尿。他们也是从消费互联网开始,慢慢渗透到了产业互联网,即“互联网+”。
痛点:多方准备并不充分
在“互联网+”时代,远程医疗服务该如何探索?有何痛点?
我国每年投入医疗行业的预算支出虽然达到4000亿元,信息化上的却支出仅有4~5亿元。心医国际总裁邰从越坦言,心医国际一直在找医院看病的痛点,患者通过互联网自主诊疗虽然简单,完成在线问诊、在线挂号之后,解决了一部分痛点,但是一旦进入医院大门,还是会遇到二次就诊的问题。例如大医院少而集中,小医院多而散等等。“过去说远程医疗不成功,原因归到医生专家少、体制限制、医保难跟上、药品难输送等等,但我认为过往10年,我国医疗信息化的落后是导致痛点的原因,没能将数据整合起来。远程医疗的覆盖率很低,仅有15%。远程医疗是重构体系的过程,也是重新分配医疗过程中利益的过程。”他说。
移动医疗主要分为在线诊疗、医院挂号、掌上药店、健康管家、支付和保险五大核心模块,然而,各个模块都有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现实困难。康美医疗总经理庄瑞鹏举例,如医疗支付上各方的准备不足,防套保策略及技术方案有待解决。医疗保险,当出现医疗事故时,医疗责任险如何适用于线上医院,也需要研究。但是他认为,最痛的痛点集中在了医药物流上,如何从医药物流的医院与医院之间的B2B模式转向医院与药店、或是医院与消费者的B2C模式上,还是难点。所以,庄瑞鹏认为,现在用互联网思维颠覆医疗行业并不现实,其实应该是用互联网思维更好地服务于医疗行业才对。
恒生电子健康医疗事业群总经理袁羽则表示,移动医疗时代,以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疗生态将占据主导,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一家独大的局面将在移动医疗时代不太可能出现。这个生态是开放、互利互赢,以众包形式而存在,生态里包括医院、支撑的信息技术企业、移动支付企业、移动解决方案企业等。虽然目前移动医疗还有没做到完整的医疗社保解决方案,但未来2~3年有可能出现。在他看来,完善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的鼎力支柱之一是一个稳妥的安全解决方案,一方面是保护患者、用户隐私,另一方面是维护医院利益。
争议:线上诊疗何去何从
不同于多数人认为的移动医疗症结在提升医疗信息化的难题,搜狐公司副总裁樊功臣表示,现在无论是解决移动医疗的支付问题,还是解决医院信息化或诊断当中的效率问题,其实都不是目前移动医疗的症结,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医疗产业的升级。
但是,易观智库分析师林文斌指出,移动医疗还没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商业模式。目前的模式包括医药制造企业进行收费的模式,或是现在落地比较多的医药电商的模式,或借助智能硬件和云实现慢病管理的模式,或是关注医疗服务流程的模式。关于医疗服务,目前大多数医疗资源掌握在线下或者医疗机构手中,线上或者互联网企业只能从服务流程进行切入,出现了很多线上挂号、线上咨询或者是家庭医生类的模式。但是前不久官方提出不允许进行线上诊疗,只能进行健康咨询,所以线上的企业在做的事其实都是关注在医疗服务流程上面,并不涉及线下的这种问题或者检验等相关环节。
针对线上不允许做诊疗的说法,好医生集团董事长高瞻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新的医疗模式是全程诊断,而不仅仅是患者在医院内的诊断行为。但是现在患者在医院内的诊断时间非常短,线下医院的诊治流程时间又是间断的,中间的病情掌握并不完整和科学;而另一方面,还有大量的优秀医生的时间其实是可以协同、可以利用起来,例如在互联网上问诊。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医生和患者接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摸索病因、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这些流程上的工作完全可以通过移动传递数据和信息,而不必要来回折腾患者。
但是现在,官方表态远程诊断收回来的数据不能用作诊断依据。“医学很多东西边界是模糊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个决策权交给医生,而一定要留在政府?期待政府把责任和权力交还给医生。”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