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稀有金属 新型OLED材料与现有材料有哪些区别?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现有的OLED材料包括两类,载入电压后发光时间短的“萤光材料”,以及发光时间长的“磷光材料”。 OPERA中心主任安达千波矢教授表示,OPERA开发的发光材料,称得上是继二者之后的“第3类发光材料”。
三类材料发光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在正极与负极之间设置厚度约为100奈米(纳为10亿分之1)的发光层,向发光层载入电压。这样一来,正极将发生带正电荷的“空穴”,负极将发生带负电荷的“电子”。
在二者相互吸引,相互结合之后,发光材料将进入具有高能量的“激发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激发的发光材料会逐渐释放能量,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其间,发光材料将释放出光和热。其中的光以图像等形态进入我们的眼睛。
萤光材料与磷光材料相比,萤光材料成本更低,但发光效率差。载入电压产生的电能中,只有25%能够用于发光。剩余的75%则转化成热能释放,因此,电池很快就会耗尽。
磷光材料能够把电能100%用于发光,能够把萤光材料转化成热能舍弃的75%的能量全部转化成光能。 OPERA的安达教授发挥转化功能的,是作为添加材料使用的“铂、铱等稀有金属”。
但这些稀有金属价格贵,而且分布不均,采购也不稳定。大量使用难免会增加成本和稳定生产方面的风险。现在,磷光材料的成本还极其高昂,是萤光材料的10倍以上。
萤光材料与磷光材料各有所长,都缺乏决定性的撒手鐗。这样下去,的竞争力很难超过液晶。
OPERA开发的是无需使用高成本的稀有金属,即可实现高发光效率的材料。通过改进分子构造,即便不使用稀有金属,该材料也可以把以萤光材料以热能形式释放的75%的电能转化成光能。
开发过程历尽艰辛。 OPERA的安达教授说,第3类材料的原理“早已有之,而且写进了教科书。算不上新鲜玩意儿”。然而,实现不使用稀有金属,仍可实现高效发光的分子构造却并非易事。为此,“(研究人员)从零开始重新审视了作为发光材料的有机物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