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忽悠 液晶三大参数深入解析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08年的股市行情在完成了一系列漂亮的高台跳水后,终于恢复到了常态。比较普遍的共识是,3000点左右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支撑位。从去年年底有人狂热的喊出冲高8000点到目前的回调3000点左右,市场的理性正在恢复。而这组数字对于对显示器略有所知的人来说,看着似乎也有些眼熟。3000,8000??这不恰是两组很有意思的动态对比度的LCD参数吗?只不过,3000:1系时下的主流,而8000:1则让人雾里看花,有些迷糊了,现在更有甚者,有些厂商报出了40000:1,让人咋舌。看来,要调整的不光是股市,乱哄哄的LCD市场也该整顿一下“基本盘面”了。LCD的参数指标很多,普通消费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搞明白。其实,在小编看来,一台显示器,搞清了三大指标,自己好好琢磨一下,就不会再被人给忽悠了。
响应时间:全程与灰阶各说各论
每台液晶显示器天生都有两个不同的响应时间标值。一个是全程响应时间,一个是灰阶响应时间。但这两年,“灰阶”叫得震天响,把好多菜鸟搞晕了。那么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所谓响应时间,是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所需要的时间。在显示器主要用于上网浏览及文字处理的阶段,市面上绝大部分液晶显示器标称的响应时间,都是黑色与白色之间转换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只是普通的工作与上网,事实上,16 MS的全程响应时间已经够用了。
不过,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宽屏大屏的快速普及,使消费者对LCD的影音需求越来越高。当人们玩游戏或看电影时,屏幕内容不可能只是做最黑与最白之间的切换,而是五颜六色的多彩画面,或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这些都是在做灰阶间的转换。为此,灰阶响应时间的概念就顺应而出了。灰阶响应时间短的产品脱影现象也更少一些,画面质量也更好,尤其在播放运动图像的时候。
简单点说灰阶是单程的相应时间,而全程是双程相应时间,所以灰阶响应时间的数字会比全程小很多。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厂商,在向消费者介绍响应时间时,应该把更有意义的相应时间参数介绍给消费者。而如果一味的人为强调灰阶,恐怕就不仅仅是疏忽了,难免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因为通常来说,灰阶相应时间的数值要远低于全程的数值,对于“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不会去区别甲厂商的“8ms”指的是全程,而“2ms”指的是灰阶,只会简单的认为“2ms”自然是好于“8ms”,如果这种偷换概念的做法不予以制止,受伤害的将是消费者与正直的厂商。
一句话,作为显示器,更多的用于网页浏览与商务操作,所以主要是黑白颜色之间的切换与变化,因此,用全程响应时间,能够更实际的反映显示器的显示状况,而对于电视机而言,目前的平板电视,尤其是液晶电视更主要是满足高清影视播放的需求,色彩与特效更为突出,显然,用以反映多种色彩变化的灰阶响应能更好的说明电视机的多彩视频播放真实状况。
可视角度: C/R>10更适用,C/R>5有猫腻
我们首先要明确,每台显示器在不同检测条件下都会有不同的可视角度参数,每台显示器的可视角度都可以用两种办法来标植:观察者获得屏幕显示图像的对比度低于10 : 1或者 5 : 1。即C/R>10和C/R>5。对于这些太专业的术语,老百姓不必要懂,大家只要明白,一些厂商正是在这两种标准上大做了一番文章,于是可视角度的差异就出来了。原本 C/R>10 是行业通用标准,也是更有实际应用意义的规格,但有厂家为了刻意加大可视角度,使用 C/R>5 这个规格,于是可视角度立即蹿升! 其实,用户只需要从两侧及上下的不同角度观察液晶画面,就能发现这些所谓具备170度可视角度的产品,当角度范围超过了150度时,LCD已经明显偏色,虽然还是可以看到LCD上的内容,但是已经严重失真。请问,那些不遗余力在吆喝170度的卖家是不是在忽悠消费者呢?
可视角度,按理说,当然是越大越好喽,消费者这样理解并没错。如果是货真价实的利用创新技术不断提升这一指标,当然是皆大欢喜。但是一个很戏剧的变化是,从0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注意到无论哪个面板阵营,似乎可视角度规格都似乎有如神助,都有了不小提升,有的标称160°, 有的甚至宣布达到了近乎水平的178°。果真是有了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吗?
因此,对于C/R>10和C/R>5这两个用于显示器标值的可视角度参数,我们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在看可视角度的时候要看一下到底是在什么检测条件下获得的,而不要只看数值。如果厂商没有标明检测条件,最好询问一下,了解清楚了,绝对不要被简单的数值大小所迷惑了。
对比度:普通、动态,孰优孰劣?
时下,许多厂商都热衷于不断的提升动态对比度的比值,今天你3000:1,明天我就8000:1,明天你能标20000:1,我后天就敢标40000:1,搞得消费者云山雾绕的,那么通常厂商是通过什么办法来提升动态对比度的比值的呢?这一过程是不是一个应用技术大幅提升的过程呢?
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每一台显示器都有不同的对比度和动态对比度数值。这里有必要先解释一下对比度的定义。简单来说,对比度就是液晶显示器显示画面黑与白的亮度比值。比值越大,从黑到白的渐变层次就越多,从而灰阶表现越丰富,这就是对比度对显示效果的意义所在之处。而动态对比度,指的是液晶显示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测得的对比度数值,例如逐一测试屏幕的每一个区域,将对比度最大的区域的对比度值,作为该产品的对比度参数。不同厂商对于动态对比度的测量方法可能也不尽相同,但其本质也万变不离其宗。
通过了解动态比度的原理,完全可以发现,单纯提升动态对比度的数值会变得相当简单,只需提升全白画面的亮度或降低全黑画面的亮度就可以了。而这其中又以降低全黑画面的亮度最易实现。举个例子,一个全白画面亮度为200cd/m2的显示器,全黑画面的亮度如果为0.1cd/m2时,它的动态对比度就是2000:1;如果将全黑画面的亮度降低为0.01cd/m2,它的动态对比度就达到了20000:1;如果厂商在控制电路中针对全黑画面将背光灯彻底关闭的话,这时亮度为0cd/m2,动态对比度将会是“无穷大”!
物极必反。用这种方法所获得的“惊人”的动态对比度数值,不仅顾客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有任何的视觉体验提升,而且这种画面忽明忽暗的播放会让用户的眼睛感觉非常不适,这恐怕恰恰与用户的购买初衷背道而驰了。[!--empirenews.page--]
普通对比度是每一台液晶显示器必须标配的数据,如果只标动态对比度是很不合适的。在通常意义下,液晶显示器对比度为1000:1做文档处理和办公应用足够了。而对于动态对比度而言,要想利用一些“手段”以大幅度提高,客户的使用意义不大。
因为各自应用的不同,所以相对的技术要求也略有差异。对于液晶显示器,传统对比度的标值更有意义;而相对于液晶电视,动态对比度则更具意义。
事不说不明,木不钻不透,砂锅不打一辈子不漏!动态对比度,明白了吧?
总结一下,在眼下亮度为300流明的主流配置前提下,提升对比度的可能性很小,上网浏览文字处理,8MS全程响应时间,1000:1对比度就OK,动态对比度和对比度的检测方式不同,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大可不必为刻意追求所谓的超高指标而一头栽进了卖家的陷井。
综上,从可视角度到响应时间,再到动态对比度,每一台显示器都有这三项参数,而对应这三项参数的,都各自有两种不同的标植,一连串所谓的专业术语在厂商的吆喝中不断水涨船高,令人眼花缭乱。股市有证监会管,甚至前几天温总理都出来发话了:政府力避股市的大起大落。这个LCD市场嘛,是不是应该有人出来给这种恶炒降降温,灭灭火呢?(小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