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网络发展应用中的三大关键问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年来随着iPhone等支持Wi-Fi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大规模普及,催生了数据业务爆发式增长。很显然,各大运营商仅靠手中的2G和尚处于发展阶段的3G网络无法有效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同时考虑到WLAN在各类终端中极高的支持率以及WLAN网络建设相对低廉的成本,运营商们不约而同的将WLAN建设作为网络建设的重点。
中国移动将WLAN定位为四网(GSM+TD+WLAN+LTE)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信计划要建成运营级的WLAN网络。而中国联通起步稍晚,但也在积极部署WCDMA+WLAN。
业界普通认为各运营商建设WLAN的主要目的是分流移动网络的数据流量,但就目前数据统计来看,WLAN分流数据流量的作用还不明显,用户渗透率也还不高,分析认为有以下三大关键问题:有效覆盖不足;用户认证不方便;缺少应用。
有效覆盖不足
WLAN的先天和后天缺陷使得其很难做到良好的覆盖。
在先天方面,WLAN是一个工作频率在2.4GHz/5.8GHz非授权频段的系统,无需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即可使用,同时它本质上是一个无线局域网络,最大发射功率不能超过27dBm,即500mw,在室内环境下,覆盖范围不超过几个房间,在室外空旷环境下,最多也只能有效覆盖100~200米(这里说的是有效覆盖,空旷环境下更远的区域当然也能有信号,不过传输速率不能得到保证)。
在后天方面,首先是各大运营商WLAN网络的建设刚刚起步,还没能在所有热点实现覆盖;其次是由于竞争导致的相互干扰,有时三大运营商都希望在同一个热点部署自己的WLAN网络,连同一些个人的AP信号,导致无线环境恶化,信号相互干扰,明明看到有很多WLAN接入点,但就是连接不上或者速率很慢;
最后是人为的因素,也和各大运营商刚刚开始建设WLAN有关,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热点评估体系,有时热点建设下去,却没有数据流量,这类的覆盖也不能称之为“有效的覆盖”。
用户认证不方便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portal认证,认证问题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体验,便捷的认证过程有助于用户养成使用WLAN网络的习惯,现阶段WLAN基于SIM卡或PEAP的鉴权认证试点工作已经在开展,相信很快就能实现WLAN无感知认证,到时终端可以自动搜索网络,发现WLAN网络后,可以自动登陆,不需要人为参与。
唯一的阻碍可能就是终端对于SIM卡或PEAP认证的支持率不高,根据部分省份的统计,目前SIM卡或PEAP认证的终端支持率在70%~80%左右,所以无感知认证的全面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
缺少应用
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由于硬件和软件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像PC使用起来那么方便,因此是否有体贴实用的应用成为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关键因素,而开发体贴实用的应用的根本在于找到成功的运营模式。运营商不可能贴钱运营,而用户基本上也希望WLAN网络可以免费使用,这是解决应用缺少的焦点。
应对之道
针对以上三大制约WLAN网络发展的问题,分析以下解决办法供大家讨论。
有效覆盖问题
首先是依靠各运营商自身的工程建设,覆盖各类热点,但这种建设不可盲目,必须建立一套热点评估体系,评价热点在数据分流能力、用户发展能力、品牌影响力、建设成本等各方面对自身的价值,找到真正的热点,形成有效覆盖。
其次是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保障有效覆盖。例如使用智能天线,提高覆盖范围,减少信号干扰;例如采用直流远供方式为WLAN网络供电,提高AP的上线率;例如增加AP的自动频率规划功能,减少不同AP之间的频率干扰等等。
再次是结合3G、4G的先进网络,部署类似TD-Fi、LTE-Fi的设备,把3G、4G网络使用WLAN进行延伸,解决WLAN切换、漫游方面的短板。
最后是依靠政府部门推进共建共享,WLAN网络的无线侧采用共建共享的方式,用户可以看到不同运营商不同的标识(SSID),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接入网络,这样既节省了投资、加快了建设进度,又避免了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网络质量。
认证问题
认证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运营商对相应网元进行测试和改造,用户只要终端支持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对于暂时不支持的终端,相信以目前的终端更新速度,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支持的。
应用问题
在市区主要的运营模式是建立无线城市环境,从运营商的角度出发,应采用泛ISP模式,即传统电信运营商结ISP,发挥传统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商的各自优势,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从以业务为核心向以平台为核心转变,采取开放模式,综合各城市自身特点,以“联合政府,企业运作;整合行业,组建联盟;突出应用,融合资源;统筹规划,分步推进;信息增值,服务社会”为发展策略,开发例如平安城市、智慧旅游、智慧园区、政务服务、商家信息等便利应用。
在农村应考虑结合国家送宽带下乡的方针,采用大功率或者基站型AP,把WLAN拓展到乡镇,同时开发农经信息平台等便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