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IPTV+OTT、DVB+OTT的几点思考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标签:IPTV+OTT DVB+OTT
OTT在中国,就是一个中国特色的产物。是各行以此为概念,推进自身业务前行的助燃剂。不要拿国外模式说事,说千道万也改变不了中国新媒体的产业环境。还是要看清现实、立足当下、务实发展,看谁能借力获利。
IPTV+OTT
现阶段通信运营商的OTT只是规避政策限制的概念变换,商业本质还是IPTV探索的模式,所以要考虑的是如何老树开花提升价值。而不是简单的穿新鞋走老路
三大运营商中:
中国电信:
电信运营商是占优的,因为他们已经有了IPTV这个业务基础,而且现在IPTV业务本身的产业环境趋于良性,无论IPTV播控平台的广电争夺如何博弈,对于电信业务发展而言,利大于弊。
利在于:
电信运营商借助IPTV业务,已经成功的切入了电视媒体行业,为其未来全业务发展提供了机会和资源。
电信运营商将IPTV与宽带业务相结合,为自身的宽带发展成功捆绑住了一个有价值的填充性业务。
IPTV业务的合法化,会促使用户规模的不断提升,电信运营商规模效益可以预计。
电信运营商在IPTV业务中争取到了一定的内容组织和EPG的权限。
IPTV增值业务随规模的增加,在电信未来收入中的增长比重会缓慢提升。
在IPTV的商业模型中,电信运营商掌握计费、收费通道,短期内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
弊在于:
上游内容的垄断导致电信运营商在其中的话语权大大减弱。
电信运营商的成长空间取决于和地方广电的合作契合度
终端免费赠送的资金压力依旧存在。
因此电信运营商的未来发展需要紧密结合IPTV的商业根基,利用OTT这个新概念所带来的政策空间以及其所带来的商业外在力,进一步拓展并挖掘用户,尤其是高端用户的商业价值,同时也是逐步尝试摆脱终端免费赠送的切入点。
让IPTV占据中低端市场,OTT服务走至上而下的高端市场才是正道。靠内容和服务赚钱,也要赚有消费能力的钱,而不是均贫富,更何况免费盒子在用户心目中是低价值的,借助OTT要走出这个怪圈而不是延续。通过终端产品的设计家电化,业务精细化,体验人性化来沉淀高端用户。 OTT名义下的终端不一定要追求面面俱到,而是可以突出其某一方面的特色,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高端需求。
中国联通:
对于联通而言,电信在IPTV业务上的收获令他们眼热,但对于先投入再产出的周期性令其有所顾虑,所以权衡之下,不得不采取一边继续跟进IPTV,在已发展地区逐步加大,在未开展地区,依托当地联通的积极性,尝试借助OTT外部力量进行业务探索。试图在投入和收益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但时间往往是在寻找的反复间流失了的。
中国移动
对于移动而言,一边借助资源积极获取固网牌照,一边未雨绸缪筹划新业务,从政策限制角度来看,IPTV这个业务名词对于他们是无缘,所以OTT是不二选择。而这也是为了提升自己未来的全业务竞争能力,何况移动再不趁现在有钱的时候为未来投入,那么未来也就会坐吃山空的。
DVB+OTT
DVB+OTT从市场表象来看,很受追捧。但实质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思路,具体的市场展现形式也较多元化。
1、以天威为代表的,TV Everywhere 模式,将内容传输的不同的终端上去。
2、央视的济南模式,将互联网电视内容作为互动电视中的一个点播频道。
3、DVBOTT联盟的,针对直播流进行互动层的开发,将直播内容与OTT内容深度关联起来。
而以上OTT模式成功关键不完全在于技术,而在于其中的运营,甚至没有OTT这个概念,这些业务方向也是原有广电互动电视的发展轨迹中的趋势。
因此并不是DVB+OTT带来了这些创新,而是广电运营商,在互动化进程依靠自身力量难以为继之时,借助OTT这个概念,通过吸引更多的外在力量来对现有的DVB业务进行输血,从而更好延续产业进程。其实只是广电以此来推进自身发展的外因
但在实际的发展中,也依旧面临着话语权和利益的争夺,
在广电体系分裂割据的情况下,是各自为战还是统一联合,如果各自为战,那么始终难成气候,如果统一联合,那么谁主导,参考谁的技术标准为准。APP 管理分配、业务运营等等利益的博弈也会随着产生。
在目前的广电体系下,尤其市场机制的不完善,难度很大。但在产业竞争格局日益凸现的如今,在等死和找死的无奈下,而借助新概念,引动产业新变数,或许对于他们现在一成不变的困境是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