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DAS、IIoT等全球热点趋势尽在掌握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融合创新为全球重新注入技术发展新动能。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1.5G试验迈入新阶段;2.物联网新生态加速成形;3.人工智能先导应用加快探索;4.工业互联网全球实践和生态建设加速展开;5.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深度融合发展等都将是全球范围内的研发焦点。下面就随测试测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无独有偶,就在10月26日,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NIDays2017全球图形化系统设计盛会上,NI全球市场高级副总裁AjitGokhale重磅发布《2018NI趋势展望报告》(NITrendWatch2018),不仅再次强调上述趋势,更透过趋势深层次梳理挑战,针对相应领域提出灵活整合、面向未来的NI平台化解决方案。
图1.NI全球市场高级副总裁AjitGokhale在NIDays2017介绍NI研发的持续高投入
多次强调中国市场,中国已成NI生态的战略发力点
如今,全球科研应用创新挑战加剧,AjitGokhale表示,NI始终坚持以软件为中心的平台化战略,以超过营收18%的研发投入,为全球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多领域内基于平台的强大系统来帮助提高效率和加速创新。
而在新一波全球行业剧变的浪潮中,中国已由之前的跟随者变身领跑者,基于对中国市场的全新认识,NI将继续加大对中国的投入,并在中国市场紧密联合合作伙伴形成NI生态联盟。AjitGokhale强调,“中国在NI各大区域中增长最快,特别是在自动化测试领域,我们看到中国仍有着很大的增长潜力,因此NI也希望能与中国客户共成长。”NI负责亚太区销售和市场营销的副总裁ChandranNair也表示,“在横向比较整个亚太区后,我觉得中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市场,因此,NI一方面希望加强与国内院校的紧密合作,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将继续推动中国的产学研结合,帮助高校更好探索前沿领域,实现产业化。”
图2.NI高层多次强调联合中国合作伙伴布局中国生态
确实,作为NI在测试测量领域的年度盛会之一,本届NIDays上推出不少基于各前沿领域不同需求的系列新品:专注桌面测量,完全支持同步而且是多信号类型测试的LabVIEWNXG;面向5G研发的28GHz毫米波射频头和基于XilinxUltrascaleFPGA的FlexRIO数字化仪和协处理器模块;聚焦大批量部署和远程诊断功能的远程系统管理软件NISystemlink等,但NIDays向业界所展现的,已不局限于NI的高性能解决方案,而是更多凸显各热点领域的客户案例,特别是国内客户案例,显然,生态情怀已上升到NI的战略高度。
图3.NIDaysDemo区展现多领域内连接实验室到产线测试的平台化解决方案
《2018NI趋势展望报告》聚焦全球前沿热点,NI携手客户打造生态情怀
作为两年一度的趋势报告,NI在其中不仅阐述了5G、摩尔定律、机器学习、工业物联网以及新能源汽车这些全球热点的发展趋势,更希望基于以软件为中心,打通实验室与产线测试的开放平台为客户提供可行的洞察和建议,携手客户一起加速自定义测试、测量和控制系统的开发,充分拓宽NI在全球多个前沿领域的生态联盟。
NI加速颠覆5G设计+测试过程,助力中国实现5G商业化
2020年,5G将在中国进行商业化,速率及网络容量的大幅提升,让很多可能变成了现实。可以说,5G是物联网全面落地的基石。除了提供兼容未来的软硬件解决方案,NI早在2010年就创立了5G射频领先用户计划,从AT&T、NOKIA、Intel到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WiCO),东南大学等等,NI在全球建立了自己的5G生态。基于NI的PXI平台和LabVIEW,WiCO成功研制了自定义的毫米波测试系统,同时,得益于NI的LabVIEWFPGA,WiCO的测试系统将信道测量时间从原有的10s缩短到150ms。
当然,5G创新不止于设计,测试和测量解决方案将成为产品商业化周期中的关键环节。“NI通过提供灵活的平台化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5G原型设计、芯片设计和验证、终端设备和系统测试快速迭代。通过我们灵活的平台,客户可以最大程度分享在算法、设计和量产中的代码,最大程度减少从实验室验证到量产测试之间的数据关联时间,从而加速其产品上市,”NI射频市场工程师屠方泽解说道。
万变的IoT时代让超越成惯性,打破“摩尔定律”需贯通实验室和产线测试
如果说5G还在趋势中,那物联网的雏形已落地成现实,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众多细分领域应用为我们构建了前景无限的万物互联世界。据IDC最新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7万亿美元,从2014年的6558亿美元,以每年年复合增长率16.9%的速度快速攀升。
而在IoT时代,经典的摩尔定律却被预言终结。随着越来越多的系统通过堆叠芯片和晶体管来充分利用第三维度,从而缩小体积,调试和测试挑战正呈指数级增长。作为本土的物联网芯片设计公司,Telink研发的一款蓝牙低功耗多媒体芯片已经广泛应用到蓝牙音响和蓝牙耳机中。在这款芯片的设计中,Telink将蓝牙、音频、AD/DA等高度集成,这本身就已经超出传统仪器和ATE的测试限制,更不用说还要兼顾更低的测试成本和更高的测试效率。但是,通过NI连接实验室和产线测试的平台化半导体测试方案,Telink不仅实现了多种测试任务,还在成本和上市时间上进一步提升,在物联网的激烈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
机器学习让测试更智能,AI率先驱动半导体参数测试
众所周知,智能系统会产生数据并依赖于数据,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对大模拟数据的挑战,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正成为新的突破口。艾媒咨询预计,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2017年将达到152.10亿元,增长率将提高至51.2%,并于2019年增长至344.30亿元,而随着众多垂直领域的创业公司诞生和成长,人工智能将出现更产业级和消费级的应用产品。如何利用人工智能驱动半导体参数测试,软件算法团队出身的博达微科技在NIDays现场上演了成功案例。
博达微科技是一家服务于高通、联发科、中兴国际、台积电等的EDA公司,据博达微科技CEO李严峰介绍,“其实一年以前我们完全不了解测试,但现在我们的参数化测试设备销量很好,这都受益于NI模块化的开放平台方便我们快速部署算法,部署我们的专家经验到测试系统里。”基于NI的源测量单元SMU,利用AI算法实现半导体参数测试,博达微构建的行为预知测试技术,正更进一步推进测试行业走向更快速、更稳定以及更智能。
图4.博达微科技CEO李严峰介绍如何基于NI的平台利用AI算法加速半导体参数测试
NI自动化测试技术市场工程师马力斯认为,为了满足未来的半导体测试需求,NI推出了通达密度高达24的高精度源测量单元SMU——PXIe-4163,如果将PXIe-4163组装成一个ATE,其通道数将直接上千,“通道密度的大幅提升,将直接提升测试的并行性,提高测试的吞吐量,最终降低测试时间,”马力斯强调道。
中国高铁项目突出分布式管理挑战,NI接招推出端到端的IIoT架构
而作为IoT领域的重要分支,工业物联网中智能、互联设备的快速增加,为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这也对高效管理分布式系统提出挑战,例如中国的高铁项目。据中国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工程实验室试验部主任张志强介绍,截止2016年底,中国投入运行的高铁数量达到了2586列,其中43%都是由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生产制造。此外,20多个海外的国家和地区都对高铁有如此大量的需求,每年将因此产生数十亿元的维修费用。
为实现有效的在线运行监测,中国中车采用了由NI和其合作伙伴北京天泽智云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基于NIComPACtRIO和InsightCMTM架构的高铁PHM(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车载样机,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了大量的台架实验,准确率高达90%。
图5.NI联合合作伙伴北京天泽智云为中国中车提供了轨道PHM的实现方法
“在这个架构中NI开放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平台担任着边缘节点,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还能够担任工业网关,将收集到的工业设备信息传递到IT基础设施当中,”NI嵌入式市场工程师易曦露补充道。
不止电气化,NIADAS汽车解决方案全线就位
本届NIDays上,NI全新推出了覆盖76~81GHz频段的NI汽车雷达测试系统(VRTS),这套系统能够基于统一的PXI平台实现汽车雷达的参数测试以及目标模拟仿真测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已经基于NIVRTS搭建了多目标仿真测试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障碍物的类型、速度、位置的仿真,从而实现对雷达主要的性能参数例如ACC、AEB、FCW等进行测试,同时也能够对C-NCAP2018版规定的ADAS系统典型应用工况进行全覆盖测试。
“通过统一的软硬件平台,NI提供的ADAS解决方案不仅能够连接多种多样的传感器,同时还能够实现多种传感器之间的紧密同步,为工程师提供更加高效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