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能源企业面临的挑战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今年是光伏扶贫的冲刺之年,也是光伏发电、风电产业补贴退坡关键之年。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时间紧、任务重的新能源行业在设备制造、项目建设等方面倍感压力。在现在的生活中,太阳能产品处处可见,人们用太阳能煮饭,还有太阳能热水器等等,无处不见太阳能产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太阳能发电,但是目前的技术并不能让人们很好利用太阳能发电。
“按照之前和施工方商量好的时间,春节放假结束后马上开工,这样就可以争取在3月31日之前并网。现在眼看就到3月中旬,一季度是不可能并网了。对新能源项目来讲,并网时间就是‘真金白银’,因为按照现有政策,推迟并网就要降电价,一度电降一分钱。”接起记者的电话,听到“疫情影响”四个字,国内某光伏电站投资企业相关负责人陆某向记者倒起了苦水。
陆某的担忧正是新能源行业的“心病”所在。2020年,风电、光伏将迎来平价上网的大考,竞价抢装日趋白热化;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光伏扶贫也将走向最后的冲刺阶段。“十三五”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原本就时间紧迫的新能源行业面临新的挑战。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行业是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的中坚力量,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在全民战“疫”的关键时刻,新能源企业该怎样克服原材料运输受阻、辅材企业复工率较低、人员短缺招工难的困境,尽快让行业发展回到正轨?在决定行业发展走向的关键之年,新能源人又该如何创新发展、实现突破?
设备制造——“虽然部分环节供应问题稍显突出,但目前看来,不存在某个环节完全断货导致全产业链复工率低的情况”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调研数据,截至2月20日,接受调研的119家生产型光伏企业中,已复工的在产企业数量为94家。在产企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约为62.8%。从各供应环节来看,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的在产企业数量分别为6家、9家、16家、28家和12家,平均复工率分别为89.1%、68.9%、70%、58.4%和62.9%,平均复工人数比为80.8%、68.2%、68%、61.7%和59.2%;而各类辅材辅料企业的复工率和复工人数较低,约为55%。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截至记者发稿,企业复工情况较上述调研结果“变化不大”。
“目前我们2个电池片车间和3个组件车间都是24小时连续生产作业,日产量已经达到平时的80%以上。”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总经理杨立友表示,“在复产的同时,订单也逐步开始交付,预计近几天便可以实现100%复工复产。”
与电池片、组件等环节相比,辅料辅材的产能利用还存在明显不足。“我们的生产还在陆续恢复中,目前只恢复了40%左右。”作为一家以光伏支架生产为主业的制造企业,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虽已复产,但实际产量还不及正常水平的一半。该公司市场总监李微告诉记者,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供应不足。“受原材料供应商供货不及时的影响,订单交付会有一定延迟。”
同样,风电制造企业关键零部件供应吃紧的情况也已凸显。有风机制造企业供应链相关负责人坦言:“去年风电行业就已经出现抢装潮,抢装了这么久,就算没有疫情,叶片的供应也已经非常紧张了,现在可以说是雪上加霜。”据伍德麦肯兹电力与可再生能源部的调研统计,受疫情影响,不仅仅是叶片,风机主轴承等关键零部件在一季度的生产延迟将导致年产量减少约10%。特别是轴承生产企业多集中于疫情重点防控地区,且部分零部件需要进口,复工后也可能出现1—2个月的减产。
“许多零部件和辅料辅材的生产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不高,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生产确实会受到影响。但从目前的部分调研结果看,无论是光伏组件还是风机的整机生产,一线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都还不错,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他们面临的部件和辅材供应问题不是很严重。”参与调研的人士王某告诉记者,“虽然部分环节供应问题稍显突出,但目前看来,不存在某个环节完全断货导致全产业链复工率低的情况。”
在建项目——“鉴于疫情没有完全解除,目前还无法预计新能源项目并网的延迟时间,有关部门也就难以出台具体政策”
相较于上游的生产制造企业,下游的施工方则面临更大的复工压力。
“目前,大部分下游在建、拟建的光伏项目都面临无法复工的情况。光伏电站分布区域广,项目数量多,而且大部分项目离村落较近。在疫情防控期间,许多村落都不允许施工单位进入。”在调研中,王某了解到,即使有部分项目复工,到岗情况也是以管理人员为主。“现在施工队人员短缺,也没有办法大范围招工。同时,相关物资和机械调配都存在很大困难。”
国内某大型风电开发企业相关知情人进一步向记者透露,目前,该企业在国内的大部分施工项目均处于停工状态。“很多省份封路封村,根本进不去人。我们在山东、福建有个别项目复工,江苏有海上风电项目拿到了复工许可。在施工人员上,比如山东项目我们按照地方政府要求,把省外用工全部替换成省内工人,主要依靠山东省内身体健康且无需隔离的工人,而且复工全程都是‘点到点’‘家到场’,最大限度减少与外界人员的接触。”
无法按时复工、并网时间顺延,损失显而易见。有光伏行业专家测算,2019年光伏竞价项目共22.78GW,2019年底前并网规模不足9GW,预计约有14GW的光伏项目计划在3月31日和6月30日前并网。按照现有政策,若在3月31日前并网,电价在原有基础上降0.01元/千瓦时,6月30日前并网的项目降0.02元/千瓦时。“14GW的项目,即使是资源最差的地方,年满发小时数按照1100小时考虑,电价降0.01元/千瓦时,1年下来,损失也超1亿元。”
新能源企业战“疫”复工直面挑战
但在疫情防控较好的省区,复工情况相对乐观。
据记者了解,目前青海省的新能源工程复工进度领先国内各省份。2月13日,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州特高压外送通道配套电源220万千瓦光伏项目正式复工。“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协调2000多人陆续分批次返岗,部分人员正在隔离,等全部复工后将有14000多人同时进行施工作业。”黄河公司电力检修公司副总经理芦彪表示,项目计划按照原定工期,争取在4月15日前完成43万根基础桩的施工。对于复工急需的设备物资,相关工作人员也透露,公司董事长已经分别给18个省区的37家设备制造企业一一致信沟通,希望各企业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供货。
考虑到各地施工的不同情况,王某也透露,目前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权威专家等已通过多种途径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和建议,对新能源项目的并网期限给予宽限。“国家能源局特别关注疫情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影响。但鉴于疫情没完全解除,目前还无法预计新能源项目并网延迟的时间,有关部门也就难以出台具体政策。”
在运项目——“无论是风电场还是光伏电站,运维智能化程度已经很高,很多都实现了‘无人值守’”“在短期内虽有影响,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像我们这样的业主公司,影响的不仅仅是新项目,还有在运项目。很多风电场封路,备品备件无法正常运送,设备的消缺和维护也不能正常进行。”上述风电开发企业知情人还告诉记者,受到疫情影响,很多技改、设备大修等外围作业全部暂停,给风电场的正常运行带来一些隐患。“但现在这种情况也没办法,毕竟和很多人员密集型的工作相比,我们的影响已经算小了。无论是风电场还是光伏电站,运维智能化程度已经很高,很多都实现了‘无人值守’,这对于火电厂来说不可想象。总的来说,短期内虽有影响,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对此,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兼全球市场负责人王英歌深有同感:“与传统发电设施相比,可再生能源电站在日常运行中的人工需求已经少得多。”
当人员流动受到限制时,设备运维企业是否具备无需人员接触的数据传递能力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多数新能源电站项目运维方都拥有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自主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故障定位、自动预警、缺陷管理、自动化报表管理等工作。在24小时全天候监测下,运维人员可以通过实时数据及时掌握电站动态,早发现故障,早排查。
王英歌补充说,以光伏电站为例,基本只需一个月清洗一次光伏板。而且在智能化设备普及度逐渐提高的情况下,很多电站都安装了智能机器人来完成清洗作业。即使出现问题且交通受阻,运维人员也可通过远程诊断,指导值班人员排除故障。
“发电量都是有保障的。至少从疫情发生到现在,在电站监控运维上,客户没有觉得和以前有什么不同,我们也没有收到一例相关的投诉和反馈。”华为智能光伏业务部全球品牌总监严剑锋说,在辐照度满足的情况下,华为智能IV诊断扫描100MW光伏组件只需要10分钟的时间。
在严剑锋看来,与其说智能化手段可以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不如说实现智能化运维后,无论是否发生疫情,可再生能源电站都可以正常、稳定的运转。“这就是智能化运维在现阶段的最大贡献。”目前太阳能还未能更好被人类利用,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努力,研究出更高效地产品,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人类的能源够人类发展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