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说好的智慧城市究竟在哪呢?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当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进一步缓解,我国各地很多地方尤其是非重灾区纷纷开始了复工复产工作。在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很多企业回到了原来正常的生产秩序中来,很多人也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去。
回顾疫情爆发初期,很多地区此前建设的“智慧城市”、“数字政务”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并未及时显现,信息收集共享、物资调配、跨领域协调依然大量靠腿、靠嘴、靠笔,严重影响防控效果,受到公众质疑。数字政务如何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数字治理如何真正满足百姓需求?人民网强国论坛就相关问题对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进行专访。
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办的2019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暨第十八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全国32个省级单位中,有10个省级地方政府已出台并公开数字政府规划计划,22个地区明确了政务数据统筹管理的机构,28个省制定了数据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文件,从机制和制度两方面统筹管理地方的政务大数据工作。评估认为,当前数字政府建设在创新政府治理和服务模式、提升行政管理和服务效率、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
然而从实际来看,数字政府、政务服务的实效,与充分回应百姓诉求仍相距甚远。该评估报告中提出当前一些地区政府网站和同级政务新媒体服务渠道方面信息发布时间不同步、服务资源内容不一致性,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此次也在武汉等多地的疫情防控初期一一显现。专家认为,数字政务能否及时发力,关键还在政府的治理能力。
强国论坛:疫情初期武汉等地出现患者求助渠道不畅、医院拿介绍信排队领取物资、社区工作人员反复填表等现象,数字政务为什么没能及时发挥作用?
汪玉凯:防控疫情也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大考,不仅仅是数字政务本身的问题。首先,地方政府前期在思想上没有高度关注,没有做好最基本的预案,导致在来势凶猛的疫情中手忙脚乱。其次,在疫情传播严重的情况下,武汉的医疗资源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病患数量。这些前提下,数字政务很难真正发挥好作用。
这次疫情对数字政务能力的考验,不仅在于数据能不能共享,还有系统能不能承载、应急措施能不能及时组织等。以医疗服务举例,第一,武汉市在各个医疗机构和社会机构间还没有建立起功能完善的信息共享系统。网上医疗系统没有真正发挥好作用,流程不健全。如果病患在就诊前实现网上预约,医院和相关部门能及时进行信息收集归纳,马上采取紧急措施,如规划患者分时段就诊,这样不仅高效利用各医院资源,也降低人挤人相互感染的概率。第二,没有建立起医疗资源数据库。包括口罩、防护服、药物,各种物资分别有多少,库存能承受多少天,这些信息如果有大数据支撑,相关部门就能及时调拨调用。第三,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如何配合应对整个公共突发事件,根本在于政府是否重视。一些地方政府决策者明显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性,缺乏应用数字政务系统有效防范疫情的意识和对相关资源的统筹协调。
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强调“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数字政务,以人为本始终是目标,服务能力是评价的核心。
强国论坛:政府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难在哪?
汪玉凯:症结说到底还在“三难”——互联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这不是一天就能解决的。建设数字政府,三分数字,七分政务,体制是最关键的。数字技术本身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如果体制不畅通、信息壁垒不能打破,系统再先进、设备再好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来讲,首先要解决政府部门间的行政壁垒,让数据可以流通共享。面向长远,政府要围绕百姓关注的医疗、教育、环境等公共服务构建综合性的应用系统,真正实现系统畅通,高效运转,让数字政务在关键时刻真正发挥作用。
强国论坛:大数据在追踪人员流动轨迹等防控措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引发了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政府收集和公开信息时如何避免个人信息滥用?
汪玉凯:这次为了防范疫情进一步扩散,毫无疑问大数据功不可没。确定患者的行动轨迹,找到密切接触者隔离相关人员,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大数据为追踪个体的行动轨迹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另一方面,我们确实也担心个人隐私面临泄露滥用的风险。目前我国虽然在各项规定中有保护个人信息的提法,但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国家要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立法,划清个人信息和公用信息的边界和使用权限,为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或滥用提供法律保障。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移动互联网应用在市场上的规模继续扩大。依托对互联网新产品、新功能的探索和业务营收的不断增长,各领域企业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开放线上资源搭建各类信息平台,提供精准服务,在战疫和复工工程中展现出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