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把二维码用完了咋办?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当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二维码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统计,全球每天二维码的消耗量高达百亿,这不禁让人们担心,二维码一旦用完了咋办?
二维码最初是彩色的,后来为了提升效率,改进成了黑白色,二维码采用特定的几何图形,将黑白相间的图形有规律地分布在二维平面内。二维码上有不同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标志着不同的信息。
不管是手机,还是计算机,它们的处理器只能识别0和1。为了让机器能够识别信息,需要对单个数字、字母、符号、汉字等进行逐一编码,它们都能用0和1来表示。二维码其实就是由0、1组成的二进制,我们看到的二维码每个方块都有其意义,其中白色方块代表0,黑色方块代表1。
我们日常用的二维码是37*37的格子,其中三个角都有一个固定的方块,这个方块的大小是固定的,其作用是方便定位二维码防线的用途。大小有7*7个像素点。
37*37的二维码格子,可以产生37x37-49x3=1222个格子,又因为每个格子仅仅代表0或1两种情况,因此,共有2^1222种排列组合情况,也就是说,一个37*37的二维码格子,可以产生2^1222个二维码。
当下二维码最大格式为V40,有177*177个像素,可以容纳数位2700多,而一个微信、支付宝的二维码才十几位,每增加一位就会让二维码数量成几何级数的增长。我们不去计算那些晦涩难懂的数字逻辑,举个例子,就算地球上有千亿人口,每天消耗一亿个二维码,也要千万年才可以将其用尽,纵然二维码有理论极值,但根本使用不完。
此外就算二维码是有限度的,我们还可以通过细化行业划分来增加可使用的次数,比如以前三格表示不同的行业,后续的37格就都可以在其它行业再重新使用一次,就好比很多城市都有中山路或者八一广场似的。
由于二维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阅后即焚”的特有属性,人们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不必担心它的安全性。但是还是时常发生通过二维码泄露个人隐私和盗取他人账号的事件。国产二维码技术正在进步,近几年随着国家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系统的建设兴起,国家产业部门开始逐步重视二维码标准的建设工作。我国自主研发的汉信码、GM码、CM码的精准能力、技术水平等都不低于国外标准,完全具备替换QR码和PDF417码的产业配套能力。
不知何时起,二维码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从社交到超市购物,从扫码乘车再到各种识别,连街边卖菜的大伯都使用上了二维码。这种无现金的支付方式,除了方便省时外,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小偷“浪子回头”,保障了百姓的人身财产安全。
在付款上,我们已经开发出NFC支付、人脸识别支付、无感支付。可以说,在二维码被消耗完之前(虽然说不可能),人类一定会开发出更加先进、便捷的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