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自主移动机器人亮相,未来人机协作将成为趋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文章来源:OFweek机器人网)
伴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机器人产业加速融合,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大多数行业,工业机器人一改以往固定、僵直的机械属性,充分融合了机器人、智能设备与软件算法等,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机协作”,“以机器换人”。
在去年的工博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优秀名企纷纷秀出了自家的最新产品,其中占比最多的就是协作机器人,且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汽车、3C、食品、机械加工等。不难看出,研发协作机器人已成为国内外不少机器人企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协作移动机器人具有哪些优势?协作机器人会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带着这些疑问,OFweek机器人网采访到了MiR自主移动机器人中国区销售总监董威力。长期以来,MiR自主移动机器人都被视为协作式机器人市场的引领者之一,因此对以上问题,MiR拥有最好的发言权。自2013年成立起,MiR自主移动机器人就致力于为全球汽车、电子产品、第三方物流、医院等领域提供最为先进的自主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全面优化内部物流的效率和生产力,众多以生产力为重要竞争力的企业因此获益。
MiR在充分发挥协作机器人技术本身的优势的条件下,结合自身的优势,专注协作这个特点进行了深挖。协作这个概念其实并只仅仅体现在产品的人机交互的安全性上。人机交互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比如人机交互的软件界面设计如何体现人性化,机器人在进行任务执行时对周围员工的情绪的影响上,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
因此MiR在目前产品中,在安全性,灵活性,易用性上都做出了很大研发投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市面上最安全,最灵活,以及最好用的移动机器人。新技术在落地时的人才匮乏问题是当前最大的难题。董威力透露,MiR将产品软件的易用性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新开发的产品只需要正常人进行半小时学习,就可以快速上手。
对于一台刚刚开箱的机器人,熟练的操作人员花5分钟就可以完成搬运任务所需的编程,这在以前的传统工业机器人软件环境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当前全球装备制造业的厂商都在面临同样的问题:严重的劳动力短缺;提高生产力及效率碰到瓶颈;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产品次品、质量缺陷、损耗;解决车间工伤及人体工程学挑战。
为了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引入工业机器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传统工业机器人的问题在于,其安装位置是固定的,必须在防护空间里工作和操作。在实际场景中,由于中国许多的组装线工人很多,完全没有地方放一个安全围栏,所以很难安装。而且传统工业机器人依然有潜在的危险性,即便安装好了,也有可能对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
因此,不能与人互动成了传统工业机器人的缺点。另一方面,需要长期投资,投资回报慢也是传统工业机器人的痛点。因为有些中小型公司可能没有那么多资金去做长期投资。协作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都能帮助人类完成自动化工作。在此过程中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由此衍生出协作的概念。
与传统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因此协作机器人可以在多个场景中与人类频繁交互,这是传统机器人无法企及的。但协作机器人不一样,它们可以灵活改变安装位置,安装在空间狭小的地方,也可以与工人共享工作空间,与人实现安全的互动。当人与机器人实现真正的协同工作时,意味着可以同时发挥人与机器的优势,产生1+1>2的效果,在更短的时间里取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协作机器人将带来指数级的市场增量变化。所以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从事协作机器人开发的从业者的大量增长。关于未来的制造的方向,到底是充分的无人化形式,还是人机协作形式一直存在的争论。董威力认为,当前的机器人技术距离达到人的智能水平还有很大距离的情况下,人机协作是最能同时发挥人和机器的优势的最佳形式。因此,人机协作在目前是最有前景的自动化技术。
移动机器人存在的意义就像汽车对马匹市场的变革一样。新式工具带来的变化对于新兴增量市场来说是指数级的。因此,可以想象协作移动机器人对传统制造业也会产生同样的作用。以前很难实现的物流搬运,现在都可使用这种新兴的自动化技术来实现。并且,与传统技术相比,协作移动机器人的成本核算更经济,效率增长更明显,同时也更安全可靠。
董威力表示,协作移动机器人可适用的场景是非常丰富的。目前,疫情催生出一大批关于消毒机器人的需求,这些智能消毒机器的移动性能就是靠移动机器人来实现的。所以,MiR也响应市场需求,从工业领域扩展到了医疗服务领域。随着移动机器人技术的普及,未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可能出现移动机器人的身影。MiR也会继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发展方向,让人与机器在各个领域都能真正安全地协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