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风口下 6300万充电桩缺口待填补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基建狂魔”的下一步,是硬核科技。
今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再提新基建。据央视新闻报道,新基建主要发力于科技端,包含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而充电桩之所以能位列七大新基建之一,是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良好的发展前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补能基础设施,充电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一消息发布的次日,充电桩龙头企业特来电发布消息表示:获得约合13.5亿元人民币的A轮投资,资金已经全部到账。本次融资由国调基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国新资本(国新资本有限公司)、鼎晖投资共同领投。
在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的当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环境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也是全球汽车变革的方向。中国还将新能源汽车列为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19年保有量突破381万辆,全球份额为49%,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为充电基础设施提供了庞大的市场规模。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司调研员、副巡视员李万里曾表示,此前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刺激消费的作用有限,可持续性不强。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势必也要跟进转型升级。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型产业,同样也正在经历由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的转变。而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紧密相连,云快充创始人田波对亿欧汽车表示:“国家从政策层面正视充电桩作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普及对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是政策层面从补车到补桩思路的延续。”
因此,充电桩是汽车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最基础的抓手。
(新基建100/ 亿欧网)
“蒙眼”狂奔
作为基础设施,充电桩的发展却依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一块短板。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宣布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
该政策发布后,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便如雨后春笋般密集出台。从发改委公布电动汽车用电价格,到财政部免征新能源车购置税。在这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开始变得火热。
2014年5月,国家电网宣布全面放开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基本建成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的规模。
一时间,国营资本、私营企业蜂拥而上,掀起了一阵充电桩建设狂潮。
截至2015年底,我国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仅5.7万台。这一数字在2019年底已达到121.9万台,增长了21倍。在充电桩高速建设的同时,全国车桩比水平也在持续优化,已由2015年的7.84:1提升至2020年1月的3.1:1。
(制表人/ 亿欧汽车分析员 丁唯一)
热浪之下,充电桩的赛道上一时间人满为患,不过,却都在“蒙眼”狂奔。
据六棱镜平台不完全统计,全国涉及充电桩相关概念的企业注册数量逐年攀升,在2016年达到顶点,约有450家。尽管民营资本为充电桩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投入成本高、利用率低下、共享观念淡薄的情况却愈演愈烈,从而导致了全行业陷入盈利难困局。
以较早入局的特来电为例,其前4年累积亏损6亿元,直到2019年4月才实现盈利。而这其中的利润还主要来源于充电设备销售,而非运营。
从投入成本来看,公共充电站的建设成本主要由设备、土地、电力增容三大块组成。以一个小型充电站(10-15台充电机)为例,一般情况下,一台7kW交流充电桩的成本大约在1.5万左右,一台60kW的直流快充桩,成本在15.6万左右,设备费大概需要100多万,电力增容也需要100-200万不等,另外还有土地成本和后期的运营成本。
然而高投入却并不能换来相应的利用率。
一方面,最初充电桩建桩秉承着“有桩就有车的”的逻辑,导致布局极不合理;另一方面,一线城市停车位不足也限制了充电桩建设。据电动汽车百人会《充电服务报告》指出,2018年,全国公共充电设施利用率不足10%。
此外,运营商之间共享观念淡薄。
当下各自为战的态势让彼此彼此之间的数据难以共通,不同运营商、不同APP之间的包括充电、付款等互联互通功能依然无法实现。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家公司能整合全部充电桩运营商的数据。
盈利难没有解决,2016年之后,赛道上的玩家开始纷纷撤离。特来电品牌总经理赵健在此前的采访中曾透露,2017年中国大概有300多家充电桩企业。但到了2019年,50%的企业已经或倒闭或退出这一行业,还有30%的企业在盈亏平衡的基准线上挣扎。
不过由于前期的高投入,较早进入赛道上的玩家们,不想在黎明前倒下,仍在等待盈利的拐点。
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梦幻的开局相比,已经逐渐冷却。
充电桩市场提速
“新基建恰逢其时。”田波认为。
纳入新基建,既给充电桩企业带来了憧憬,也给整个市场注入了变数。“把充电桩放到了和5G同样的战略地位,成为了国家在新形势下的新基建,对行业的影响非常大。”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对亿欧汽车表示。他预计,随着地位的提升,未来国家和各地方都将会对充电基础设施给予政策和资本的倾斜,有利于刺激行业加快发展速度。
充电桩的发展和新能源汽车关系密切。2019年6月,新能源汽车补贴下调,与之对应的是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开始出现负增长,充电桩新建速度随之下滑。
在经历了政策支持下的繁荣后,如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得不直面补贴政策退坡带来的冲击。充电桩建设被纳入“新基建”,无疑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新能源充电桩问题解决好将有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这就需要填补充电桩的“缺口”。
(充电桩/ 亿欧网)
十三五期间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中明确了行业的发展目标:新增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0万台,私人充电桩430万台,以满足全国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也就是说,到2020年底,车桩比基本要达到1:1。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曾预测,到2030年中国电动车销售会突破1500万辆,保有量会突破8000万辆,届时纯电动车辆或达到6480万辆。这意味着,如果按照车桩比1:1的数据估算,从2021年到2030年的这10年间,需要新建充电桩6300万台。
不过从目前来看,今年内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目前,我国充电桩建设远不足政府规划提出车桩比1:1的水平,亟待跨跃式发展。
“宏观层面上,由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一方面是稳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新基建的概念和国家之前的调结构是相一致的,所以在推动新产业尤其科技方面的发展,在国家层面上是一个非常大的布局。” 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大中认为。
邹大中表示,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列入“新基建”项目,不仅会拉动消费、提升服务,另外也会对充电设备商起到提振信心的作用。而相关服务商信心的提升,无疑将促进其发展,助力车桩比1:1目标的达成。
其次,在政策红利下,充电桩行业也将迎来资本利好。
3月1日,包括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河南、重庆等在内的全国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包括10326个项目,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 要知道,2019年中国的GDP总量为99.1万亿元,而此次新基建的总投资额相当于是2019年GDP的34%。
(制表人/ 亿欧汽车分析员 丁唯一)
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直接的反馈。截至3月5日收盘,受政策支持的“新基建”板块涨幅居前,充电桩板块上涨3.52%。此外,在疫情之中,充电桩头部企业特来电也顺利完成了约13.5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可见资本对其作为头部充电桩网络运营商的前景仍抱有乐观的态度。
此外,新基建的到来将加速充电桩行业的洗牌期,新机遇将留给技术领先、运营积累深厚的企业。
新基建中的“新”代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础设施的跑马圈地,更加注重充电设施的运营平台建设,让桩联网、车联网加快融合。”田波对亿欧汽车表示。他认为,通过数据化推动充电设施更加智能、运维更加高效、安全更有保障,并以数字化推动充电设施的有序运营,有效提高运营效率。
未来,充电桩行业离不开大数据、5G等新技术和新领域的协同作用。新技术将有利于提升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提升充电桩的使用率直接提升了充电桩行业的盈利能力。
由于前期各自为战的格局,充电桩共享化、通用化的意识淡薄,从而导致运营效率极低。因此,在新一轮的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中,充电桩的运营则已经不是单纯的“建桩”,而是以“建网”的模式来运营,实现互联互通。
所以,在行业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会加速行业的洗牌期,充电桩市场的集中化趋势将初步显现,头部企业将在技术和市场规模上继续占得先机,市场中留给新玩家的位置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