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怎样带来数字化改型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当前,国内企业纷纷加大力度往数字化经济、智能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方向发展。同时,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撑下,新基建也成为当前建筑市场的热点。
一直以来,如何提高建造行业安全、效率、质量等问题备受关注。智慧工地作为工程现场一体化管理的一种模式,改变了传统施工现场参建各方现场管理的交互方式、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实现了工程管理的可视化、智能化,极大提高施工安全度,并推动着“智慧城市”建设,让城市建设更加精细、城市环境更加和谐、城市生活更加宜居。
智能平台数字化、可视化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作为工地管理的中枢系统,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能,实时监控施工现场进展、重要设备、人员管理等动态信息,实现工地运作一体化。
其次,实现数据 “云共享”。智慧工地能够将工地内各个软件体系和智能设备打通,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并将产生的数据汇集,形成数据库,完成数据的互联互通并形成联动,把目标、数据以及分析成果以可视化数据的方式呈现给管理者。这样就能有效推动施工现场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让每一个工程项目可控性、质量保证性等方面获得巨大提高。
智能硬件产品进工地
“智慧工地”上,建筑机器人、无人机以及各类智能设备已成为施工“标配”。进入“智慧工地”,首先得在智能闸机刷脸。人脸识别考勤系统可记录人员的进出时间、数量、工种等数据,能为项目考勤、人员配置提供依据。施工场地还配有传感器以及摄像头,实时、远程、自动监控工地现场的温度、湿度、PM2.5、噪音等情况,还能通过手机等移动端查看。一旦发生数据超标,将自动报警,并联动雾炮机、喷淋系统等功能。
另外,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出现,改变以往采取人员主观巡视和手工纸介质记录方法,不受气候条件、环境因素、人员素质和管理机制等因素制约,并将巡检数据进行智能反馈和处理,巡检效果和到位率大大提升。
科研投入和人才引入
智慧工地的系统操作和管理终究需要配置专业人员。一方面,进一步增加科研方面的投入,不断优化智慧工地方案,创新智能硬件应用,提高智慧工地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大科研院校的人才引入力度,加强合作,注重新时代新人才培养,扩大市场人员队伍,让智慧工地的概念被更多施工单位接受。
结语:未来,为了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最终实现绿色生态建造,需要将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植入到建筑、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以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