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触控技术对于汽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吗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文章来源:GeekCar)
指纹识别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并不算新鲜,已经在手机、门锁等产品上已经实现了普及。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指纹解锁几乎成为了标配功能,用户对于指纹识别的使用已经非常熟悉。这也证明了指纹技术已经完成了用户教育阶段,被应用到更多领域也成了必然。
事实上,指纹技术并不是领克 05 首发。在此之前,包括北京现代胜达等车型上,都已经搭载了指纹识别技术。还有更多厂商的概念车或者 demo 中都有过探索。但是在车内,指纹识别的应用还处于早期阶段。无论是相关芯片、识别模块等供应链或者应用场景都还比较单一。特别是车规对于硬件的严格要求,使得指纹技术的成本依然是很大的问题,所以不会迅速普及。
但由于指纹识别本身已经是相对成熟的技术,所以 在车内应用只会是时间问题。但是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我一直都保持着这样一个观点:任何技术都有相对应的场景。脱离场景谈技术,本身就有「耍流氓」的嫌疑。 所以当我们讨论指纹识别在汽车内的应用时,首先得区分场景。
我把眼下指纹技术在车里能做的事情分成了三个类别。首先是解锁和启动汽车,这项功能已经在现代胜达上实现了量产。此外,零跑 S01 搭载的静脉指纹技术也用于车辆解锁。这个是非常鸡肋且不实用的功能定义,用指纹解锁汽车绝对是费力不讨好、更多是为了博眼球。
目前最常见的无钥匙进入已经是个非常成熟的技术,指纹解锁只是徒增了解锁的步骤。车辆需要在车外多少位置排布识别装置,才能满足用户开主驾、副驾以及后备箱等等原本简单的操作?另外,用户戴手套、手指受伤等场景也需要被考虑进去。
汽车经常暴露在各种室外极端环境,对指纹解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应对雨雪等极端天气时,指纹解锁的稳定性和简便性相比传统钥匙也没有任何优势。无钥匙解锁和启动往往是相呼应的功能,指纹识别解锁汽车之后,启动步骤该如何设计?这又会是一个新的问题。如果还需要指纹按钮启动汽车,除了徒增成本之外,并没有任何体验上的提升。
另外,指纹只是保证了私密性,但也增加了借车给他人的使用成本。一个功能的增加,如果没有对现有体验有极大提升,并且还影响了原本的用户使用习惯,那一定是得不偿失的。目前很多汽车厂商都在研发手机蓝牙钥匙,反而是一个更优的解决方案。这项功能之后我们可以单独来谈,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其次是个性化匹配,这也是领克 05 主打的场景之一。在我看来,用指纹来对应个性化设置的方案性价比不高,对用户体验的提升也仅在于「科技感」层面。在过去,车辆的个性化设置只局限在座椅等设定,操作的方式也很简单,通过按钮就能实现。随着汽车功能越来越复杂,其中储存的用户相关隐私数据(例如行程、日程规划、车载支付以及通信等)也会越来越多,便捷的完成个性化匹配就成了必然需求。
但是指纹真的是最优解吗?未必。我们可以脑补一下使用流程。用户去触碰某个按钮完成识别,车辆进行个性化匹配。这种看似很科幻的体验,其实已经有了更「无感」的解决方案。部分车企已经搭载了面部识别功能来实现相同功能,用户上车之后车内摄像头能够自动识别用户面部特征进行匹配,无需触碰任何按钮。 除了个性化匹配之外,这些摄像头往往还承担着 BMS 等功能。
能够用同一个硬件,通过软件定义实现更多功能,才是更实用的规划。任何硬件的增加,成本最终还会转移到用户身上。最后是私密性保护功能。
在我看来,这可能是指纹识别的最大意义,无论是否在车内。特别是汽车本身对防盗、私密性保护有很高的需求。如果能够通过特定指纹开启车辆的空间等,那么无论是停放在室外或者借车给朋友时,都对车内的私人物品有了很好的安全保障。 当然,这里只是单纯讨论技术对场景是否有必要。真的把一项技术量产,还需要成本、体验等等方面的考量,具体功能体验也需要进行更加细化的规划。
指纹上车会是未来趋势,这点我非常认可。随着汽车属性的变化,指纹识别技术将来在车内也肯定会有更多具有特定优势的场景。 但是如何定义指纹在车里的功能场景,还是需要车企的规划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好好考虑。指纹识别也不是孤立的一项技术,需要根据车辆整体的功能规划和硬件能力来配合应用。
而我们目前看到的一些指纹技术的规划,可能还不是那么恰当。任何不考虑实际用户体验,而是「先有了再说」的产品思路,很多时候会起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