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在实现我们幻想的东西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现在已经越来越依赖手机上各种形形色色的app了,无论我们是出门吃饭时寻找餐厅,还是在视频语音聊天,刷视频,或是网上购物shopping,无时无刻我们都离不开手机APP。不过大家是否知道,当每个人在愉快的使用这些五花八门的app时,藏在每个app后面的都会悄悄的收集我们的浏览数据,通过算法程序画出每个用户的个人画像,从而判断用户的喜好,进而向我们自动展示不同的定制内容,来达到讨好用户的目的,让我们尽可能长的置身在其中。
手机APP为了确保非常适合每个用户的兴趣和爱好,算法会收集我们的个人数据并分析我们的在线行为。收集的数据用于推断敏感信息并塑造我们的数字环境。算法生成的个性化广告,产品推荐和搜索引擎结果会影响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决定和习惯。
越来越多的人都对“人工智能”一词的含义,但是还并不是非常清晰和明了的,比如认识大家应该都知道在Siri或其他智能助手上使用了人工智能。不过根据国外的一项调查,还有60%的人没有意识到人工智能还被用来对搜索引擎的结果进行排名并在社交媒体上定制广告。
人们是否意识到并能接受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服务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人工智能为大家所服务的项目。例如在调查中,80%的人认为餐馆,电影或音乐的个性化推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接受或非常可接受。在其他情况下,接受度则要低得多:公共活动和社交媒体源的定制化信息推送的接受度只有39%和43%。同时,在某些个人隐私相关的领域,大家则普遍反对,人工智能对敏感的个人信息的收集和进行个性化设置(比如银行卡信息,医院登记信息等)。大多数受访者仅将自己的年龄和性别信息被采集视为可以被接受的(接受度分别为59%和64%)。同样,超过80%的受访者不同意使用电子邮件和在线消息的内容来个性化在线交互的服务和应用程序。
研究结论表明:“受访者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一方面,大多数人接受定制娱乐推荐,搜索结果和广告。另一方面,他们对当前为提供这种个性化设置而收集的数据不满意。”
对数据隐私的态度与他们的在线行为之间也出现了差异。 82%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或有些担心他们在互联网上的数据隐私。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人进行更改以保护其在线隐私。只有37%的人报告使用在线平台上的隐私设置。过去一年中,有20%的人没有使用隐私设置或使用过隐私工具。
尽管人们担心数据隐私,但是却不知道怎样防范,所以实际上很少有人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己,这是问题会变的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都应该呼吁尽快完善个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所有软件和app提供商应该对自己的搜集信息的行为很大限度的克制,要让用户明晰它们正在收集哪些数据,同时要让客户确认,同意接受哪些定制服务,而哪些是不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