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院士先试疫苗第一针 以前医生如何战胜传染病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3月17日,我国开始对新型冠状病毒重组疫苗进行1期临床试验。预计招募108名志愿者,分为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三个组。
相关新闻,图片来源:新京报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这些志愿者接受疫苗注射之前,陈薇院士已在2月29号就给自己打了一针。
她为什么那么做?
了解一下黄热病的研究历史,也许能得到一点启发。
改写历史的疾病
黄热病(yellow fever)从未登陆过中国,在国外却影响很大。1793年,黄热病在美国当时的首都费城爆发,而杀死了十分之一的人,迫使联邦政府宣布关闭,总统华盛顿以及大批政府要员仓皇逃离。
时人绘制的黄热病表现,图片来源:phillymag.com
黄热病是一种十分古怪的疾病。症状是患者首先觉得身上冷、浑身痛,接着遇到一个“停战期”,所有不适通通消失,随后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再次发热出现更严重的症状,鼻子出血、牙齿渗血、全身泛黄、呕吐物像墨水一样黑,最终昏迷、死亡。
费城医生给出的建议,图片来源:《1793年费城黄热病大瘟疫研究》
医生们从没见过这样的情况,只好胡乱猜测。是否会传染;是否有跟瘴气有关;是否是由海外输入?连这些问题都没有搞清楚,何谈有效控制疾病呢?
恶心的实验
黄热病迫使美国迁都,也燃起了无数医生的兴趣。斯塔宾斯·弗斯(Stubbins Ffirth)是最早向黄热病发起进攻的医生。
弗斯认为已知的传染病都会发热,黄热病患者也会发热,推测它或许是一种传染病;另一方面,似乎只有一部分黄热病患者会传染,这表明其传播途径可能很特殊。
1804年,弗斯设计了一连串的实验。他将猫关到小黑屋里饿几天,然后喂它吃黄热病人的呕吐物,猫看起来好像没事;他又抓来一条狗,往它皮肤里注入病人的呕吐物,狗也没有染上黄热病。
有了这两次实验打底儿,弗斯的胆子大了一些,决定用人试试,便干脆拿自己当小老鼠。
弗斯,图片来源:onedio.co
注意,以下内容可能会引起不适!
他想法吸入病人呼出的热气;还收集病人的口水、血液、尿液、呕吐物,抹到自己身上;甚至逼着自己喝下呕吐物,将那墨水一样的东西滴到自己的眼睛和伤口里,幸运的是他没有患上黄热病。
他据此认为,黄热病不会通过接触传播。医生们可以放心照顾患者,病人呕吐物虽然恶心,却并非疾病的媒介。
热带丛林里的小医生
那么,黄热病到底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19世纪末,美西战争爆发,为了减少非战斗性减员,美国决定组建一支医疗队前往古巴寻找黄热病的元凶。
拉齐尔,图片来源于网络
队里有一个人杰西·拉齐尔(Jesse William Lazear),他先后在许多知名大学读书,还曾有幸进入巴斯德研究所,接受权威传染病学家们的指导。知识储备自然比一般医生多,经过研究,他知道黄热病只感染灵长类,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多重排查猜测,黄热病传播可能跟蚊子传播有关。
1900年,拉齐尔告别妻子,一头扎进了热带丛林里。
研究团队,3为拉齐尔,图片来源:《In the Interest of Humanity and the Cause of Science》
研究传染病不仅危险而且复杂。想用蚊子做实验起码得有蚊子,养蚊子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只能小心翼翼地把蚊子卵泡在温水里;还有上哪去找志愿者,接受蚊子叮咬直至患上黄热病,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后,拉齐尔就跟团队内的人说,因为我们是医生,知道研究的风险,我们应该成为志愿者。
离别,死亡与胜利
8月25日,拉齐尔得到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子顺利生产,他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坏消息是,他养的蚊子开始大批死去
此时的拉齐尔,可能已经开始怀疑“蚊子传播黄热病”的假说。当有同事说:“不要那么消沉,你可以拿我试试。”他也也觉得没什么事,便取出实验器材,让蚊子在同事胳膊上了饱餐一顿,像之前做过无数次那样,将软管的封好贴上标有时间和编号的标签。
前几天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直到第五天,那个同事去游泳的时候忽然打了个寒战,接着出现了黄热病的典型症状,发热、头痛、黄疸。拉齐尔再次悲喜交加,喜的是蚊子假说好像还能抢救一下,悲的是自己把同事送入危险之中。看着同事呕吐、昏迷,徘徊在生死边缘,他十分不忍心,用那些咬过同事的蚊子对自己也做一次实验。
埃及伊蚊,黄热病的媒介,图片来源:CDC
可惜,幸运抛弃了他。女儿满月那天,他的妻子得到一份电报“拉齐尔医生死于今晚8点”。
詹姆士·卡罗尔,拉齐尔的同事,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个活下来的同事,再次以身试药参与伤寒疫苗的研制时,发现了黄热病的元凶“黄热病病毒”,为最终战胜黄热病做出了巨大贡献;病毒没有立刻杀死他,却严重损害了他的心脏,七年以后才追随拉齐尔而去。
黄热病病毒,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结
诺贝尔奖得主菲利普·亨奇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说,人们有时会做一些超越出身、信仰和国别的事,使得我们和花鸟虫鱼不同,天然拥有人类的尊严。陈薇院士以身试药,正是出于医生的尊严,她相信自己的研究,她不愿意把危险推给别人。她和其他志愿者以及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是我们无畏的榜样。
陈薇院士,图片来源:tsinghu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