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上岗助推复工 但机器代人仍需发展的缓冲期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位于佛山顺德的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元器件装配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在不同操作位上游走,脚步比以往略快了一些。
从复工复产以来,车间负责人熊智康就不时感到庆幸,若非近年自动化生产水平显着提升,生产线产能恢复情况必将大打折扣。
这其实是一个缩影。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珠三角采访发现,此次“战疫”中,一些近年积极开展自动化改造的制造企业普遍取得较好复工复产效果。并且,这种带有实证意义的示范以及疫情下用工缺口放大的现实,正调动起更多企业变革生产方式的积极性。
多方人士认为,制造业“机器代人”将进入加速期。广东省政府近期也强调,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
在此背景下,近年蓬勃发展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再迎机遇。
“再也不用给老板们科普自动化的好处了,他们也少了很多犹豫,这一行未来几年会更红火。”一位珠三角工业机器人企业负责人说。
自动化支撑产能恢复
全球每两台微波炉就有一台出自格兰仕。作为家电巨头,这家企业在2月10日复工,初期员工返岗率约70%,尽管仍有缺位,但整个生产链条却仍迅速激活,微波炉照常源源不断产出。
这与该企业较高的自动化生产水平不无相关。以前述元器件装配车间为例,该车间生产微波炉所需4类关键元器件,产能稍有不足就会拖累企业的整体生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场看到,车间内摆满自动化生产线,依托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的密切配合,散布其间的数百名员工几乎做到了只需投料就可完成产品制造的程度。
“这些是2019年12月启用的第四代微动开关生产线,1名员工的产能相当于过去8名。”熊智康说,整个车间改造后用工从过去的1200名减少到500名,并且产能大幅提升,目前每天能生产30万个微动开关,相当于别的企业整个厂的产能。这有效地支撑了疫情期间的复工复产。熊智康说,格兰仕在自动化改造上探索了10余年,并且近年力度不断加大,若非如此,此次在疫情下的用工缺口会更大,产能恢复也将受到严重制约。
格兰仕并非孤例。作为塑料空调风扇叶全球“隐形冠军”,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从注塑、焊接到动平衡测试,近年已陆续交给机器人担纲主力。
“这整个车间只需10来人,平均一个人看6台机器。”该企业副总裁成再育介绍,从2018年开始加大“机器代人”,自动化成为企业每年研发投入的重要部分。
这种投入在此次复工复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广东顺威在全球有8个生产基地,其中一个位于武汉,疫情爆发后停摆,该企业迅速将产能调度至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顺德基地,有效地确保了订单交付。
“这次疫情中,自动化的作用得到充分验证和体现,即减少人工依赖,降低复工门槛。”佛山新鹏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磊认为,一方面工业机器人直接替代了不少工人,另一方面自动化水平的提升降低了生产中对人的要求,让企业能临时招人、简单培训后上岗支撑生产。而一些自动化程度低的企业,往往比较依赖熟练工,因此对工人需求量不仅大而且要求高,复工艰难。
诸多尝到甜头的企业更坚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决心。熊智康表示,下一步格兰仕将继续投入推进生产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
同在佛山的另一家电巨头美的集团近期称,将继续推动工业自动化业务覆盖生产工艺自动化、物流自动化和机器人服务,完成50多个自动化项目,以有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并计划将目前机器人使用密度进一步提升至625台/万人的发达国家水平。
机器代人仍需缓冲期
值得注意的是,生产线智能化带来的实证性示范,以及疫情下用工缺口放大的现实,还正调动更多制造企业加快变革生产的积极性。
从劳动力来看,短期内,据人社部3月7日披露,广东外省农民工返岗复工率为70%,即仍存在直接缺口;长期看,人口红利消逝构成更根本挑战,2019年广东常住人口增量已较上年减少。
业内多方认为,多重因素叠加下,珠三角地区力推多年的制造业“机器代人”将进入新一轮加速期。同时,在珠三角已颇具规模的智能制造产业,将再迎发展机遇。
“疫情还很严重的时候,很多制造企业老板就通过微信开始跟我们咨询怎么自动化改造,最近也一直在讨论,能感受到他们的渴望和急切。”秦磊说,最直观的变化是,沟通中再也不用苦口婆心给老板们科普机器人、自动化的好处了。也有很多老板不再犹豫,之前有的企业认为投入太高或资金不足,现在钱不够也想办法上马。
这背后既有疫情的刺激因素,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势所趋。秦磊说,与早年对比,如今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愿意为适应自动化改造而调整优化自身的产品设计。
秦磊分析,尽管此次疫情刺激工业机器人需求增加,但并不会马上出现爆发,因为除心态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制造企业的能力,如果一个企业或行业利润太低,依旧难以投入转型。
而考虑当前多数制造企业都因疫情而面临着一定经营压力,多位业内人士判断,“机器代人”的需求增长将延后显现。
“我们刚开始对市场重新摸底,目前还不明朗,但初步来看,很多企业今年投入可能不会太大,需要缓冲一段时间。”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梁锦棠说,但长期市场前景乐观,比如3C、食品、家电和医药等行业,近年本身需求就不断增强。
“需求的真正显现肯定会有一个过程,但总的来说,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行业未来的2-3年肯定比过去红火。”秦磊说。
与此同时,多位业内人士在受访时提醒,与“硬件”需求相适配,未来需加速解决工业机器人相关人才供应问题,避免制约整体转型升级进程。
此外,对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而言,需要在发挥好了解需求、服务较好等传统本土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研发创新,以应对未来或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借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