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与阿里的结合打造新型汽车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斑马既是斑马,斑马也将不再是斑马。
自2015年成立以来,斑马网络始终被烙印着上汽和阿里标签。
虽然斑马后续也与东风雪铁龙、观致、福特等车企品牌达成合作,但在外界看来,其一直是上汽的“专属供应商”,两者共同打造的上汽荣威品牌车型,更是被业内看作是首款智能网联汽车,并在市场上大卖。
然而,现在这一切有了些变化。
2019年8月,阿里巴巴和上汽正式重组斑马网络,重组后,阿里成为斑马大股东,占据绝对的控制权。2019年12月,阿里巴巴与一汽在长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斑马智行系统为基础,打造面向未来的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
半年,两件事,让斑马走出此前两大巨头博弈的困局,也让阿里巴巴与上汽彻底解绑。虽然双方仍有合作,但斑马不再是上汽的“专属供应商”,而是成为了阿里巴巴“攻占”汽车行业的“利器”。
阿里上汽联手“称霸”互联网汽车的时代已经结束,接下来,车联网领域一超多强或双雄鼎力的局面或将开启。
斑马的“阿里化”
一个是互联网巨头,一个是传统汽车制造业的领军者,势力均衡,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却也埋下了些许隐患。
2015年,上汽阿里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互联网汽车产业基金,双方各持股50%,斑马网络则是由该基金投资成立。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最初的斑马是两家公司,一家名为“斑马信息科技”,由上汽注册,另一家则名为“斑马网络技术”,由阿里注册,并且,两家公司还引入了两套独立的管理架构和评价体系。
然而,在斑马成立半年内,项目并无进展,甚至团队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究其原因,则在于阿里上汽低估了将两支势均力敌、基因迥异的团队撮合在一起的阻力,双方对产品的不同理解,使初期存在一定沟通成本。
因此,这个时候的斑马,需要一个既不是上汽,也不是阿里的领导者。施雪松则成为了关键。
据悉,最初,施雪松是以顾问的身份加入斑马网络,只负责端的研发,并没有与平台、TBOX两部分联调过,原因在于后两者是在其他两个负责人手中,并没有向施雪松开放。
然而,由于车联网的整体解决方案迟迟无法交付,且已经影响到了RX5的交车时间,这对于将“宝”压在这款车型上的王晓秋团队而言,是不能容忍的。在此情况下,施雪松临危受命,成为了斑马最高指挥者。
两支不同的团队,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加上施雪松对斑马整个团队的重新组编,这个时候的斑马空前团结,一切只为了将车联网解决方案研发出来。
2016年7月,上汽联合阿里在杭州发布了首款互联网SUV荣威RX5,其在业内被看作是互联网汽车的开端,销量更是远超其他竞品。据上汽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8月,荣威RX5销量累计达到17万辆,屡次帮助上汽紧凑型SUV跻身全国销量前十。
施雪松任职期间,不管是斑马系统的升级迭代,还是在新车上的装机量,都在稳步向前推进。然而,施雪松并没有彻底解决上汽阿里在斑马上的隐患,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斑马网络的快速发展,矛盾开始激化。
事实上,上汽和阿里在合作的过程中,主要有三支队伍,一支是由王坚带领的阿里YunOS团队,主要负责车载操作系统等软件的研发,一支则是由王晓秋带领的上汽自主品牌团队,主要负责汽车硬件产品的研发,第三支团队就是斑马网络。
由此来看,斑马智行系统最核心的技术,仍然掌握在阿里手中,斑马也因此需要向阿里支付开发费用。据36氪援引知情人士称,为了争取更多的开发费用,孙权代表的阿里一方和施雪松带队的斑马有过多轮谈判,2018年初,施雪松卸任CEO,郝飞接任,即是谈判落定的条件之一。
此外,除了开发费,阿里也会按每辆车收取授权费,对此,知情人士称,软件定价一直是斑马头疼问题,毕竟阿里是卖方,希望价格高一些,而上汽是买家,希望软件费用少一些。
基于此,我们不难看出,于阿里而言,其为了开发出车载操作系统,投入了巨大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因此,其需要通过AliOS做全行业的布局,从而实现规模化,以便于摊销开发费用。但对于上汽来说,则不需要,并且,斑马网络还是其优质的竞争资源。这是双方矛盾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