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购物会抑郁?疫情期间我们为什么会“忍不住”网购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全面复工和开学还未到来,宅在家中的这段时间里,除了屯米屯面屯口罩之外,你是否惊叹自己不知不觉竟然剁手了这么多东西?
其实,不止是你,难以抑制的购买欲正感染着受疫情影响的每一个人。
以刚刚过去的天猫三八女王节为例,美妆产品首日成交量就超越去年三日总和,三明治机首小时成交额度较去年同比增长1500%,厨师机前38分钟成交量超去年全天,蒸汽拖把首小时成交同比增长380%。根据GfK消费者信心研究,2020年2月以来超过40%的消费者更加频繁地线上购物,在疫情期间,三到五线城市消费群体首次网购的人数是一线城市的两倍。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我们在疫情期间会难以克制地消费这么多东西呢?
早在2005年,南阿拉巴马大学的朱莉·斯内特和新奥尔良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就曾在飓风卡特里娜席卷美国南部之后对受害者在灾后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了灾难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灾难事件导致人们对生活失去原有的掌控力以及财产损失,从而导致压力,压力导致轻微的抑郁情绪,从而诱发消费行为以缓解焦虑和压力。
如果我们把飓风换成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关系仍然成立。
“一个月没有喝奶茶和打卡网红餐厅了,那就买台电烤箱来奖励自己吧。”
“不能美美地出门了,一定要多买点化妆品补偿一下自己。”
“病毒好可怕啊,赶快买部游戏机压压惊,顺便再买台投影仪。”
疫情这样全民性的灾难事件减少了我们获得快乐的渠道,增加了我们对“特定快乐来源的敏感度”,即使这些物品并不在我们的消费计划之内,也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以“补偿”、“奖励”为理由按下付款按钮。
另一方面,疫情结束的具体时间无法掌控,我们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脱离了正常的轨道,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可能随之而来的经济变化又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冲动性消费除了转移对焦虑的注意力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企图通过消费找回对生活的掌控。
然而,这样的冲动性消费和补偿性消费除了让我们钱包空空,家中堆满用不上的东西之外,不仅不能有效地缓解焦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购买行为所带来的短期安慰可能引发强迫性购买,从而产生越来越多不必要的消费,最终引发购物成瘾,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可能对个人财务和心理状况造成伤害。
所以,如果疫情真的让你焦虑不安,不如尝试读几本好书,学习一个新的技能,这样,至少不会让你在疫情结束以后面对堆满的房间和透支的花呗默默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