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下 机器人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经历了2018年的“遇冷”、2019年的“低迷”之后,2020年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被企业们寄予了厚望。不久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的机器人产量已经开始陆续回正,行业似乎正在触底反弹、快速复苏。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改变了这一现状!全新变量的出现,正给企业们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行业洗牌新一轮开启
前两年的行业遇冷、市场低迷,被认为是机器人遭遇的一次重大洗牌。经历这次洗牌,行业结束了曾经低价竞争、噱头跟风等乱局,让那些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发展机器人,且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存活了下来,从而使得产业发展向着更健康、更成熟的方向迈进。
然而,这一波企业还没有多少时间去庆幸,新一波的洗牌潮便又到来了。肺炎疫情的暴发正是此轮洗牌潮启动的开关!在防控疫情的影响下,人员限流、复工延迟、资源紧缺等统统成为了限制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因素,相关企业也因此面临不小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目前,全国实现复工的机器人企业大概有九成,产能恢复在60%~70%左右。洗牌一开始,那10%的企业已经在淘汰边缘。而对于已经复工的企业来说,他们也并非绝对安全。因为在人员不足、资金紧缺、材料供应困难的情况下,大家也只是在夹缝中寻求着生存!
例如,有些企业就因为项目款没收回来,又要支付员工资金,已经面临严重资金问题;有的企业由于供应链企业倒闭或订单延迟,生产所需材料不足而产能堪忧;有的企业既招不到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又找不到客户,上下两难举步维艰……
在不少中小企业都处境艰难、心态悲观的情况下,只有一些实力强劲、资金充足、自给能力强的大企业过的还不赖。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本渡过危机,同时也重视求变和创新。因此总结来看,这次洗牌的结果可能会让行业格局更加的两极分化。
企业如何发展才能活
那么,面对这一轮来势汹汹的全新洗牌潮,机器人企业要如何渡过呢?
通过对此轮洗牌的可能性结果预测,笔者认为,或许可以从两方面给出建议:
首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它们遭受到的冲击和挑战是最猛烈的。人才、技术、资源供给、产能、订单客户等都是影响其能否存活的关键因素。在单打独斗无法维持自身生存所需的情况下,不妨抱团取暖共渡难关。
同时,如果是研发型企业,这时候可以专注于产品性能的提升;如果是生产型企业,则重点抓住关键客户,提供专项服务;如果是机器人本体生产商,可以适宜增强应用,往国家政策鼓励的应用领域走;如果是系统集成商,则需服务好现有客户,并加强与本体厂商的合作。
其次对于大企业来说,由于它们的应变能力和续航能力比较强,可以选择独自应对危机。但最好是能加强与外资品牌的合作,适时带动国产化率的快速提升。因为当前外资企业所在的北上广等地复工较晚,又重在保证利润,是完全可以成为大企业恢复产能的重要依靠的。
当然,大企业在这时候的技术研发、应用落地和扩产等选择上,笔者建议摒弃最后一项。虽然非常时期企业极其希望扩大产能来恢复发展,但由于扩产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限制,此时还是应该收敛锋芒、养精蓄锐,将发展重点转移到技术和应用之上。
三大领域或迎新机遇
疫情带来的新洗牌虽然充满挑战,但对于存活下来的企业来说,也可能是一次新的机会。毕竟疫情之下的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其对于机器人行业的冲击更多是短期的,而更长期的则是带来利好。尤其,是在物流配送、电子数码、医疗健康三大领域应用之上。
其中在物流配送领域。疫情期间崛起的一波“无接触配送”热潮无疑让人们看到了无人车的价值,不管是抗疫前线的无人车运输救援物资、医疗用品、人员餐食,还是后方无人车保障人们生活所需的快递运输、生活采购、外卖配送,无人车应用的大规模落地和人们接受度的进一步提升,都将加速机器人在物流配送领域的发展落地。
同时在3C数码领域。今年疫情催化了5G建设和应用的热情,2月份华为、小米等都相继推出5G手机新品,表明后续相关电子产品将迎来爆发。在此情况下,厂商为稳定供应会进一步扶持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加大自动化的生产。随着越来越多3C电子数码厂商提升产能加快自动化改造,机器人行业企业无疑将迎来新一波机会。
此外在医药健康领域。疫情影响下,全国医疗器械、口罩、消毒液等物品紧缺而畅销,因此国家也是加强了对防疫产品的战略储备与供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进入到相关生产领域,如不少机器人企业就转战到了口罩生产领域。而这,也使得医药领域的制造设备和生产线需求迎来大幅增长,机器人落地机会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