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台的新基建政策对通信产业及5G起到了哪些推动作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期中央密集部署“新基建”,20天内4次提及相关内容,其中2次提及5G网络。如此频繁的发布“新基建”政策,引起相关产业热议。
那么,“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建有何不同?传统基建更多是托底的作用,其空间有限,长期来看,新基建才是重要的发力方向。新基建加码将给5G、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通信产业链带来更多业绩支撑。
需要明确的是,“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部委政策也在持续加码“新基建”。工信部近期也多次表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制定和优化5G网络建设计划,加快5G基站建设力度。
那么,究竟在疫情下启动的“新基建”建设政策的初衷是什么?对通信产业及5G又起到了何种推动作用?这次新政又将对哪些产业具有拉动效应?记者针对此热点连线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专家韦柳融,她将系统的为我们解答。
新基建”政策出台恰逢其时
韦柳融认为,国家出台“新基建”政策的初衷原因有三,首先,这次重提“新基建”最直接的原因是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国家需要用基建投资来撬动经济,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而传统基建投资的边际效益下降,需要推动“新基建”来优化投资结构。
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学家都已经预测,疫情对我国一季度的经济影响还是很大的。从现在的复工复产的状况来看,全面恢复生产还有待时日,因此对我国全年的GDP冲击依然很严峻。外加目前疫情已在全球蔓延,波及的国家越来越多,全球的经济形势受到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我国经济。
疫情影响下的经济承压,政府需要重新启动增长的新引擎。整个经济GDP增长需要依靠三方面,包括投资、消费、净出口,净出口增长乏力;消费则属于被动的变量,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投资这方面是最有可能拉动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投资领域占比最高的是三大块,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有“房住不炒”的基本“红线”卡住,暂不考虑。制造业投资更多是被动投资,唯独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恰逢其时。
分析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它需要有新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国家也希望支撑这样的基础设施发展,从而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另外从国际上看,虽然国外没有“新基建”的提法,但是各国也在探索推进新型基础设施的发展,例如5G网络、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感知和物联网等。
基础设施的改善必将带动产业创造新业态在政策对通信产业的影响方面,韦柳融表示,无疑“新基建”政策对通信产业是利好的。对于运营业而言,整体基础设施的建设环境与过去相比应该更为有利。过去虽然信息通信网是基础设施,但是这个基础设施相比“铁公鸡”、电力等传统基础设施的地位,还是差一点的。现在中央几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并明确指出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是新型基础设施,这极大地提升了行业的地位,也提升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认可程度,最直接带来的效果将是建设环境的改善,包括用地、用电等。
其次,对于信息服务提供商而言,基础设施的改善必然会进一步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像这次疫情期间,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在线教育这些大流量的应用在快速兴起,对于网络设施、数据中心、云计算设施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性能的改善,必将带动这些新业务的发展,创造出新的繁荣业态。
再次,对于设备制造商而言,基础设施的大规模铺设,也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像5G网络的铺设、云计算设施的升级、边缘计算设施的部署等,都会带来新的增长。
对于5G产业,道理也是类似的。“新基建”政策的提出,可以说更坚定了产业上下游对于5G发展的信心,使得大家会更坚定地在这个产业进行投资,加快产业整体的成熟速度,为真正开启新5G时代打下坚定的基础。
从信息技术的视角分析,韦柳融认为,那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升级的产业将会在“新基建”产业中受益,例如AR/VR设备、无人机、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等,还有一些向线上迁移的业态如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以及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的交通、能源、物流等基础设施。可以说,以5G、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会极大地加速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从而更多地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