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区块链技术与医疗行业融合发展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本文刊登于《区块链应用蓝皮书:中国区块链应用发展研究报告(2019)》
核心要点:医疗健康生态领域涵盖范围广泛、专业性强。借助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等获得了新的发展。但是,医疗健康领域的痼疾仍旧存在,如信息孤岛、医患关系、理赔难等问题。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底层技术,着重于对医疗健康生态的良性引导与重塑。目前,区块链已经在医疗生态的各个领域开始了有益尝试,医疗行业系关国计民生,政府的顶层设计与政策导向至关重要。
医疗行业关乎生命安全,理所当然其行业改革需要时间沉淀和洗礼,后于配套产业的更迭。医疗信息化起源于HIS系统进入医院信息化管理流程,以此改变手工计费模式,实现部门内部的信息化管理,而后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协调部门之间的日常活动。为加强疫情管理、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始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和公共卫生平台加强公共健康管理。
近年来医疗信息化硬件市场规模和软件市场规模均呈现出稳定的增长速度,在社会老龄化加快和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医疗信息化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从个人到家庭的治疗需求和健康管理需求,从医院到区域的信息共享和平衡发展,这些需求的满足均需要新技术的应用。
为平衡医疗资源的分布、降低医疗成本,在政策的推动作用下,互联网医院、医联体等组织也逐渐推广开来;同时政策利好,积极的市场反应推动了企业在智能影像、在线诊疗、医药电商等领域的涉足,但相对来说进展缓慢,覆盖能力偏局部化,未来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将重点以医疗服务过程为主,实现医疗服务智能化,同时推动药店、保险机构等相关组织的高效化,平衡区域医疗资源,可控范围内打破信息孤岛现象,形成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医疗行业生态链。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崛起,与医疗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助推了智慧医疗的发展。2009年以来,从国务院、原国家卫计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信部等多个国家机关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如表1所示),推动医疗行业健康发展,智慧医疗在我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标志着国家开始明确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同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互联网医院、诊疗、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办法,有利于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新业态的准入和监管,规范新业态的发展。
区块链技术诞生于2009年,随着比特币而为大众认知,区块链被称为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早在2016年,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首次将区块链定为战略发展方向。区块链技术与医疗的探索和融合正在逐步深入之中。
1. 目前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区块链与医疗行业的结合点
从医疗政策来看,近几年政府持续推出支持医疗改革和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文件,为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扬帆助力,然而在大环境利好的前提下,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医疗信息化产品准入标准缺失,信息化产品监管制度模糊。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医疗信息化部分产品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从医院内部管理来看,HIS系统、药品库存与管理、输液机制等信息化产品已经较为成熟,其运作模式也较为简单,能满足日常需求。
对于涉及医疗服务核心环节的产品,如区域电子病历系统、辅助诊断系统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些产品缺乏完善严谨的准入标准,大多数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仍然未通过药监局审批,这就为产品市场化推广产生直接的障碍。尤其是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核心技术的信息化产品体现地更加明显,当技术本身还未达到成熟阶段时,其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则会举步维艰,由此也自然难以形成清晰的监管制度。
2.人工智能、云计算、智慧医疗概念火热,但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2016年前后,互联网+医疗企业逐渐开始发展,2018年4月份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文件对互联网+医疗的鼓励推动了智慧医疗的推广和试点,智慧医疗概念迅速升温。
从目前已有成果来看,市场上关于智慧医疗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在线医疗企业如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等,以预约挂号和在线咨询业务为主,AI医学影像企业如汇医汇影、Airdoc,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影像辅助分析和诊断,其所覆盖的疾病范围也多以肺结节、糖网筛查为主,而AI医药研发还处于实验阶段,其智慧化进程仍需更长的时间和考验。
3.行业壁垒较高,医院之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医疗行业具有高技术附加的属性,从事智慧医疗生产和研发的企业或组织需对医疗行业有基本的认知,越接近核心医疗服务对从业者能力和素质要求越高,这也是智慧医疗行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医疗数据涉及病人隐私和安全,医院出于遵循法律和伦理原则角度,对数据内容持有较高的保密要求。基于此,医院之间数据难以实现互通互联,导致患者就医程序繁琐、重复检查,同时,企业也很难从医院获取临床数据用以实验和训练。这也是医疗信息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原因,企业与医院合作沟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大多数企业的实验数据来自于单个医院或相对市场化的机构,覆盖于数据存储量级较高的领域。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国政府在区块链领域积极发力,企图抢占下一个产业创新的制高点。我国鼓励探索研究区块链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服务实体经济。其中,医疗+区块链是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
医疗健康生态涵盖的领域广泛,涉及患者、医生、医院、体检中心、药企、保险和政府,相互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从核心痛点出发,即围绕患者的医疗需求,国内医疗健康体系有三大环节——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医疗产品的提供方、医疗服务的支付方(医疗保障体系)。其中,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医疗产品的提供方包括药企、医疗器械企业等;医疗保障体系包括政府主管部门、政府的医疗保险业务和商业保险机构的医疗保险业务等。
区块链技术是底层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等显著特性,和医疗生态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结合,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主要结合点如表2所示:
互联网医疗,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如果说互联网+医疗能够让患者与医生跨越空间的限制进行接触,改善了医疗不足的局面。那么区块链+医疗,则能让医疗健康生态的发展更加良性,缓和医患关系、或许他不能带来短时间的盈利,但能让医疗健康的各方各归其位,重塑医疗健康价值链。
2. 医疗区块链市场布局
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7月份,国内外共计60个医疗+区块链相关项目。众多国家都尝试开始应用区块链技术改进医疗领域的问题,中国在医疗区块链项目的应用实践上非常积极。尽管企业是医疗区块链项目的实践者,但是医疗数据作为重要的国家资源,医疗信息化建设对医疗领域的促进作用, 因此,政府也在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IBM推测,全球 56%的医疗机构将在2020 年前投资区块链技术。目前不少全球互联网大佬都顺应潮流,积极推进区块链的医疗应用。国外飞利浦医疗、Gem 医疗巨头和 Google、IBM 等科技巨头都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医疗应用。
不少创业公司也积极布局,如美国Chang Healthcare推出首个企业级医疗区块链解决方案,针对透明化理赔场景;美国SimplyVital Health公司,搭建与现有医疗保健系统集合的区块链系统,能帮患者协调就诊全环节,并提供准确数据证据;韩国MediBloc构建了区块链为基础的个人医疗信息平台,为医患人员提供新的医疗信息管理方式。
其他创业公司还有管理药物供应链的Chronicled、创建智能合同减少医疗费用的Robomed Network、推出医疗智能合同和代币支付的Patientory、医疗保健领域开发API的PokitDok、与美国州政府合作开展区块链医疗试点的Hashed Healthcare以及数字健康初创公司doc.ai 等等。
在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均有布局,腾讯早在2018年提出了“处方链”。该项目是腾讯与广西柳州尝试在微信挂号、支付等功能基础上,实现了全国首例‘院外处方流转’服务,院内开处方,院外购药甚至送药上门。因为处方流转涉及卫计委、医院、药企等多个环节,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处方不被篡改。
阿里健康与常州市合作的医联体+区块链试点项目也颇为引人关注,2017年8月,阿里健康携手常州医联体,以期帮助医疗业务数据实现互联互通,据悉该技术首先在常州武进医院和郑陆镇卫生院落地,后续将逐步推进到常州天宁区医联体内所有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形成快速部署的信息网络。国内的区块链企业也纷纷发力,布局医疗区块链。
3. 医疗+区块链案例
清华大学联合人民创投、中关村区块链联盟针对医疗区块链项目,调研了天河国云、珠海医联盟、重庆医盟健康以及投肯科技等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探索模式。
案例一:区块链电子病历
医链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链盟”)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最早的一批致力于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医疗服务产业,为行业解决发展瓶颈,为医改目标的实现探索可行的路径。医链盟聚集了国内顶尖的区块链领域人才和医疗服务领域资深从业人员,以先进的核心技术、完备的经营资质,为医疗事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在医疗健康生态中,既有卫计委、社保这样的监管机构,也有医院、患者、药店这样的主要参与者,还有物流、保险等服务机构。其中,电子医疗病历是共享的核心和最基础的数据。区块链电子病历系统是通过一个平台,在不触动现有利益格局的情况下,相关者只是承担接入系统的成本,而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医联盟模式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推动,对于社保机构来说,核实患者身份,可以有效避免患者通过医院骗保。对于卫计委来说,让医院接入系统,可以获取更多的医疗病历,对于监控当地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疾病预防有很大帮助。对于医院来说,通过该系统,可以快速审核保单,缓解医院的资金压力。
对于保险机构来说,在个人授权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查询过往真实病历能够快算精算保费。对于患者来说,由于该体系的医院都可以互信,因此可以减少重复检查的费用。在其他机构使用患者病历时,需要提前通知并获得患者授权,调用情况通过区块链系统进行跟踪,也保障了患者信息的所有权。
平台的盈利不依赖医院和患者,而是通过给生态相关者提供增值服务来实现。该项目正在尝试在珠海等地落地,但是由于整合的机构相对复杂,医院把自己记录和储存电子病历接入到其他系统的意愿并不强烈,且要承担很大的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该系统的推动面临一定的困难。
案例二:区块链+健康证
湖南天河国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河国云)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建立一个开放、平等、尊重、创造的区块链生态体系。天河国云打造了基于区块链的存证服务、区块链安全服务、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服务、DAPP服务等四个区块链基础服务平台。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区块链+健康证的应用。
区块链+健康证主要是提供系统的健康证一体化流程解决方案,面向对象包括医院、体检机构、检查人员、相关监管部门、企业和商户等。
目前健康证的发证是体检机构,而使用健康证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是工商管理部门,平时负责核查健康证是否合法有效的是食药监部门,负责员工证件管理的是食品卫生生产、流通和经营企业。这些部门或者人员之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存证确权,根据不同主体的业务性质和权力范围实现内容分发,确保电子证照的有效性,解决社会成本,并在以下方面取得优势:
1. 解决医疗信息与其它使用者之间的信息壁垒问题和互信问题;
2. 为医院简化领证环节,节约人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3. 帮助企业或商户实现对员工健康证的集中化管理;
4. 简化健康证办理和使用程序,实现“只让群众跑一次”的政策目标;
5. 线上确权,利于监管部门随时核查检验。
由于其项目实施时间还较短,在流程的实施方面还有待于和政府的进一步沟通和当地企业对健康证的认可度。
案例三:医时间(基于特定疾病的用药反馈社群)
重庆医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创立于2015年10月,由重庆18位三甲医院专家共同组建,是一家引领“被动就医”向“主动健康管理”发展的新型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该项目用于医药四期,主要服务对象为医生和患者,依托原有的特定社区,患有相同疾病的人群往往会在网络社区聚集,讨论病情。患者经常分享可能会影响其对其正在服用的药物的反应以及相关因素。患者之间建立了较强黏性关系,互相帮助并且分享用药反馈。但是医生鉴于时间的限制,只能通过面诊了解患者的反馈,效率低,样本小,数据追踪效果差,难以用来做科研支撑。
在原有社群的基础上,通过区块链技术的介入,可以让医生和患者产生更多的关联。患者可以定时上传用药反馈,医生对患者的病历进行审阅,一方面,患者的用药情况可以获得医生的关注和审阅,另一方面,该数据可记录、数据质量高、样本量大,医生可以用于科研成果。
同时,医生和患者相互交互的反馈数据,由于经过加密和时间戳,保证了该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通过整理后形成的数据报告,对于保险机构和药品研发机构而言,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也可以被用做商用,而数据的贡献者(医生和患者),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目前该平台已经面向特定患者开放,在20多家医院进行试点。项目的数据正在持续增长中。该项目从原有单一疾病的社群切入、强化和记录了原有的患者和医生的互动关系,不需要整合复杂的关系和监管机构的介入,并且对双方和对第三方机构都有很大的价值,是一种比较轻量级的实践模式,该项目的运营模式和商用价值值得期待。
案例四:废弃医疗器械追溯
投肯科技依托互联网产品技术经验,结合区块链的特性挖掘场景应用,其在医疗领域的场景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废弃医疗器械的追溯,该案例的主要业务也正是目前医疗行业的热点问题——央视315晚会曝光医疗废物被制成各种生活用品和玩具,其来源和流向被要求严肃追查和处理。
溯源范围包括使用医疗器械的医院、运输废弃医疗器械的物流公司、焚烧废弃医疗器械的环保处理公司等。区别于以往传统的纸质记录方式,该模式在区块链平台对各个环节的主体进行身份认证和有限授权,在每个环节记录医疗器械交易所产生的具体行为,如交易主体身份信息确认、核实处理的医疗器械种类和重量、追溯交易流程等,保证废弃医疗器械的信息追溯。
在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公司联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共同打造系统,未来将引入5G技术,该模式已经在福州三级医院试点。由于涉及道德、经济、监管等方面的问题,牵扯的利益方较多,模式的正常运行需要由当地政府牵头,协调当地卫健委、环保部门等协同合作,自上而下地推广应用。相对来说,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1. 该项目维护成本较低,只需要存证、日常运营即可,获取废弃医疗器械的数量、种类等信息,不涉及医院核心数据,对医院来说无数据泄露风险;
2. 依法、合理处理废弃医疗器械,避免医院出现因非法处理废弃医疗垃圾而出现纠纷和不良影响;
3. 优化医疗废弃处理行业环境,避免废弃物被不良厂商非法利用以致于对公共健康产生威胁。
案例五:互联网的互助计划
相互保的概念并不新鲜,相互保强调的大病保障“互助分摊”的模式,轻松筹、水滴互助、曙光筹、磐石互助等,这些项目都是引入区块链技术,以显示发起人更加可信和捐赠资金的流向更加透明。
相互保是蚂蚁金服联合信美人寿合作开发的创新型保险产品,在2018年10月16日上线,后因涉嫌违规,遭到了监管部门的约谈,2018年11月27日,从“相互保”更名为“相互宝”,信美人寿退出,相互宝成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截止到2019年4月份,已经有超过4000万的用户注册。
相互宝产品只需要是0元加入、众人互助、每人分摊很少的资金就能获得10万元到30万元(40-50岁保障金额为10万)的保险保障。需要注意的是,相互宝不具有商业重疾保险的属性。用户每月缴纳几块到十几块钱,人均分摊费用上限封顶188元,超出的费用由蚂蚁金服公司自己承担。
从保险年龄上来说,相互保只能保到59周岁,并面临项目随时结束的风险,如少于330万成员就会终止。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高透明,保证不会有骗保和赖账的情况发生。目前该项目仍处于试验阶段,为相互保险市场带来新风,但是这种绕过保险法,不作任何承诺,风险完全由参保成员承担的做法是否行得通,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在实践上,医疗+区块链项目属于刚刚起步的探索阶段,真正落地的目前还不多,尽管已经有企业布局了医疗+区块链领域,但是范围小,覆盖人群不多,商业模式的理念创新但落地难或者属于项目验证阶段,项目的大规模应用需要体制创新、企业创新和生态服务体系的相互磨合和一定程度的妥协。
目前区块链在医疗领域落地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不同于美国每个州的医疗数据共享,我国在医疗大数据的信息孤岛问题在近期内较难解决。因为各个医院的软硬件系统由不同的系统提供商提供,即便不考虑医院自身利益,若实现多家医院的信息互通也是巨大的工程。
其次,国家卫健委、医政局规定电子病历信息所有权归患者 任何人和机构无权擅用,医院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若要把医疗健康数据变成商业化机构来进行管理运作,难度较大。但是在医疗部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如环保部门、工商部门)等领域,区块链可能会发挥其技术优势。
医疗健康行业系关国计民生,因此,医疗区块链项目的展开离不开政府主导部门的推动,项目的展开能够有助于推动医疗健康行业良性发展,让主管部门实现辖区的疾病管理和疾病预防等行政功能的实现,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更有助于项目成功。
但是目前看,主要的医疗+区块链的主体为企业,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值得称道,但是项目长期不能盈利的情况下,能否坚守仍旧值得疑问。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缺少对医疗机构的深入了解或者对医疗机构接触的时间还不够长,因此融合程度还有待加强。第三,主管机构的推动作用也是不可或缺,政策与市场的合力才能保证技术的落地。
区块链技术虽然已经发展了10年时间,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融合落地实践正在进行之中,尽管潜力巨大但是仍未形成大规模的商用。尤其是医疗健康领域,对于安全性、可靠性、扩展性和隐私性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区块链技术的效率、高耗能、监管等问题也在进一步的解决当中。
4. 医疗区块链发展趋势及建议
1.政府应当在个人电子病历、药品监管系统的建立等具有国计民生的细分领域内起主导和推动作用,通过监管牵头、行业协会推动、设定标准、以联盟链或者私有链的形式,推动企业以开源开放的方式推进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为实现医疗数据的可信可换提供基础,推动区块链电子病历的实现。
2. 区块链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探索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要做好医疗区块链项目,一是要深入了解医疗行业,找到医疗行业的痛点,二是区块链技术使用与多方参与,能够让多方建立起合作关系,实现合力共赢。三是可以从非主流业务开始切入,这些非主流业务非医疗机构的工作重点,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减少人员成本、提高效率,乐意让医疗机构接受。在形成示范性的效应基础上,获得主管行政部分的肯定,在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3. 5G、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和综合应用,才能在智慧医疗方面取得效果。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提供了数据整合的可能,而区块链保证了整个流程身份可信性的传递和信用机制的建立,可以实现多部门协作和跨部门数据传递上有了更为安全、有效、低成本的运营机制。
5G是数字经济新引擎,由于5G所具备的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等性能,因此能够保证医疗对信息的确定性、持续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而区块链技术能够让物体建立多个联网节点,同时多渠道信号传输,与周围的环境建立相关连接,实现信号的实时稳定多点传输。以上几种技术的综合应用,相互之间的作用能够放大技术性能产生的效果,对医疗健康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