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将会要求未来的人才具备怎样的特质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20年的全球物联网商机达9.8兆元。IT研究及顾问公司Gartner指出,其中约80%来自物联网技术所衍生的数据分析与应用服务,物联网的装置也将超过280亿个。
什么是物联网?从字面意义来看,是让生活中所有用品(物)搭载感知技术,并拥有网络联机的能力(联)。日后,冰箱、汽车、手表甚至办公桌,都能连上网络,并透过随时搜集的数据,主动在适当时机提供你必要信息。科幻电影中遍布人工智能的场景,再也不是梦想。
“今年我们已经由e化(electronic)时代走向i化(intelligence)时代,”台湾物联网联盟理事长、华苓科技董事长梁宾先指出。人跟物之间的互动愈来愈强,将带来全方位的影响。 i化转型冲击:传产、文创、服务通路 这些改变会如何发生?梁宾先指出,“智能”与“互联”2大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随着技术日渐完备,生产各项生活用品的传统产业,将受到第一波冲击。 “人们要有感才会有需求,有需求才会促使技术提升,”梁宾先举例。从3C产品和穿戴式设备如眼镜、手表开始,物联网旋风将一圈圈向外吹往建筑、纺织等产业。当传统大厦必须转变为智能住宅,纺织成衣得升级做“智能蓝牙衣”时,各种所谓的“传统”产业势必得招募更多感知工程师,以因应转型。
第二波改变,将发生在文创设计与策展等应用领域。近年来,愈来愈多策展强调使用者体验,而让展场能自动与观众互动的关键设备,仍然是感知与传输技术,例如一招手,大屏幕上的花朵就会绽放、开始播放音乐等等。
第三波冲击则在下游的客户服务与通路端。举例来说,一般运动手环在店面贩卖即可,但具备感知器、记忆卡与云端应用功能的智能运动手环就复杂得多;它必须有App和蓝牙服务、定期更新数据库、甚至要能透过在线客服协助做运动量咨询等。换言之,服务客户的方式将更趋多元与细致化,通路也不仅止于实体店面,包括虚拟通路的电商卖场,或透过数字接口,直接以点数方式提供下载,都将愈来愈常见。 梁宾先强调:“以i化时代的思维来看,物联网、云端技术、大数据、移动装置和社群媒体,是不可或缺的5个元素,但物联网是驱动所有需求最关键的力量。”原因很简单:它与人们的生活关联性最强,应用起来最有感。
未来人才关键词:速度、跨领域、感动
尽管早在2014年初,就有不少科技大老大声疾呼物联网的重要性,但目前在台湾地区带动的职务,仍以硬件工程师为主流。 其中,又以链接实质物体(如电灯、建筑)与感知技术的物联网工程师潜在需求最高,因为所有即将转型的传统产业,都需要招募这类型人才。紧接着,是通讯层(专攻如3G、4G、蓝牙技术等)工程师,即使目前已有稳定数量,但物联网技术会让需求再往上提升。最后,才是数据中心(如数据采集、大数据等)工程师——累积数据往往需要数年以上时间,一旦物联网全面进驻生活后,每天传送出巨量数据,数据中心工程师的需求就会快速攀升。 当职务需求在高度变动的同时,想成为物联网时代的人才,从现在开始,就须掌握3大特质:速度、跨领域与感动。速度是为了掌握瞬息万变的新技术,跨领域则是因应未来更多“人与物之间”的紧密连结。而感动则是最关键的一项:唯有贴近消费者,感受人们真正的需求,物联网技术才有用武之地。
★物联网工程师: 须同时具备“智能”与“通讯”2大领域的专业知识,在传统产品上增添感知功能,进而连网。
★物联网业务╱企划: 负责对外沟通物联网业务、企划新产品,并提供智能解决方案。
★产品管理师: 负责全程控管物联网产品的生产、品管与检测。
★物联网系统研发工程师: 协助架构物联网平台,并进行开发测试。另外也须负责跨平台的系统移植。
★数字IC设计工程师: 参与物联网IC开发设计,须同时具备程序设计与图像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