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再度加快,谁能先下一城?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现实生活中,似乎每次人类遇到大型灾难时,机器人就会出现突破性进步。例如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多个机器人紧急出动,检测现场辐射量、清理放射性碎石、实施现场监视和勘测等。在不同的危机之下,人类总是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和创意。当下,服务机器人正在大展身手。
/ 服务机器人“披挂上阵” /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为避免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服务机器人逐渐在医疗、配送、巡检、家用等领域大量应用。各地抗疫前线,机器人火线登场,在某些场景中替代人力,成为了这次疫情的中的特殊助力。
自疫情爆发以来,世界机器人大会组委会便联合腾讯、百度、哈工大等近百家机器人企业发出倡议,主张打破技术壁垒,积极探索融合,将科技成果及时运用到抗疫最前方。此外,之前中国移动机器人(AGV)产业联盟也聚集了数十家企业,发起科技抗疫。
例如,新松通过红十字会向疫区医院、电视局等捐出7台SL-AC1-A医用配送机器人、14台SRYC1402C多功能餐饮服务机器人以及10台SL-MB1-A智能护理床。作为国内智能服务机器人的领先者,优必选科技则将时下热门的5G技术与机器人结合应用,为疫情防控的无人化作业提供了优质解决方案。
这些机器人或应用于体温测量,或应用于健康检查,或应用于交通辅助管理,或应用于隔离医疗服务,或应用于日常快递、外卖等配送,或应用于复工巡检、消毒和生产。总之,为防疫抗疫工作做出了无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三大细分市场之一,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主要的应用领域有配送、医疗、巡检和家用。
配送领域
移动机器人行业在酒店、餐厅、医院、写字楼等场景内探索出成功的应用模式。在此次疫情中,也有诸多应用案例,例如,擎朗智能的送餐机器人,在隔离定点单位中为隔离人员配送三餐;云迹科技为火神山医院捐赠的机器人可进行相关物资配送等。
医疗领域
此次疫情中,主要投入使用的是医疗服务机器人中的消毒机器人产品。例如,医疗服务机器人公司钛米的智能消毒机器人能够替代人工,对环境物表和空气进行多 点消毒,从而减少医护人员感染机率。还有大疆的无人机消杀防疫减少了人力,避免交叉感染。
巡检领域
巡检机器人目前最成熟的应用是在电力行业,主要应用于输电、变电、配电环节。但在此次疫情当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优必选警用巡检机器实现了对口罩状态下人员的有效识别,同时可以检测人员体温。
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由此催生的医疗、配送等市场需求,必将加快服务机器人的普及。服务型机器人也在这场疫情当中,从原本的“小透明”,成为备受关注的高科技产品。有的人说是服务型机器人“蹭热度”,有的人说这是服务机器人切实展现了自身的优势与长处。小编认为,虽然服务机器人在此次疫情中展现出了充分的应用,但从整体上来看,提供给抗疫一线的服务机器人应用仍相对有限,而且更多的应用都体现在疫源区和科技、医疗基础较好的一二线城市。
相信随着国内服务机器人技术的进步,相关供应链体系的完善,更多细分领域的服务机器人产业化有望加速。
/ 服务机器人市场更具优势 /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6.8亿美元,5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0.9%,显示出我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其中,工业机器人57.3亿美元,占比66%;服务机器人22亿美元,占比25%;特种机器人7.5亿美元,占比9%。
根据IFR、中国电子学会的统计数据,预计到2020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至156.9亿美元。自2016年国家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后,我国服务机器人逐渐产业化。2019年,国内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22亿美元,同比增长33.33%,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占全球市场的比重约为23%。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我们或许由于核心零部件受限于国外厂商等原因,仍处于行业追随者位置。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各类疾病的影响,中国在市场规模、产业链、产业环境等方面都更具备全球竞争优势。
/ 跟风行动or理性看待?/在工业化时代,汽车、电子、家电等制造行业的自动化需求拉动了工业机器人的蓬勃发展,机器换人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场景中,而服务机器人对于市场来说没有刚需特质,因此更多的是停留在消费领域。相信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医疗、物流、餐饮等服务行业的自动化需求有望拉动相应的服务机器人品类的需求。尤其是在高风险的服务型行业,比如医护、救援、消防等,机器换人的需求更强。
疫情推动了“机器换人”的需求,服务机器人价值得到进一步显现,但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经济发展、技术积累、应用需求等多因素共同促进,而现阶段我国服务机器人仍处于早期阶段,疫情带来的需求还只是阶段性的,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参考:中信证券、央广网、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