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加速应用会带来怎样的机遇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在人民万众一心抗疫情的同时,众多顶级科技企业积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助力社会疫情防控,利用技术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诸如小程序在疫情防控层面,对人员信息申报、登记,获取系统认证图码进出小区等公共场所;还有包括旷视AI测温提高公共场所筛查效率,阿里医疗AI助力疑似病例筛选等。在这期间,可以看到中国顶级科技企业们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助力基层疫情防控。
疫情期间快速上线,AI技术助力基层疫情防控
(一)智能外呼
在疫情期间,百度紧急推出针对疫情防控的智能外呼平台并免费开放,应用于社区情况排查和通知回访等场景,可用于帮助人员较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委会等组织难以快速完成居民排查。
智能外呼平台可以通过定向或随机发起拨入居民电话,自动询问并采集居民疫情信息分析,并生成触达统计报告,还可以对居民进行疾病患教及防控指导,工作效率相比人工电话效率提高数百倍,也减少基层人员上门排查,避免感染风险。为此,还得到新闻联播报道关注。
(二)AI测温
在防控一线,返工、复工到来,火车站、机场、地铁、社区、商超、园区、写字楼等人群密集高的公共场所,给防控带来重大压力。为提高公共疫情防控效率,搭载AI技术测温系统应运而生,相继部署在各公共场所,使得密集公共场所做到“无接触感应”与“高效率通行”。
旷视科技作为全球领先人工智能企业,基于机器视觉、AI算法上的优势,是最早利用AI技术守护疫情期间人们健康的人工智能公司,以此践行更多社会责任。
春节期间,基于落地场景需求,旷视研发团队提出“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的创新解决方案。在防控一线,针对普遍带口罩难以找到测温区域的问题,旷视AI测温系统凭借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先精准找到“额头”,再快速进行测温,且依据黑体校验,使得人体测温误差±0.3℃。
当前,复工后的地铁站通行高峰逐渐恢复,显然已成重点防控场所。据旷视科技工作人员介绍,在地铁出入口,一套AI测试系统可以部署16个通道,基本保证一个地铁口管控,尤其当下复工后所带来的人员流动性提高,这样地铁站利用一套AI测温系统就可以应对。在AI系统辅助下,只需要少量工作人员,就可以支持多人快速通行,避免排队聚集带来安全隐患,提升公共空间安全性,也提升了通行效率。
不仅如此,旷视这套 AI 测温系统可支持大于3米的非接触远距离测温,一旦有疑似发热人员出现就会自动报警,帮助工作人员快速筛查发热人员位置线索,以进行进一步的确认检测和医学观察。如此一来,检测人员无需同发热人员接触,也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
(三)医疗AI助力疑似病例诊断
在疑似病例筛查中,医疗AI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减轻一线医护人员负担,以及提升临床诊断效率,阿里巴巴集团达摩院基于5000多个病例的CT影像样本数据,学习训练样本的病灶纹理,研发了全新的AI算法模型,可在20秒内快速完成新冠肺炎影像的分析,分析结果准确率达96%,大幅提升诊断效率。
达摩院算法专家徐敏丰表示,“AI已经成为临床医生提升诊断效率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细微区别的CT影像分析上远远高于医生肉眼的效率,可以预见未来AI还将在更多的疾病诊断中会发挥价值。”
据悉,目前达摩院这套医疗AI已在湖北、上海、广东、江苏等16个省市的26家医院上岗,截至目前,达摩院AI已对3万个临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CT影像进行了诊断。据介绍,该技术将很快在全国100多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完成部署应用。
AI技术加速应用,“旷视们”迎来增长新机遇
随着算力、数据和算法的提升,AI技术已广泛应用至各行业。在对抗新冠疫情期间,AI技术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想见,在疫情结束后,“AI防疫”将会常态化为“AI防控”,保障民众生活的正常运转。
当前疫情期间,城市管理利用数字化技术发挥了多层次、多维度作用。尤其“无接触式”测温成为众多公共场所首选,避免交叉感染风险。
诸如公共出行方面,旷视针对疫情期间脸部露出少、检测难的问题进行了人脸检测算法模型专项优化,即便在人脸大面积遮挡的情况下也能精准识别“额头”区域,从而实现精准测温,单通道每秒可实现15人同时测温。
对以旷视为代表的中国AI企业而言,新冠疫情为AI技术在全社会范围内铺开,客观上提供了快速通道,是每个中国AI企业都需要把握住的机会。本次旷视“AI测温系统”在北京海淀区政务大厅和北京市部分地铁站、医院部署完毕后,旷视方面很快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意向问询。
在资本市场层面,疫情也对AI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独角兽,自2019年8月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后,旷视科技备受各界高度关注。如今,因距首次递交材料申请已达6个月,港交所状态显示失效,对此,旷视回应称上市进程仍在正常推进中,正在更新材料。
旷视招股书显示,2016年营收为6780万,2018年增长至14亿,三年间实现了20倍增长,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59%。2019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10%至9.49亿元。据悉,旷视已于去年通过聆讯。
知情人士表示,疫情期间上线的“AI测温系统”系统,很有可能成为旷视下一个有利增长点。实际上,从业务角度,技术落地、开拓出新的落地场景对于AI企业而言可谓是重中之重。旷视此次能从疫情中“转危为机”,在一众友商中率先研发上线测温系统,离不开其“硬核”原创AI技术。众所周知,大多数AI企业都是依赖国外的主流开发工具,比如caffe、TensorFlow、Pytorch/caffe2,Keras,MXNet,在这些开源框架上进行“再加工”,开发自己的产品。
诸如谷歌旗下机器学习TensorFlow平台开源,开发者以此构建和部署由机器学习相关AI应用。例如腾讯机智机器学习平台,作为腾讯内部专注机器学习的基础服务平台,其核心服务已应用于腾讯多个垂直业务中。还有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基于 TensorFlow 开发了一款物体检测模型,让AI 扫地效率提升。
近年来,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得益于各AI系统开源,把AI能力分享给社会。整体而言,但AI开源系统主要掌握在谷歌等少数国际巨头手中。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在过去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在智能语音深耕二十多年的科大讯飞,还有包括成立于2011年的旷视科技,坚持自给自足,自主研发了深度学习框架——MegEngine,基于此还开发了算法平台Brain++,打造自己的“中国原创AI”。
作为全球最早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人工智能商业化研发的科技企业,据相关消息,旷视预计将于3月底对人工智能算法平台Brain++进行开源,这将对中国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具有里程碑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在过去,“云、端、芯”受制于人,但华为凭借每年千亿研发资金投入,使得在5G、芯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全球具有话语权,当前环境下,在全球依旧斩获91个5G商用合同,是全球5G网络发展重要力量。
在人工智能技术方向,中国科技企业也有能力与国际科技巨头同台竞技能力,尤其在底层算法,中国科技企业AI算法框架平台上,也具有较高竞争力,例如旷视自主建设了人工智能算法平台Brain++开源,对标谷歌TensorFlow,助力中国建设自主AI生态。在双重利好消息的加持下,旷视本次上市进程调整,或为旷视主动调整节奏,以更好的姿态登陆资本市场。
最后
各界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甚者传统企业也在积极利用AI技术来推动智能化转型升级,掀起全球智能化浪潮,伴随而来的AI应用市场迅猛增长。来自IHS Markit调研数据显示,AI应用市场规模2019年达428亿美元,到2025年将增长至1289亿美元。
站在AI风口下,也诞生了很多高成长性创新企业,其中以围绕智能语音和机器视觉技术的创新企业发展迅猛,科大讯飞2019年营收将突破100亿元,迈入新的里程碑。对于旷视科技等AI独角兽来说,凭借在计算机视觉等AI技术快速落地,有望分得更多行业红利。